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师

某主裙连体建筑物,如采用整体筏板基础,差异沉降计算值不能满足规范要求,针对这一情况,可采用下列哪些方案解决(  )A. 在与主楼相邻的裙房的第一跨,设置沉降后浇带 B. 对裙房部位进行地基处理,降低其地基承载力及刚度 C. 增加筏板基础的配筋量 D. 裙房由筏板基础改为独立基础

题目
某主裙连体建筑物,如采用整体筏板基础,差异沉降计算值不能满足规范要求,针对这一情况,可采用下列哪些方案解决(  )

A. 在与主楼相邻的裙房的第一跨,设置沉降后浇带
B. 对裙房部位进行地基处理,降低其地基承载力及刚度
C. 增加筏板基础的配筋量
D. 裙房由筏板基础改为独立基础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建筑为两层框架结构,设一层地下室,结构荷载均匀对称,采用筏板基础,後板沿建筑物外边挑出1m,筏板基础总尺寸为20mx20m,结构完工后,进行大面积的景观堆土施工,堆土平均厚度为2.5m。典型房屋基础剖面及地质情况见下图。

假定,相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的基底平均压力(包括外挑筏板及其上覆填土重力) 为50kPa。试问,不考虑景观填土对建筑物沉降的影响,计算建筑物地基沉降时,基底处的附加应力(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50
B 30
C 20
D <0


答案:B
解析:
解答:根据《地规》第5.3.5条:P0=P-Pz=50-(18x0.5+8x0.5+8.5x1)=28.5kPa 故选(B)

第2题:

为减少建筑物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可采用的措施是( )。

A.对不均匀沉降要求严格的建筑物,可选用较大的基底压力
B.设置地下室或半地下室,采用覆土少、自重轻的基础形式
C.对于建筑体型简单、荷载差异较小的框架结构,可加强基础整体刚度
D.采用室内厚填土代替架空地板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为减少建筑物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可采用的措施。为减少建筑物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可采用下列措施:(1)选用轻型结构,减轻墙体自重,采用架空地板代替室内厚填土;(2)设置地下室或半地下室,采用覆土少、自重轻的基础形式;(3)调整各部分的荷载分布、基础宽度或埋置深度;(4)对不均匀沉降要求严格的建筑物,可选用较小的基底压力;(5)对于建筑体型复杂、荷载差异较大的框架结构,可加强基础整体刚度,如采用箱基、桩基等,以减少不均匀沉降。

第3题:

基础工程设计计算的基本原则()。

A、地基及基础的整体稳定性有足够保证

B、基础底面的压力小于地基的容许承载力

C、地基及基础的变形值小于建筑物要求的沉降值

D、基础本身的强度满足要求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建筑物长度50 m,宽10 m,比较筏板基础和15 m的条形基础两种方案,已分别求得筏板基础和条形基础中轴线上、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为简化计算,假定两种基础的变形计算深度相同)的附加应力,随深度分布的曲线(近似为折线)如图所示,已知持力层的压缩模量Es=4 MPa,下卧层的压缩模量Es=2 MPa,这两层土的压缩变形引起的筏板基础沉降Sf与条形基础沉降St之比最接近()。
(A) 1. 23 (B) 1. 44 (C) 1. 65 (D) 1. 86


答案:A
解析:
据《面授班辅导讲义》第十八讲。
(1)条形基础沉降S1
(2)筏形基础沉降为S2:
(3) 二者之比为:
答案为(A)。

第5题:

为减少建筑物沉降和不均匀沉降,通常可采用下列哪些措施?

A、选用轻型结构,减轻墙体自重
B、尽可能不设置地下室
C、采用架空地板代替室内填土
D、对不均匀沉降要求严格的建筑物,扩大基础面积以减小基底压力

答案:A,C,D
解析:
为减少建筑物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可采用下列措施:①选用的建筑体型应该简单;②设置沉降缝;③减轻建筑物自重;④减小或调整基础底面的附加压力;⑤设置连系梁;⑥采用联合基础或连续基础,增大了基底面积。

第6题:

某建筑为两层框架结构,设一层地下室,结构荷载均匀对称,采用筏板基础,筏板沿建筑物外边挑出1m,筏板基础总尺寸为20m×20m,结构完工后,进行大面积的景观堆土施工,堆土平均厚度为2.5m。典型房屋基础剖面及地质情况见图。[2013年真题]



3.假定,相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的基底平均压力(包括外挑筏板及其上覆填土重力)为50kPa。试问,不考虑景观填土对建筑物沉降的影响,计算建筑物地基沉降时,基底处的附加应力(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50
B、30
C、20
D、<0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3.5条规定,基底附加应力是去除了自重应力的附加应力,其值为:P0=P-Pz=50-(18×0.5+8×0.5+8.5×1)=28.5kPa。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第7题:

69*某构筑物采用筏板基础,基础尺寸20m×20m,地基土为深厚黏土,要求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00kPa,沉降不大于100mm。某设计方案采用搅拌桩复合地基,桩长10m,计算结果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10kPa,沉降为180mm,为满足要求,问下列何种修改方案最为有效(  )

A. 搅拌桩全部改为CFG桩,置换率,桩长不变
B. 置换率、桩长不变,增加搅拌桩桩径
C. 总桩数不变,部分搅拌桩加长
D. 增加搅拌桩的水泥掺量提高桩身强度.

答案:C
解析:
题中承载力满足要求,沉降不满足,故增加搅拌桩桩径以及提高桩身强度会造成浪费,均不属于最有效的方案,而减小沉降的有效措施是增加桩长,故C项正确。

第8题:

某建筑为两层框架结构,设一层地下室,结构荷载均匀对称,采用筏板基础,筏板沿建筑物外边挑出1m,筏板基础总尺寸为20m×20m,结构完工后,进行大面积的景观堆土施工,堆土平均厚度为2.5m。典型房屋基础剖面及地质情况见图。[2013年真题]



5.假定条件同(4)。试问,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简化公式计算,基础中点的地基变形计算深度z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20
B. 26
C. 28
D. 30.5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3.8条式(5.3.8)计算,基础中点的地基变形计算深度zn=b(2.5-0.4lnb)=20×(2.5-0.4×ln20)=26m。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第9题:

某软土地基上建设2~3层别墅(筏板基础、天然地基),结构封顶时变形观测结果显示沉降较大且差异沉降发展较快,需对房屋进行地基基础加固以控制沉降,下列哪种加固方法最合适?(  )

A、树根桩法
B、加深基础法
C、换填垫层法
D、增加筏板厚度

答案:A
解析:
树根桩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及人工填土等地基土上,既有建筑的修复和增层、地下铁道的原有建筑物加固工程;换填法又称换土法,换土法是指将表层不良地基土挖除,然后回填有较好压密特性的土进行压实或夯实,形成良好的持力层,适用于地基表层存在着厚度不大且易于挖除的不良土层;加深基础法进行地基基础加固,不能控制沉降;增加筏板厚度来控制沉降,效果不明显。

第10题:

某建筑场地天然地面下的地质参数如表所示,无地下水。拟建建筑基础埋深2.0m,筏板基础,平面尺寸20m×60m,采用天然地基。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满足下卧层②层强度要求的情况下,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该建筑基础底面处于的平均压力最大值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A、 330kPa
B、 360kPa
C、 470kPa
D、 600kPa

答案:B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