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师

某8度烈度区场地位于全新世一级阶地上,表层为可塑状态黏性土,厚度为5 m,下部为粉土,粉土黏粒含量为12%,地下水埋深为2 m,拟建建筑基础埋深为2.0 m,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初步判定场地液化性为( )。 A 不能排除液化 B不液化 C 部分液化 D 不能确定

题目
某8度烈度区场地位于全新世一级阶地上,表层为可塑状态黏性土,厚度为5 m,下部为粉土,粉土黏粒含量为12%,地下水埋深为2 m,拟建建筑基础埋深为2.0 m,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初步判定场地液化性为( )。

A 不能排除液化
B不液化
C 部分液化
D 不能确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公路桥位于砂土场地,基础埋深为2.0m,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为7m,地下水埋深为5.0m,地震烈度为8度,该场地地震液化初步判定结果为( )。
A.液化 B.不液化 C.考虑液化影响 D.不考虑液化影响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第4. 3. 3条,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du>d0 +db -2
dw>d0 +db -3
du + dw>1. 5 d0 +2db-4. 5
本题中,地下水位深dw为5m,上覆非液化土层深度du为7m,基础埋深db为2m,液化土特征深度d0经查表为8m。即7<8+2-2;5<8+2-3;7 +5<1.5×8 +2 ×2-4.5。显然该场地不属于此类型,需要考虑液化影响。

第2题:

某建筑物为浅基础,基础埋深为2.0m,基础宽度为2.5m,场地自0~5.0m为硬塑黏性土,5.0~9.0m为液化中砂层,相对密度为0.40,9.0m以下为泥岩,基础底面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压力为250kPa,场地位于7度烈度区,则砂土层的平均震陷量估算值为( )m。

A0.2
B0.4
C0.6
D0.8

答案:B
解析:
7度烈度时非液化土特征深度d0=7m
不考虑液化影响时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du应满足
du>d0+db-2=7+2-2=7m
直接位于基础底面以下的非液化土层厚度为
5-2=3.0m

第3题:

某办公楼柱下扩展基础,平面尺寸为3.4m×3.4m,基础埋深为1.6m,场地土层分布及土性如题10~13图所示。



假定,本场地位于8度抗震设防区,其中②粉土层采用六偏磷酸钠作分散剂测定的黏粒含量百分率为14,拟建建筑基础埋深为1.6m,地下水位在地表下5m,土层地质年代为第四纪全新世。试问,进行基础设计时,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规定,下述观点何项正确(  )

A. ②粉土层不液化,③砂土层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B. ②粉土层液化,③砂土层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C. ②粉土层不液化,③砂土层需进一步判别液化影响
D. ②粉土层、③砂土层均需进一步判别液化影响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4.3.3-2条,粉土的黏粒含量百分率在8度时不小于13时可判为不液化土,因为14>13,故②粉土层不液化。
  题中给出:db=1.6m<2m取2m;查《抗规》表4.3.3,对③砂土层可得:d0=8m。代入《抗规》式(4.3.3-3),可得:
  du+dw=8+5=13m>1.5d0+2db-4.5=1.5×8+2×2-4.5=11.5m
  故③砂土层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答案选A项。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饱和砂土、饱和粉土液化判断条件。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根据《抗规》第4.3.3条,进行液化的初步判断;
  ②对第②层粉土及第③层砂土进行进一步液化判断。

第4题:

某民用建筑场地勘探资料如下:
0~7 m黏性土,硬塑,Ps=5800 kPa; 7~10 m砂土,中密,Ps=8700 kPa,Rf=0.5; 10 m以下为基岩,地下水位埋深为2.0 m,场地地震烈度为8度,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判定砂土层的液化性为( )。

A液化 B非液化 C不能判断

答案:B
解析:
αw=1-0.065(dw-2)=1-0.065×(2-2)=1 αu=1-0.05×(7-2)=0.75 αp=0.6 Pscr=Ps0dwαuαp=12.25×1×0.75×0.6=5.5(MPa) Ps=8.7 MPa>Pscr,砂土层不液化。

第5题:

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拟建建筑基础埋深2m。某钻孔揭示的地层结构,以及间隔2m(为方便计算所做的假设)测试得到的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N)如图所示。已知20m深度范围内地基土均为全新世冲积地层,粉土、粉砂和粉质黏土层的黏粒含量(ρc)分别为13%、11%和22%,近期内年最高地下水位埋深1.0m。试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计算该钻孔的液化指数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A、 7.0
B、 13.2
C、 18.7
D、 22.5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4.3.5条规定,对存在液化砂土层、粉土层的地基,应探明各液化土层的深度和厚度,按下式计算每个钻孔的液化指数,并按表综合划分地基的液化指数;根据第4.3.3条可判断粉砂层为液化土层;根据4.3.4条计算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

第6题:

某建筑场地位于地震烈度7度区的冲洪积平原,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地下水位埋深2m,地表以下由4层土层构成(见题表),问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进行液化初判,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


A、①层粉土不液化
B、②层粉细砂可能液化
C、③层粉土不液化
D、④层粉土可能液化

答案:C
解析:

第7题:

某建筑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场地土自地表至7m为黏土,可塑状态,7m以下为松散砂土,地下水位埋深为6m,拟建建筑基础埋深为2m,场地处于全新世的一级阶地上,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初步判断场地的液化性为( )。

A液化
B不液化
C不确定
D部分液化

答案:B
解析:
土层时代为全新世,晚于第四纪晚更新世。
液化层为砂土,可不考虑黏粒含量对液化的影响。
可按上覆非液化层厚度及地下水位埋深初步判定场地的液化性。
①按上覆非液化层厚度判断
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表4.3.3查得8度烈度区砂土的液化土特征深度d0为8m
d0=7m
d0+db-2=8+2-2=8m

②按地下水位深度判断
du=7m
d0+db-3=8+2-3=7m

③按覆盖层厚度与地下水位深度综合判断
du+dw=7+6=13m
1.5d0+2ddb-4.5=1.5×8+2×2-4.5=11.5m
du+dw>1.5d0+2db-4.5满足式4.3.3-3,因此,可不考虑该场地土液化的影响。

第8题:

某公路桥位于砂土场地,基础埋深为2.0m,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为7m,地下水埋深为5.0m,地震烈度为8度,该场地地震液化初步判定结果为(  )。

A、不液化土
B、不考虑液化影响
C、考虑液化影响,需进一步液化判别
D、条件不足,无法判别

答案:B
解析:

第9题:

某民用建筑场地地层资料如下:
① 0~3 m黏土,I1=0.4,fak=180 kPa;
② 3~5 m粉土,黏粒含量为18%,fak=160 kPa;
③ 5~7 m细砂,黏粒含量15%,中密,fak=200 kPa;地质年代为Q4;
④ 7~9 m密实砂土,fak=380 kPa,地质年代为Q3;
⑤9 m以下为基岩。
场地地下水位为2.0 m,基础埋深为2.0 m,位于8度烈度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进行初步判定,不能排除液化的土层有( )。

A 一层
B 二层
C 三层
D 四层

答案:A
解析:
① Q3及其以前的土层7度、8度不液化,因此可排除第④层。
② 第①层为普通黏土层,不液化。
③ 第②层为粉土层,8度烈度,黏粒含量大于13%,不液化。
④ 第③层为砂土,不考虑黏粒含量,且地质年代为Q4,晚于Q3,应按地下水位及非液化土层厚度进行初步判定。
a.非液化土层厚度du=3+2=5(m)
b.d0+db-2=8+2-2=8>du
c.d0+db-3=8+2-3=7>dw
d.1.5d0+2db-4.5=1.5×8+2×2-4.5=11.5
du+dw=5+2=7.0(m)
du+dw<1.5d0+2db-4.5
不能排除该土层液化,需进一步判别。

第10题:

某建筑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场地土自地表至7m为黏土,可塑状态,7m以下为松散砂土,地下水位埋深为6m,拟建建筑基础埋深为2m,场地处于全新世的一级阶地上,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初步判断场地的液化性为( )。

A.液化
B.不液化
C.不确定
D.部分液化

答案:B
解析:
土层时代为全新世,晚于第四纪晚更新世。
液化层为砂土,可不考虑黏粒含量对液化的影响。
可按上覆非液化层厚度及地下水位埋深初步判定场地的液化性。
①按上覆非液化层厚度判断
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表4.3.3查得8度烈度区砂土的液化土特征深度d0为8m
d0=7m
d0+db-2=8+2-2=8m



②按地下水位深度判断
du=7m
d0+db-3=8+2-3=7m



③按覆盖层厚度与地下水位深度综合判断
du+dw=7+6=13m
1.5d0+2ddb-4.5=1.5×8+2×2-4.5=11.5m
du+dw>1.5d0+2db-4.5满足式4.3.3-3,因此,可不考虑该场地土液化的影响。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