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

为帮助学生形成“整式的加减”中“同类项”的概念.某教师在给出同类项的定义之前设计了以下的问题序列: 问题1:你能说出下列各式的结果吗 ①3个苹果+5个苹果;②6张书桌-2张书桌;③9亿-4亿。 问题2:你能否解决“3个苹果+2张书桌= ”这样的问题 问题3:你能写出下列式子的结果吗 问题4:你能写出下列式子的结果吗 ①4a+5a;②7ab-2ab;③3a2b-5a2b;④2a+3b;⑤4ab-7a2b;⑥9x2y3-4x3y2。 问题5:你能用一两句简明的话,概括下列两组式子所反映的特

题目
为帮助学生形成“整式的加减”中“同类项”的概念.某教师在给出同类项的定义之前设计了以下的问题序列:
问题1:你能说出下列各式的结果吗
①3个苹果+5个苹果;②6张书桌-2张书桌;③9亿-4亿。
问题2:你能否解决“3个苹果+2张书桌= ”这样的问题
问题3:你能写出下列式子的结果吗



问题4:你能写出下列式子的结果吗
①4a+5a;②7ab-2ab;③3a2b-5a2b;④2a+3b;⑤4ab-7a2b;⑥9x2y3-4x3y2。
问题5:你能用一两句简明的话,概括下列两组式子所反映的特征吗
①4a与5a,7ab-2ab,3a2b与-5a2b;
②2a与3b,4ab与-7a2b,9x2y3与-4x3y2。
(1)该教师提出问题2和问题3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2)试分析该教师设计该问题序列的作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类比工程调查中,选取同类项目现场进行类比调查的步骤包括( )。


正确答案:ACDE

第2题: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下面是某教师关于动量概念的教学。
教师:前面几章我们主要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研究了物体的运动.但对于有些物体的运动直接应用牛顿运动定律会有困难,如爆炸类物体、碰撞等,这类运动有什么特征
学生:运动非常剧烈。
教师:不是指这个方面,我指的是它们运动的时间非常短,运动情况不明确。
学生:哦,所以不能用牛顿第二定律。
教师:物理学家引入了动量来解决这些问题,同学们看一下,动量是怎么定义的
学生:动量是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教师:由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物体的作用效果由物体的质量和速度一起决定的.那么动量的
方向和速度的方向一致吗
学生:一致。
问题:
(1)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述。
(2)针对上述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掌握动量的概念。


答案:
解析:
(1)该教师的教学不符合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原则,教师在教授新课时没有很好地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在导入上没有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会影响接下来的学习。 (2)师:同学们,如果一片树叶从树上掉下来,你会躲开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因为速度不一样。
师:可见物体由于运动产生的作用效果不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还与该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它们的值越
大,产生的效果越明显。物理学上把反映物体运动效果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的量,叫作动量。这就是我们今天将
要学习的一个概念——动量,即p=mv,那么动量是矢量还是标量 ’
生:矢量,因为速度是一个有方向的物理量。
师:对。动量的方向就是速度的方向。

第3题:

探究训练中,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探究,而不是代替学生探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 )

A、 收集信息资料

B、 选择问题情景

C、 分析解释问题

D、 解释形成概念


正确答案:B

第4题:

某教师为了检测学生对电场力做功、电势差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练习题,下面是某同学对其中一题的解答过程:


问题:
(1)指出学生解答中的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可能原因,给出正确解法。
(2)给出一个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答案:
解析:

(2)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一系列的启发性质的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例如教师可以这样提问:
①如果带电粒子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那么它会做什么类型的运动呢
②平抛运动中。物体的末速度方向可能与竖直速度方向相同吗
③那么本题中粒子的初速度方向上的速度最后变成零了是为什么呢
经过这几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就会顺理成章地意识到粒子除了受到电场力外还会受到重力作用,从而掌握相关知识。

第5题:

下面是某老师布置的一道习题和某同学的解答过程。

问题:
(1)指出这道作业题检测、巩固了学生所学的哪些知识点
(2)给出正确解题过程。
(3)针对学生解题过程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解决此类问题。


答案:
解析:
(1)考查了初中物理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2)正确解答过程:

生:使物体升高所做的功为有用功,即Gh。
师:那么总功呢
生:总功是绳子自由端拉力,所做的功。
师:没错,那么现在要计算绳子自由端拉力F所做的功,我们就需要知道绳子自由端所移动的距离。这里我们用的是一个动滑轮,动滑轮有什么特点呢
生:省力费距离。
师:非常好,所以当物体在斜面上移动2 ITl时,绳子的自由端移动距离S’=4 m,因此。我们在计算有用功的时候,拉力F对应的位移应该是4 m而不是2 in。这正是这道题非常容易出错的地方。

第6题: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化学概念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知识的骨架。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导入,帮助学生感知并形成概念”。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概念形成需要经历哪些阶段?
以“化合反应”概念为例,说明如何对之进行教学,才能利于该概念的形成?


答案:
解析:
(1)学生对化学概念的形成一般需要经历五个阶段:感知阶段、加工阶段、初步形成阶段、联系整合阶段、运用阶段。
(2)以化合反应为例进行概念教学:
感知与加工阶段教学设计:感性素材问题情景。根据初三学生初学化学,学生感知经验方面不足的特点,教学中创设更多让学生充分积累感性认识素材机会,有了必要的感性认识,学生就更容易实现概念认知飞跃。举出若干化合反应例子让学生探究其共同特点,例子如下: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硫+氧气二氧化硫
铝+氧气三氧化二铝
碳+氧气二氧化碳
学生探究结果:“反应条件相同;反应物中都有氧气;反应物物质种类有两种;生成物物质种类有一种”。
初步形成阶段教学设计:当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出某一概念的例子时,就给予强化,经过反复尝试以后适当的刺激和正确的反应之间就会形成稳固的联结,这样,当某一概念的所有正例都能唤起同样的反应后概念就形成了。请同学们再观察下面两个化学反应与上面四个例子有什么共同之处?
[PPT投影展示]
水+二氧化碳→碳酸
铜+二氧化碳+水+氧气→碱式碳酸铜
学生找出了“反应物有多种物质;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得出了多变一的结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多合一”是化合反应核心特征。
联系整合与运用阶段教学设计:下列化学反应哪些属于化合反应?
碱式碳酸铜二氧化碳+水+氧化铜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水+二氧化碳→碳酸

第7题: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下面为一道物理试题和某同学的解答过程。

求:
(1)外力F的最大值;
(2)在滑动过程中通过金属棒的电流I与时间t的关系。

问题:
(1)指出此道试题检测了学生所学的哪些知识点。
(2)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
(3)针对学生解题过程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解决此类问题。


答案:
解析:
(1)本题考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欧姆定律、安培力等知识点。
(2)正确解题过程:
(1)导体棒在运动过程中,速度恒定。由题意可知,当导体棒运动到A点时,导体棒产生的电动势的值最大,产生的电流最大。

(2)导体棒在磁场中运动所经过的时间t与距离坐标原点的位置关系x=vt

(3)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通过分析题目,我们知道这是一道关于电磁感应的综合应用题。要求解外力F的最大值.我们
需要先分析金属棒的运动情况。大家看一下金属棒做什么运动
生:匀速直线运动。
师:没错。那么对金属棒受力分析,它受到了哪些力呢
生:竖直方向上,支持力和重力等大反向;水平方向上,外力F和安培力等大反向;合外力为零。
师:恩,同学们都很聪明。现在我们要求解外力F的最大值,是不是只要知道安培力的最大值就可以呢

当L最大的时候,也
就是安培力最大的时候。
师:那么现在大家想想,当金属棒运动到哪个位置,三最大呢R总又应该怎么计算呢
生:当棒运动到A时,£最大。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的关系,R总=尺。+R:。
师:大家仔细分析一下,当金属棒切割磁感线时,金属棒就相当于电源,那么两个电阻是并联还是串联关系呢大家可以画等效电路图分析一下。

生:并联。
师:很好,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画一下。根据右手定则上面为正极,下面为负极,是不是这样的呢

师:非常棒。这道题的关键就在此。很多同学会因为算错电阻而错解。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大家要注意等效
电源,找到等效电源之后,再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去分析。此外解题要对题目进行分析,并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大家知道了吗
生:知道了。
师:接下来,做错这道题的同学再重新整理一遍,其他同学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老师巡视,进行个性化答疑指导)

第8题:

在类比工程调查中,选取同类项目现场进行类比调查的内容不包括( )。


正确答案:B

第9题:

下面是某学生对一道习题的解答。

问题:
(1)简述该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的知识及其要点。
(2)给出该习题的正确解答。
(3)针对作业的错误设计一个教学片段或思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和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答案:
解析:
(1)该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的知识及其要点是:库仑定律及场强的矢量叠加。 (2)正确解答:设CD=r,则AD=BD=r。

(3)教学思路:
首先带领同学们一起回顾库仑定律的公式及适用条件。提出问题,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在某一点的方向性;深人引导,多个点电荷在某一点产生的合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应该如果求解。根据前边学过矢量合成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对多个点电荷产生的合电场强度进行矢量合成求解。然后拿出原题,分析该同学错误的原因,让大家给出正确答案。最后根据本题,进行变式,进一步巩固库仑定律的应用及多个点电荷产生的合电场强度的矢量叠加计算。

第10题:

下面方框内所示是某学生对一道作业题的解答:


问题:
(1)指出学生解答中的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可能原因,给出正确解法。
(2)给出一个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正确解答此类问题。


答案:
解析:
(1)错误之处:该生主要是把拉力所做的总功计算错误,拉力的大小是F,当重物G上升高度h时,力F方向上运动了2h。错误原因:对绳子移动距离的理解有误。正确解法如下.?
(2)①可以一边指导学生自己思考一边让他们重点考虑重物上升h时.人得往回拉2h长度的绳子而不是3h,所以W总=2Fh;②然后让学生思考重物G上升了,所以W有=Gh;③再根据w有/W总=80%,从而算出F=300 N;
④做相关总结,指导学生以后在处理滑轮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力F的大小和在力,方向上运动的距离.再结合有用功和总功解决问题,另举其他类似的题目进行对比分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