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公务员

张三问李四:“你常看《新华文摘》吗?”李四回答:“谁说我不常看《新华文摘》?”张三又问李四:“这么说你常看《新华文摘》了?”李四回答:我并不是说我常看《新华文摘》。”从逻辑规律角度判定,李四的回答( ) A. 违反了矛盾律 B. 违反了排中律 C. 既违反了矛盾律,又违反了排中律 D. 既没有违反矛盾律,又没有违反排中律

题目
张三问李四:“你常看《新华文摘》吗?”李四回答:“谁说我不常看《新华文摘》?”张三又问李四:“这么说你常看《新华文摘》了?”李四回答:我并不是说我常看《新华文摘》。”从逻辑规律角度判定,李四的回答( )

A. 违反了矛盾律
B. 违反了排中律
C. 既违反了矛盾律,又违反了排中律
D. 既没有违反矛盾律,又没有违反排中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张三问李四:“你常看《新华文摘》吗?”李四回答:“谁说我不常看《新华文摘》?”张三又问李四:“这么说你常看《新华文摘》了?”李四回答:我并不是说我常看《新华文摘》。”

从逻辑规律角度判定,李四的回答( )

A、违反了矛盾律

B、违反了排中律

C、既违反了矛盾律,又违反了排中律

D、既没有违反矛盾律,又没有违反排中律


正确答案: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了解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含义,并能区分二者。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时是真的,必有一假。排中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时是假的,必有一真。本题李四先回答“谁说我不常看《新华文摘》”,是说自己常看《新华文摘》,从而否定自已不常看《新华文摘》;而他接着回答“我并不是说我常看《新华文摘》”,是说自己不常看《新华文摘》,从而否定自己常看《新华文摘》。由此可知,李四互相否定的内客不能同时为真也不能同时为假。所以正确答案为C。

第2题:

假设某数据库表中有一个姓名字段,查找姓名为“张三”或“李四”的记录的准则是( )。

A.Not“张三,李四”

B.In(“张三,李四”)

C.Left([姓名]=“张三,李四”

D.Len([姓名])=“张三”,“李四”


正确答案:B

第3题:

张三得知李四身边女性资源众多,便对李四说:‚我的表弟陈五没有老婆,你有合适的就告诉我一下。‛不久,李四将拐骗的两名妇女带到张三家,张三将其中一名妇女买下给陈五做妻。关于本案,张三、李四分别构成什么罪?


参考答案:①张三的行为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②李四构成拐卖妇女罪。

第4题:

农民张三为专心养猪,将自己养的猪交于李四合养,已知张三、李四共养猪260头,其中张三养的猪有13%是黑毛猪,李四养的猪有12.5%是黑毛猪,问李四养了多少头非黑毛猪?


A. 125头
B. 130头
C. 140头
D. 150头

答案:C
解析:
解题指导: 张三养的猪有13%是黑毛猪,猪必须是整数头,所以张三只能养100头或200头,这样李四,只能是60或160,又因为李四养的猪有12.5%是黑毛猪,所以李四只能养160头,其中20黑毛,140非黑毛。故答案为C。

第5题:

阅读文摘,是时尚,是潮流,是文雅,是涵养。《读者文摘》追求一种心灵的宁静,与小资、小知搭边结缘;读《新华文摘》当然是追求上乘的文化品位,与学者、文化画上连线。人们喜爱《新华文摘》,既在于它的高贵,养在深闺,大家风范;又在于它的普通化,任人阅读,总有可取,既在于它的包容,大度宽容,处平常心,又在于它的挑剔,精心选择,食不厌细。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

A.《读者文摘》与《新华文摘》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点

B.《新华文摘》真正受到广大读者朋友的欢迎

C.广大读者对《新华文摘》的—往深情

D.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营造了浓烈的感情氛围


正确答案:B
4.【答案】B。这段材料的后面着力描述人们为什么喜欢《新华文摘》,意在说明《新华文摘》真正受到了广大读者朋友的欢迎,即为文段的重点和主题,故选B。选项C的主语是“广大读者”,而材料论述的中心是“《新华文摘》”,所以C不恰当。

第6题:

张三欠李四500元钱,王五又欠张三500元钱,张三和李四约定由王五代替张三向李四还钱,若王五未履行该项债务,则( )

A.王五向张三承担违约责任

B.王五向李四承担违约责任

C.张三向李四承担违约责任

D.以上答案都不对


正确答案:C

第7题:

下面哪个命题是命题“张三今天迟到或李四明天请假”的否定?(C )

A、张三今天迟到或李四明天不请假

B、 张三今天不迟到或李四明天不请假

C、张三今天不迟到且李四明天不请假

D、不是张三今天不迟到就是李四明天不请假


参考答案C

第8题:

张三与李四发生冲突,张三被李四打伤,公安机关对李四进行行政处罚,李四不服,提起行政复议,此时张三是( )


参考答案:第三人

第9题:

张三问李四:“你常看《新华文摘》吗?”李四回答:“谁说我不考,试大收集整理常看《新华文摘》?”张三又问李四:“这么说你常看《新华文摘》了?”李四回答:我并不是说我常看《新华文摘》。”

从逻辑规律角度判定,李四的回答( )

A.违反了矛盾律

B.违反了排中律

C.既违反了矛盾律,又违反了排中律

D.既没有违反矛盾律,又没有违反排中律


正确答案:C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了解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含义,并能区分二者。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时是真的,必有一假。排中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时是假的,必有一真。本题李四先回答“谁说我不常看《新华文摘》”是说自己常看《新华文摘》,从而否定自己不常看《新华文摘》;而他接着回答“我并不是说我常看《新华文摘》”是说自己不常看《新华文摘》,从而否定自己常看《新华文摘》。由此可知,李四互相否定的内容不能同时为真也不能同时为假。故正确答案为C。

第10题:

某日,王先生家发生盗窃案,警方找来有可能作案的嫌疑人张三、李四、王五、赵六进行询问。张三说:“反正不是我于的。”李四说:“是赵六干的。”王五说:“是李四干的。”赵六说:“李四是诬陷。”他们当中只有一个人说假话,则作案者应该是( )。

A.张三
B.李四
C.王五
D.赵六

答案:B
解析:
赵六和李四的话构成矛盾关系,二人的话必有一真一假。题干指出,只有一人说假话,故说假话者在赵六和李四之间,据此可推出张三和王五说的是真话。据王五的话为真,可推出是李四干的。故答案选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