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入学

假设某商品需求函数为Q=100-2P,供给函数为Q=20+6P。 (1)该商品的市场均衡价格和销售量是多少? (2)如果政府对该商品征收每单位商品4元的数量税,市场均衡的销售量是多少?消费者支付的价格和生产商接受的价格分别是多少?税收负担如何分配? (3)如果商品供给函数变为Q= 40+6P,题目(1)和(2)中的答案该如何变化?

题目
假设某商品需求函数为Q=100-2P,供给函数为Q=20+6P。 (1)该商品的市场均衡价格和销售量是多少? (2)如果政府对该商品征收每单位商品4元的数量税,市场均衡的销售量是多少?消费者支付的价格和生产商接受的价格分别是多少?税收负担如何分配? (3)如果商品供给函数变为Q= 40+6P,题目(1)和(2)中的答案该如何变化?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联立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可得:100-2P=20+6P解得:均衡价格P=10。将P=10代入需求函数或供给函数可得销售量为80。 (2)如果政府对该商品征收每单位商品4元的数量税,均衡条件应满足

联立以下四个方程:

即市场均衡的销售量为74,消费者支付的价格为每单位13元,生产商接受的价格为每单位9元。每单位商品4元的税,其中消费者承担3元,生产者承担1元。 (3)联立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可得:100-2P=40+6P解得:均衡价格P=7.5。将P=7.5代入需求函数或供给函数可得销售量为85。如果政府对该商品征收每单位商品4元的数量税,均衡条件应满足PD—PS+4。联立以下四个方程:

即市场均衡的销售量为79,消费者支付的价格为每单位10.5元,生产商接受的价格为每单位6.5元。每单位商品4元的税,其中消费者承担3元,生产者承担1元。 可以看出,由于供给曲线斜率不变,所以税负的转嫁程度不变,因为税负的转嫁程度取决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斜率。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Qd=14-3P,Qs=2+6P,该商品的均衡价格是( )。


正确答案:A
均衡价格为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则由Qd=Qs,即14-3P=2+6P,解得均衡价格P=4/3。

第2题:

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Qd=34—6P,Qs=6+8P,该商品的 均衡价格是( )A.5/3

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Qd=34—6P,Qs=6+8P,该商品的 均衡价格是( )

A.5/3

B.5/4

C.5/2

D.2


正确答案:D

第3题:

已知某种商品的需求函数为D=350-3P,供给函数为S=-250+5P。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参考答案:

根据均衡价格决定的公式,即D=S则350-3P=-250+5P ;均衡价格P=75D=350-3P=125S=-250+5P=125


第4题:

假设某完全竞争行业有500个相同的厂商,每个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O. 5Q2+Q+10。 (1)求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供给函数。 (2)假设市场需求函数为QD=4 000-400P,求市场的均衡价格和产量。 (3)假定对每一件产品征收0.9元的税,新的市场均衡价格和产量又为多少?厂商和消费者的税收负担各为多少?


答案:
解析:
(1)单个厂商的边际成本函数为:MC=Q+1,因此单个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为 P=MC=Q+l,市场短期供给函数为Qs =500(P-1)。 (2)联立供给函数与需求函数: Qs=500(P-l) QD=4 000 - 400P Qs=QD 解得市场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分别为P=5,Q=2 000。 (3)假设对生产者征税。从量税为r=0.9。联立新的供给函数与需求函数: Qs =500(P-r-l) QD=4 000_400P Qs=QD 解得新的市场均衡价格和产量为P7—5.5,Q,=1 800。 厂商获得的价格为P'-r=4.6。厂商的税收负担为(5-4.6)×1 800=720,消费者的税收负担为(5. 5-5)×1 800=900。

第5题:

假定某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函数为Qd= 68 -4P,行业的短期供给函数为Qs= -12 +4P: (1)求该市场的短期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2)在(1)的条件下,该市场的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社会总福利分别是多少? (3)假定政府对每一单位商品征收2元的销售税,那么,该市场的短期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多少?此外,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社会总福利的变化又分别是多少?


答案:
解析:
(1)联立方程:

(2)如图6-7所示。

由图6-7可以得知消费者剩余为(1/2)×28×(17 -10)= 98, 生产者剩余为(1/2)×28×(10 -3) =98, 社会总福利为消费者剩余加上生产者剩余为196。 (3)联立方程:

解得Pd =11,Qd=Qs =24。 即均衡价格为11,均衡数量为24,如图6-8所示。 此时消费者剩余为(1/2)×24×(17 -11) =72, 生产者剩余为(1/2)×24×(11-5) =72, 社会总福利为72 +72= 144。 故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均减少26,社会总福利减少52。

第6题:

假设某商品的需求曲线为Q=3-2P,市场上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为4,那么,当需求曲线变为Q=5-2P后,均衡价格将( )。

A.大于4

B.小于4

C.等于4

D.小于或等于4


正确答案:A
解析:需求曲线从Q=3-2P变为Q=5-2P,可以看出需求曲线发生了平行右移,也就是说需求增加了。根据供求定理,供给不变,需求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上升。

第7题:

假定某完全竞争行业有100个相同的厂商,单个厂商的短期总成本函数为.STC=Q2+6Q +20。 (l)求市场的短期供给函数。 (2)假定市场的需求函数为Qd=420 - 30P,求该市场的短期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3)假定政府对每一单位商品征收1.6元的销售税,那么,该市场的短期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多少?消费者和厂商各自负担多少税收?


答案:
解析:
(1)单个厂商的边际成本MC =2Q +6。 由短期均衡条件可知P= MC,即P=2Q +6, 即Q =0.5P-3。 故市场的短期供给函数为Qs=100Q= 50P - 300。 (2)联立供给函数与需求函数,可得P=9,Q=150。 (3)征税后,联立函数:

解得Pd=10,Q=120。 故市场短期均衡价格为10,均衡产量为120。 消费者承担1元税收,厂商承受0.6元税收。

第8题:

假定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函数为P=100-4Q,供给价格函数为P=40+2Q,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应为( )。

A.P=60,Q=10

B.P=10,Q=6

C.P=40,Q=6

D.P=20,Q=20


参考答案:A
解析: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指需求等于供给时所对应的价格和产量,由此100-4Q=40+2Q,解得:P=60,Q=10。

第9题:

某垄断企业的总成本函数为

市场需求曲线为

(2)假设政府对该垄断企业征收每单位商品1元的单位税(数量税),该垄断商品的市场价格、企业的产量和利润分别为多少?政府获得的税收收入为多少? (3)假设政府不对垄断企业,而对消费者征收每单位商品1元的单位税,该垄断市场的商品价格、企业的产量和利润分别为多少?政府获得的税收收入是多少?


答案:
解析:
(1)由市场需求函数可得反需求函数为P=772-2Q。 该垄断企业的利润函数为:


(3)假设政府对消费者征收每单位商品1元的单位税,市场需求曲线为Q=386-0.5(P+1)=385.5-0.5P。采用(1)计算方法可得Q=152.8,均衡价格为466.4,垄断企业利润为58 369.6,政府获得的税收收入为152.8。可以看出,无论是对垄断企业征税还是对消费者征税,市场均衡结果相同。

第10题: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50-5P,供给函数为Q=-10+5P (1)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d= 60 -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s= -5 +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影响。


答案:
解析:
(1)已知在均衡价格水平上供给等于需求,将需求函数Qd= 50一5P和供给函数Qs= - 10 +5P代入Qd=Qs,有50 -5P= - 10 +5P,得Pe=6。 把Pe=6代入需求函数Qd =50 -5P,得Qe=50 -5 x6 =20,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6、Qe=20,如图2-5所示。

(2)消费者收入变化,则需求变化,从而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形成新的均衡。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d=60 -5P和原供给函数Qs= -10 +5P,代入均衡条件Qd= Qs,有60 -5P= - 10 +5P,得Pe =7。 把Pe =7代入Qd =60 -5P,得Q。=60 -5 x7 =25,或者将均衡价格Pe=7代入Qe=- 10 +5P,得Qe= -10 +5 x7= 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7、Qe=25,如图2-6所示。

(3)生产技术水平变动,从而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形成新的均衡将原需求函数Qd =50 -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s= -5 +5P,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50 - SP=-5 +5P,得Pe= 5.5。 把Pe=5.5代人Qd =50 -5P,得Qe=50 -5 x5.5 =22.5。或者以均衡价格Pe=5.5代入Qs=-5 +5P,得Qe=-5 +5 x5.5 =2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5.5、Qe= 22.5,如图2-7所示。

(4)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以(1)为例,在图2-5中,均衡点E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个均衡点。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给函数Qs=- 10 +5P和需求函数Qd =50 -5P表示,均衡点E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Pe=6且当Pe=6时,有Qd= Qs =Qe=20;同时,均衡数量Qe=20且当Qe=20时,有Pd=Ps=Pe=6。 依此类推,以上所描述的关于静态分析的基本要点,在(2)及图2-6和(3)及图2-7中的每一个单独的均衡点Ei(i=1,2)都得到了体现。 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以(2)为例加以说明。在图2-6中,由均衡点E1变动到均衡点E2,就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它表示当需求增加即需求函数发生变化时对均衡点的影响。比较新、旧两个均衡点E和E2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由于需求增加导致需求曲线右移,最后使得均衡价格由6上升为7,同时,均衡数量由20增加为25。也可以这样理解比较静态分析:在供给函数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需求函数中的外生变量发生变化,即其中一个参数值由50增加为60,从而使得内生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其结果为均衡价格由原来的6上升为7,同时,均衡数量由原来的20增加为25。类似地,利用(3)及其图2-7也可以说明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的基本要点。 (5)比较(1)和(2)可得,当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导致需求增加,即表现为需求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提高了,均衡数量增加了。 比较(1)和(3)可得,当技术水平提高导致供给增加,即表现为供给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下降了,均衡数量增加了。 一般地,需求与均衡价格成同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成同方向变动;供给与均衡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成同方向变动。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