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类

下列关于望小儿姿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喜伏卧者,多为内寒或腹痛 B、气促鼻扇,胸肋凹陷,常为哮喘 C、端坐喘促,痰鸣哮吼,多为肺炎喘嗽 D、翻滚不安,呼叫哭吵,双手捧腹,多为腹痛 E、喜蜷卧者,多为内伤乳食

题目
下列关于望小儿姿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喜伏卧者,多为内寒或腹痛
B、气促鼻扇,胸肋凹陷,常为哮喘
C、端坐喘促,痰鸣哮吼,多为肺炎喘嗽
D、翻滚不安,呼叫哭吵,双手捧腹,多为腹痛
E、喜蜷卧者,多为内伤乳食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望小儿指纹是观察3岁以内小儿( )的浅表络脉形色变化,以诊察病情的方法。


答案:食指掌侧前缘部

第2题:

下列关于INQ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ACDE

第3题:

望神观察重点是 ( )。

A.面色

B.神情

C.两目

D.形体

E.姿态


正确答案:C

第4题:

中医的四诊中的望诊,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望神、色、姿态和皮肤
B. 望小儿指纹
C. 望排泄物
D. 望睡眠呼吸和形体
E. 舌诊

答案:D
解析:

第5题:

不属于整体望诊的是

A.望神
B.望色、
C.望形体
D.审苗窍
E.望姿态

答案:D
解析:
考点:可在自然状况下观察患儿的神色、形态,反映的病情较为客观,故古代儿科医家都把望诊列为四诊之首。望诊包括整体望诊和局部望诊两部分。整体望诊:望神、望色、望形体、望姿态;局部望诊:望头面、审苗窍、望指纹、察二便、辨斑疹。

第6题:

关于小儿股静脉穿刺点,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 )


正确答案:C

第7题:

望小儿指纹


答案:
解析:
适用于3岁以下小儿。
(1)望小儿指纹的方法
1)三关部位:示指第一指节为风关,即掌指关节横纹向远端至第二横纹之间。第二节为气关,即第二节横纹至第三节横纹之间。第三节为命关,即第三横纹至末端。
2)诊指纹的手法:医师用左手握小儿示指,以右手大拇指,用力适中,从命关向气关、风关直推数次,络脉愈推愈明显,便于观察。
3)三关辨轻重:凡肌表感受外邪,往往由浅入深,首先入络,进一步则客于经,再深入客于肺腑。指纹的形色和出现的部位,随邪气侵入的深浅而变化。指纹显于风关时,是邪气入络,邪浅而轻;指纹从风关透至气关,其色较深,是邪气人经,致邪深入而病重;若指纹显于命关,是邪气深入脏腑,可能危及生命,若指纹直达指端叫做"透关射甲",病更凶险,预后不佳。
(2)小儿指纹变化的临床意义
1)正常小儿指纹:色泽浅红,红黄相兼,隐隐于风关之内;大多不浮露,甚至不明显,多是斜形、单枝、粗细适中。但粗细也与气候寒热有关,热则变粗增长,寒则变细缩短:长短也与年龄有关,1岁以前多长,随年龄增长而缩短。
2)浮沉:指纹浮露者,主病在表,多见于外感表证;指纹沉滞者,主病在里,多见于外感和内伤之里证。
3)深浅:色深浓的病重,色浅的病轻;色淡为虚(阳气虚),色滞为实(邪陷心包)。
4)色泽:色紫红的主里热,色鲜红的主外感表证;色青主风,也主各种痛症;色淡红的为虚;紫黑主血络闭郁,病情危重。
5)形态:指纹日渐增长的为病进,病情日渐加重;日渐缩短的为病退,病情日渐减轻。但也有津液枯竭,气阴两衰者,由于气血不充,而指纹缩短在风关以下;阴虚阳浮者,多见络脉延长;指纹增粗者,多属热证、实证;变细者多属寒证、虚证;单枝、斜形多属病轻;弯曲、环形、多枝、为病重,多属实证。
5.望舌

第8题:

望小儿指纹的方法


参考答案:1)三关部位:示指第一指节为风关,即掌指关节横纹向远端至第二横纹之间。第二节为气关,即第二节横纹至第三节横纹之间。第三节为命关,即第三横纹至末端。2)诊指纹的手法:医师用左手握小儿示指,以右毛大拇指,用力适中从命关向气关、风关直推数次,络脉愈推愈明显,便于观察。3)三关辨轻重:凡肌表感受外邪,往往由浅入深,首先入络,进一步则客于经,再深入客于脏腑。指纹的形色和出现的部位,随邪气侵入的深浅而变化。指纹显于风关时,是邪气入络,邪浅而轻;指纹从风关透至气关,其色较深,是邪气入经,致邪深入而病重;若指纹显于命关,是邪气深入脏腑,可能危及生命,若指纹直达指端叫做"透关射甲",病更凶险,预后不佳。

第9题:

望姿态


答案:
解析:
指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和肢体的异常动作来诊察病情。病人的动静姿态与机体的阴阳盛衰和病性的寒热虚实关系密切,肢体的活动受心神的支配,并与经脉及筋骨肌肉的状况密切相关。因此,病人肢体的异常动作表现也与一定的疾病有关。
1)动静姿态:正常人能随意运动而动作协调,体态自然。心神或筋骨静脉的病变可促使肢体动静失调,或处于强迫被动体位。其观察要点是:动者、强者、仰者、伸者,多属阳证、热证、实证;静者、弱者、俯者、屈者,多属阴证、寒证、虚证。
2)衰惫姿态:脏腑精气充足和功能正常是人体强壮的根本保证;脏腑精气虚衰、功能低下时必然影响机体出现相应的衰惫姿态。因此,出现衰惫姿态皆是脏腑精气虚衰的表现,多属病情较重。
3)异常动作:病人唇、睑、指、趾颤动者,见于外感热病,多为中风征兆。见于内伤虚证多为气血不足,筋脉失养。颈项强直、两目上视、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者,属肝风内动,常见于热极生风或小儿惊风。猝然跌倒、不省人事、口角歪斜、半身不遂者,属中风病。卒倒神昏、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者,属痫病。恶寒战栗,见于疟疾发作,或为外寒袭表,或为伤寒病,邪正剧争欲作战汗之时。肢体软弱,行动不灵,多属痿病。关节拘挛,屈伸不利,多属痹病。儿童伸屈扭转,挤眉眨眼,状似舞蹈,不能自制,多由气血不足、风湿内侵所致。

第10题:

中医的四诊中的望诊,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舌诊
B、望排泄物
C、望睡眠呼吸和形体
D、望小儿指纹
E、望神、色、姿态和皮肤

答案:C
解析:
望诊的基本内容包括:全身望诊(望神、色、形体、姿态);局部望诊(望头面、五官、躯体、四肢、二阴、皮肤);舌诊(望舌体、舌苔);望排泄物(望痰涎、呕吐物、大便、小便等);望小儿指纹。望诊可分为全身望诊、局部望诊。C选项不属于望诊的内容。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