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类

伤寒病病原学检查时,病程第1周应采集的标本是A.痰液或唾液 B.尿液 C.血或骨髓 D.粪便 E.肠引流液

题目
伤寒病病原学检查时,病程第1周应采集的标本是

A.痰液或唾液
B.尿液
C.血或骨髓
D.粪便
E.肠引流液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伤寒病人发病第1周内,分离病原菌应采取的标本是

A、呕吐物

B、粪便

C、血液

D、脑脊液

E、尿液


参考答案:C

第2题:

在伤寒病程中便培养的阳性率

A.第1~2周最高

B.第2~3周最高

C.第3~4周最高

D.始终很高

E.始终不高


参考答案:C

第3题:

某伤寒病人,在其病程的第12天,便常规检查回报:隐血(++)。最可能的原因是

A、上消化道出血

B、应激性溃疡

C、肠出血

D、肠穿孔

E、肠炎


参考答案:C

第4题:

沙眼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应采集的标本是

A、眼脓性分泌物

B、泪液

C、血液

D、结膜刮片

E、眼房水


参考答案:E

第5题:

伤寒病人的病原学诊断,在病程的第2周、第3周常采用哪种标本()。

A、血液

B、可疑食物

C、粪便

D、呕吐物


参考答案:C

第6题:

伤寒病人的玫瑰疹常出现在病程的( )

A.第3天~第7天

B.第7天~第13天

C.第13天~第15天

D.3d以内

E.16d以后


正确答案:B

第7题:

伤寒病病原学检查时,病程第l周应采集的标本是

A.痰液或唾液

B.尿液

C.血或骨髓

D.粪便

E.肠引流液


正确答案:C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应用
解析:伤寒沙门菌侵入机体,经l0~14天的潜伏期后,出现第一次菌血症,即相当于
临床前驱期。继而细菌在肝、脾、肾和胆囊等器官内繁殖后,再次进入血流引起第二次菌血症,即相当于发病早期。其后,细菌定位于胆囊、肠壁、淋巴组织及肾组织,在发病的第2~3周从粪便及尿液中排出细菌。发病第1~3周骨髓中可查到细菌。因此,伤寒患者于发病第l周内,采集血或骨髓标本,病原菌的检出率最高,至发病后第2~3周,则采集粪便或尿液标本,病原菌的检出率较高。所以,正确答案为C。

第8题:

脑脊液标本采集与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脑脊液每管3~5ml

B.第l管做细胞学检查

C.第2管做化学和免疫学检查

D.第3管做病原学检查

E.标本采集后于3h内检测完毕


正确答案:C

第9题:

简述进行病原学检查时,标本采集和送检应遵循的原则。


参考答案:进行病原学检查时,标本采集和送检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①根据不同疾病以及疾病的不同时期采集不同标本;②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标本被杂菌污染;③尽可能在疾病早期以及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对已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标本应注明药物种类,以便实验室采取适当措施处理;④采集的标本必须快速送检,大多数标本可冷藏速送,但对某些细菌,如脑膜炎奈瑟菌送检要注意保温;⑤标本做好标记,详细填写化验单,以保证各环节准确无误。

第10题:

伤寒、副伤寒病人粪便标本分离率最高的时期是

A、发病第1周

B、发病第2周

C、发病第3周

D、发病第4周

E、病程全程


参考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