软件水平考试

小王是某软件开发项目的项目经理,在组内讨论项目采用的开发方法时,项目组最后采取了下图模式,他们采取的是( )。 A.瀑布模型 B.原型化模型 C.迭代模型 D.螺旋模型

题目
小王是某软件开发项目的项目经理,在组内讨论项目采用的开发方法时,项目组最后采取了下图模式,他们采取的是( )。

A.瀑布模型
B.原型化模型
C.迭代模型
D.螺旋模型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C
解析:
在迭代模型中,每一阶段都执行一次传统的、完整的串行过程串,执行一次过程串就是一次迭代。每一次迭代涉及的过程都包括不同比例的所有活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 小王是某软件开发公司负责某项目的项目经理,该项目已经完成了前期的工作进入实现阶段,但用户提出要增加一项新的功能,小王应该(42)。

(42)

A.立即实现该变更

B.拒绝该变更

C.通过变更控制过程管理该变更

D.要求客户与公司领导协商


正确答案:C

试题(42)分析
  小王是某软件开发公司负责某项目的项目经理,该项目已经完成前期的工作进入实施阶段,但用户提出要增加一项新的功能,这时小王应该通过变更控制过程管理该变更。综合变更控制过程在整个项目过程中贯彻始终,并且应用于项目的各个阶段。由于极少有项目能完全按照原来的项目安排计划运行,因而变更控制就必不可少。对项目范围说明书、项目管理计划和其他项目可交付物必须持续不断地管理变更,或是拒绝变更或批准变更,被批准的变更将被并入一个修订后的项目部分。提出的变更可能需要重新进行成本估算、进度活动排序、进度日期、资源需求、风险方案分析或其他对项目管理计划、项目范围说明书、项目可交付物的调整,或对这些内容进行修订。
  因此,小王在用户提出要增加一项新的功能时,立即实现该变更或拒绝该变更都是错误的。同时,也不应该推脱责任,要求客户与公司领导协商。
参考答案
(42)C

第2题:

●某软件开发项目的用户在项目初始阶段提出的需求不全面也不明确,此项目宜采用 (1) 开发。

(1)A.生命周期法

B.原型法

C.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D.瀑布式开发方法


正确答案:B

第3题:

论文:试题论软件项目的进度管理软件开发项目进度管理是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有效的进度管理是保证软件开发项目如期完成的重要环节。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为保证软件按时完成,必须采取许多有关的技术、策略和方法。请围绕软件项目的进度管理”论题,依次对以下3个方面进行论述。(1)概要叙述你参与分析和开发的应用项目以及你所担任的主要工作。(2)具体讨论你在软件开发中为保证软件项目的进度所采取的主要技术及方案,详细叙述你为保证软件项目进度在你组织内部实施的方法和策略。(3)分析你在采取上述措施、方法和策略的效果如何?你认为所采用方法和策略有哪些独到之处,为什么?本文讨论了电力行业工作票、操作票系统的项目管理,在本项目中我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项目管理工作。


在本项目管理中,我主要采用了面向对象技术同传统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在估算项目的工作量这方面尤为突出,面向对象技术对传统技术有所改进,传统技术能弥补面向对象技术的不足。本文从合理的估算项目的工作量及技术难度、识别关键任务、随时了解项目进度,必要时调整进度表等方面,讨论了电力行业工作票、操作票系统项目管理的基本活动与方法,有效地控制开发进度,确保项目如期按质完成。本系统在电力系统已经运行,状况良好,受到一致好评。
2003年2月,我参加了电力行业工作票、操作票系统的开发,担任项目管理工作。电力系统有关部门在对电力设施进行检测、维修、试验等一系列活动时应按照我国电力行业相关标准进行工作,电力行业工作票、操作票系统就是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及电力行业操作规程设计的仿真系统。工作人员在施工前按照工作流程在此仿真系统上进行操作,严格遵守电力设施的逻辑闭锁关系,顺序执行。有效地防止不规范操作,确保电力设施及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提高安全意识。
本系统由系统图编辑平台和工作票、操作票签发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系统图编辑平台主要是编辑变电站、用电系统及变电站控制系统图,每一个电力设施对应一个对象,在系统图上都有相对应的部分,系统图真实地反映电力设施的布局及相互关系,生动形象又合乎技术标准,同时为第二部分提供操作对象。工作票、操作票签发系统主要是在系统图的基础上进行点击操作,每次点击对应一个对象即一个电力设施,根据电力设施的逻辑闭锁关系自动生成相应的工作票或操作票或提示操作不规范。
在本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我通过合理的估算项目工作量及技术难度、识别关键任务、随时了解项目进度,必要时调整进度表等方面对项目进行管理,确保本系统如期按质完成。1.合理的估算项目工作量及技术难度本系统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等一系列面向对象技术,在本系统工作量的估算上根据功能点进行估算。将每个功能模块逐步分解,直至基本模块为止。我们将系统分为系统图编辑与工作票、操作票签发两个大的功能分别进行估算。系统图编辑部分主要是一个图形编辑系统。一种电力设施对应一个类,电力设施的技术参数及其操作对应相应类的属性和方法,电力设施图是由线段、圆、曲线、折线、多边形等基本图形组成,这些基本图形分别对应一个类,这些类又继承一个最基本的类。系统图编辑部分的工作量也就是这些类的实现,工作票、操作票签发部分用到了编辑平台的系统图,因此由大量的功能可以复用,这部分的功能划分同系统图编辑部分一样也是采用类作为基本结构,这样就比较准确的进行工作量的估算。
同时,我们开发的这个系统是基于C/S结构的,由于C/S结构的系统我们公司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因此有不少的项目供我们参考。对于本系统的第二部分,我们就是借鉴以前做过的基于C/S结构的系统,基于C/S结构的系统框架基本上是一致的,数据库的设计、前台操作(例如,对数据库进行添加、删除、修改、查询等一系列活动)大体相同。正因如此,有大量的东西可供我们复用,如权限控制模块我们就是复用以前的案例,仅作少量修改,在工作量的估算上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这对工作量的估算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为工作进度安排提供了依据。
在技术上,我们重点考虑本系统与其他C/S结构的系统的不同之处,相同或相似之处。我们认为没有技术难点。系统编辑平台主要是绘图,我们知道MFC的绘图功能确实强大,但是过于繁琐,功能封装不是十分完美,于是,我们采用了Form++这个MFC扩展类库,该类库对图形操作封装得很好,大大降低了系统图编辑部分的难度,在界面设计上我们采用了BCG这个扩展类库,使得VC应用程序界面设计得如同Delphi等工具一样完美。同时减少了工作量,在工作安排上,对于技术难度相对大一点的部分,我们安排经验丰富的程序员,同时也与其他工作组的成员商讨技术细节问题,与他们进行技术探讨。这样不至于因为某一技术细节而影响整个工程进度。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制定一个详细的进度表并定义了相应的里程碑。2.识别关键任务系统图编辑部分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因为工作票、操作票签发部分是建立在该部分的基础之上,系统图编辑部分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因此该部分是整个系统的关键部分,在这部分中每种电力设施所对应的类及其父类的定义是关键,因为所定义的类必须完整、准确地反映该电力设施的技术参数和操作。
工作票、操作票签发部分是用户明确提出的要求实现的功能,直接面对用户,这部分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该系统的质量,因此也是不容忽视的。
如果上述两部分任务的进度受到影响,则整个项目的完成将受到威胁。因此是本项目的关键任务。在进度控制时我们将其作为重点对象进行控制。3.随时了解项目进度,必要时调整进度表
在确定项目开发计划时,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进度表。我们在确定每一项任务时都确定该任务的工作量、开始时间、持续时间、结束时间。同时让每个小组成员知道自己所承担任务的时间表,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任务制定自己的详细工作计划。
工作日志是了解每个小组成员工作情况的很好的方式,我们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对自己的工作都要做工作曰志,对自己每天的工作做详细记录。每周对自己的工作进展做出结论,向项目组汇报。在做结论时,不得使用“差不多”、“大概”、“完成了90%”等模糊字眼,而是采用某任务“已经全部完成”、“90%的工作全部完成”或者“再过1天全部完成”等方式。每个小组成员对自己做出的结论负责,这样可以做到随时了解项目进度,为调整项目计划提供客观基础。
同时,我们在项目进度计划中根据项目设计和定义了相关的里程碑,在每个里程碑处,我们都采取小组会议形式对本阶段的工作进行确认和总结,对本阶段的进展情况做出结论,并决定是否调整下一阶段的进度计划。<br>在系统图编辑部分,我们认为各电力设施所对应的类(包括其父类)定义完成为一个里程碑,每个类是否具备了相对应的电力设施的技术参数及操作是该里程碑的标准,这些类(包括其父类)的实现完成又为一个里程碑,……,整个系统图编辑部分的完成也是一个里程碑。每个里程碑的标准在系统设计时已经定义好。4.结束语电力行业工作票、操作票系统目前已经开发完毕,运行状况良好,受到一致好评。在本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中采用了面向对象技术同传统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因为小组成员各有特长,面向对象技术不是每个小组成员都熟练掌握的,加之面向对象技术在我们公司还不是很成熟,必须有一个过渡,不能一下子转型,因此采用这种策略符合我们公司的现实情况。
由于项目进度管理得当,项目按期完成,我们小组赢得了公司的好评,其他小组也研究我们的管理方式。当然,项目管理方式多种多样,根据项目不同、人员不同,管理模式应做调整而不是一成不变。适合本项目的管理模式才是最好的模式,先进的管理方法在不同的项目组中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这有待于我们去研究、探索、实践和总结。

第4题:

某开发组在开发某个系统时,各个阶段具有严格的界限,只有一个阶段的获得认可才能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工作,则该开发组最可能采用的软件开发方法是______。

A.构件化方法

B.结构化方法

C.面向对象方法

D.快速原型法


正确答案:B

第5题: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对应栏内。

【说明】

D公司是一家系统集成商,章某是D公司的一名高级项目经理,现正在负责某市开发区的办公网络项目的管理工作,该项目划分为综合布线、网络工程和软件开发三个子项目,需要3个项目经理分别负责。章某很快找到了负责综合布线、网络工程的项目经理,而负责软件开发的项目经理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原来由于D公司近年业务快速发展,承揽的项目逐年增多,现有的项目经理人手不够。章某建议从在公司工作2年以上业务骨干中选拔项目经理。结果李某被章某选中负责该项目的软件开发子项目。在项目初期,依照公司的管理规定,李某带领几名项目团队成员刻苦工作,项目进展顺利。

随着项目的进一步展开,项目成员的逐步增加,李某在项目团队管理方面遇到很多困难。他领导的团队因经常返工而效率低下、团队成员对发生的错误互相推诿、开会时人员从来没有到齐过,甚至李某因忙于自己负责的模块开会时都迟到过。大家向李某汇报项目的实际进度、成本时往往言过其实,直到李某对自己负责的模块进行接口调试时才发现这些问题。

请分析项目中出现这些情况的可能原因(200字以内)。


正确答案:(1)李某缺乏担任项目经理所需的足够的能力和经验。 (2)公司对项目经理的培养不重视、对项目经理的选拔任命不规范。 (3)章某对李某的“传帮带”做得不够或不到位。 (4)公司对项目经理的工作缺乏指导和监督。 (5)项目工作中的沟通没有建立有效的机制和方式方法。 (6)缺乏有效的项目绩效管理机制。
(1)李某缺乏担任项目经理所需的足够的能力和经验。 (2)公司对项目经理的培养不重视、对项目经理的选拔任命不规范。 (3)章某对李某的“传帮带”做得不够或不到位。 (4)公司对项目经理的工作缺乏指导和监督。 (5)项目工作中的沟通没有建立有效的机制和方式方法。 (6)缺乏有效的项目绩效管理机制。

第6题:

小王是某软件开发部门负责某项目的项目经理,该项目已经完成了前期的工作进入实施阶段,但用户提出要增加一新的功能,小王应该()。() A.立即实现该变更 B.拒绝该变更C.通过变更控制过程管理该变更 D.要求客户与公司领导协商


正确答案:C

小王应该通过变更控制过程管理该变更。

第7题:

阅读以下关于软件开发过程方面的叙述,回答问题1至问题3。

某公司要在现场开发一个网站应用系统,该系统的特点是规模不大;工期短;用户需求不明确;没有大的技术风险;系统中的一些模块可以外包给其他的公司开发,在选择开发过程时,项目组内产生了分歧。

王工提出采用XP(extreme programming,极限编程),理由是XP方法简洁,能减轻开发人员的负担、快速适应市场、缩短投资回收期。

李工认为采用XP在项目开发中存在一些问题,建议考虑原型开发方法。

双方就上述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项目组最后决定采用XP,但同时针对李工提出的XP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小规模分布(small release)是XP的基本元素之一。试用200字以内文字分别说明:

(1)原型系统和XP小规模发布的系统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2)为什么该项目组没有采用原型开发方法?


正确答案:原型系统和XP小型发布的系统的主要差别是功能。 采用原型系统主要是让用户确认需求或者用来测试关键的技术但是它展示的功能并不是实际系统的功能不能用来评价实际的系统。 XP小型发布的系统开始时不包括足够的功能但是每个功能和可发布的产品的定义是一样的。在完整性上它配备了一系列实用的功能集;在质量上它可以健壮地运行。 (2)在该项目中不需要开发原型系统。 ①项目没有大的技术风险所以不需要用原型系统来测试关键技术。 ②网站系统的开发和原型系统的开发在工作量上是相当的在时间要求短的情况下直接开发系统可以节省时间。 ③对于用户需求经常变化的情况可以采用XP开发方法的代码重构、持续集成和小型发布等技术。
原型系统和XP小型发布的系统的主要差别是功能。 采用原型系统主要是让用户确认需求,或者用来测试关键的技术,但是它展示的功能并不是实际系统的功能,不能用来评价实际的系统。 XP小型发布的系统开始时不包括足够的功能,但是每个功能和可发布的产品的定义是一样的。在完整性上,它配备了一系列实用的功能集;在质量上,它可以健壮地运行。 (2)在该项目中,不需要开发原型系统。 ①项目没有大的技术风险,所以不需要用原型系统来测试关键技术。 ②网站系统的开发和原型系统的开发在工作量上是相当的,在时间要求短的情况下,直接开发系统可以节省时间。 ③对于用户需求经常变化的情况,可以采用XP开发方法的代码重构、持续集成和小型发布等技术。 解析:在面临“软件危机”所带来的挑战时,曾经通过采用严格的规范、详尽的文档来约束开发过程,以保证开发的质量与效果,获得了突出的成就。但是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商业周期越来越短、变化越来越快,甚至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商业逻辑和需求已经悄然变化,这给本来还不成熟的软件产业带来了新的挑战。正在这种情况下,敏捷方法论应运而生。
2001年,这些方法论的创始人走到一起,成立了敏捷联盟,发表了颇具影响力的敏捷宣言:个体和交互胜过过程和工具、可工作的软件胜过面面俱到的文档、客户合作胜过合同谈判、响应变化胜过遵循计划。比较有影响力的敏捷方法论包括XP(极限编程),FDD (特征驱动开发),Crystal Method(水晶方法),DSDM(动态系统开发方法),ASD(自适应开发)和Scrum等。
第一步:总结问题的要点
本题主要考查应试者对软件开发过程的掌握情况,要求能够了解各种不同的过程方法论,跟踪其发展的趋势,并且根据实际的情况和需求来正确地选择合适的过程方法论。近几年来,以XP为代表的敏捷方法论的讨论、实践越来越多,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因此对于从事软件工程管理方面的应试者来说,这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知识内容。
说明XP的原型系统与小规模发布的区别。
说明为什么不采用原型法,其实就是要求提出原型开发不适用的场景。

第8题:

项目经理对某软件开发流程中的“概要设计”活动进行历时估算时,参考了以往相关项目活动情况,他采用的是( )方法

A.专家判断B.类比估算C.参数估算D.三点估算


正确答案:B

第9题:

具体讨论你在基于中间件的软件开发项目中所采用的主要技术,包括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所采取的措施。


正确答案:

第10题:

小王是某软件开发公司负责某项目的项目经理,该项目已经完成了前期的工作并进入实现阶段,但用户提出要增加一项新的功能,小王应该______。

A.立即实现该变更

B.拒绝该变更

C.通过变更控制过程管理该变更

D.要求客户与公司领导协商

A.

B.

C.

D.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