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入学

当声音频率大于5000Hz时,(  )是唯一可行的理论解释 A.频率理论 B.共鸣理论 C.行波理论 D.神经齐射理论

题目
当声音频率大于5000Hz时,(  )是唯一可行的理论解释

A.频率理论
B.共鸣理论
C.行波理论
D.神经齐射理论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不同的听觉理论和它们的适用范围的理解和掌握。人耳可以听到的频率范围为20~16000赫兹。这么大的频率范围,单一的听觉理论是无法很好地解释的。按照频率从低到高,适用的理论分别为:①频率理论:该理论认为,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振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连接卵圆窗的镫骨每次振动频率与声音的振动频率相同。人耳基底膜不能做每秒1000次以上的快速运动,因此该理论可以解释1000赫兹以下的声音的产生机制。②神经齐射理论:该理论认为,虽然个别纤维具有较低的反应频率,无法对高频率的声音编码,但是它们联合“齐射”,就可反应频率较高的声音。用齐射原则可以对5000赫兹以下的声音进行频率分析。③行波理论:该理论认为,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之逐渐增高。振动运行到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幅达到最大值,然后停止前进而消失。随着外来声音频率的不同,基底膜最大振幅所在的部位也不同。声音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底(即镫骨处),从而实现了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分析。但行波理论也不能解释5000赫兹以上的声音的产生机制。④位置理论:该理论认为,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因而就像一部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不同的声音引起不同部位上最大振动。当声音频率超过5000赫兹,位置理论是对频率进行编码的唯一基础。故本题的答案为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是因为( )。

A.声音太大

B.声音的频率大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

C.声音太小

D.声音的频率小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


正确答案:B
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由于其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可以用来诊断病情。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大约等于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故选B。

第2题:

位置学说不能解释( )。

A.高频声音的编码

B.中等频率的声音的编码

C.频率最低的声音的编码

D.频率最高的声音的编码


正确答案:C
位置学说(行波学说):贝克西,位于基底膜上不同部位的毛细胞,对不同频率发生反应,将信号传给听神经,听神经细胞的激活,人就听到不同高音的声音。但不能解释低频。

第3题:

频率理论在解释听觉现象时.适用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A.500 Hz以下

B.1 000-5 000 Hz

C.5 000-l0 000 Hz

D.10 000 Hz以上


正确答案:A

第4题:

能够对1000Hz以下频率声音的分析进行合理解释的理论是

A.频率理论
B.共鸣理论
C.行波理论
D.神经齐射理论

答案:A,D
解析:
频率理论只能解释人耳对1 000Hz以下声音的频率分析,因为人耳基底膜不能作每秒1 000次以上的快速运动。神经齐射理论是对频率理论的修正,认为当声音频率低于400Hz时,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是和声音频率对应的。声音频率提高,个别神经纤维无法单独对它做出反应。在这种情况下,神经纤维将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个别纤维具有较低的发放频率,它们联合“齐射”就可反应频率较高的声音。该理论的提出者韦弗尔指出,用齐射原则可以对5 000Hz以下的声音进行频率分析。行波理论和共鸣理论都属于位置理论,强调不同位置对不同声音频率的敏感性不同,这两种理论对于低于500Hz以下的声音频率的分析无法解释,因为当声音频率低于500Hz时,它在基底膜各个部位引起了相同的运动。

第5题:

下列有关听觉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

A.频率理论强调基底膜不同部位的神经纤维的长度对辨别音调的作用
B.共鸣理论认为当声音频率低于400 HZ时,听神经的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是和声音频率对应的
C.行波理论认为随着外来声音频率的不同,基底膜最大振幅所在的部位也不同,入耳因而得以实现对不同频率的分析
D.神经齐射理论认为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震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

答案:C
解析:
选项A是对共鸣理论的描述;选项B是对神经齐射理论的描述;选项D是对频率理论的描述。

第6题:

5000HZ以下的声音的听觉机制主要由下列哪种理论解释?()

A、频率说

B、地点说

C、拮抗说

D、神经齐射理论


正确答案:D

第7题:

在听阈的范围内,人耳感受性和耐受性都比较高的声音频率范围是()。单选

A. 16Hz~20000Hz
B. 1000Hz~4000Hz
C. 5000Hz~10000Hz
D. 10000Hz~15000Hz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 基础心理学 /感觉
16~20000赫兹是[适宜]刺激,人耳对1000~4000赫兹的声波最[敏感],两者的措辞注意区分。

第8题:

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声波反应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对高频的声音,特别是频率在1000Hz~5000Hz之间的声音比较敏感。()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关于听觉的神经齐射理论的正确描述有(  )

A.该理论由韦弗尔提出
B.认为当声音频率低于400Hz以下时,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是和声音频率对应的
C.个别神经纤维无法对频率高的声音单独作出反应,神经纤维将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
D.个别纤维具有较低的发放频率,它们联合“齐射”,就可以反应频率较高的声音

答案:A,B,C,D
解析:
韦弗尔认为,当声音频率低于400赫兹以下时,听觉神经个别纤维的反应频率是和声音频率对应的。声音频率提高,个别神经纤维无法单独对它做出反应。在这种情况下,神经纤维将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个别纤维具有较低的反应频率,它们联合“齐射”,就可反应 频率较高的声音。用齐射原则可以对5000赫兹以下的声音进行频率分析。当声音频率超过5000赫兹,位置理论是对频率进行编码的唯一基础。

第10题:

(  )难以解释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A.听觉频率理论
B.听觉共鸣理论
C.听觉行波理论
D.听觉神经齐射理论

答案:A
解析:
频率理论认为,内耳的基底膜和镫骨是按相同频率运动的。振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人耳基底膜不能做每秒1000次以上的快速运动,这是和人耳能够接受超过1000赫兹以上的声音不相符合的。频率理论难以解释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