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

建设海绵城市是中国提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水问题综合治理理念。关于海绵城市,下到表述错误的是:A.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降雨,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需要时再将储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 B.海绵城市建设要注重巧做生态大文章,实现更多利益,需要水利、气象水文、市政等广泛参与 C.海绵城市建设不仅要与黑臭水体治理结合,还要和城市内涝治理结合 D.我国分两批确定了30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部分试点城市仍然出现明显的积水和内涝

题目
建设海绵城市是中国提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水问题综合治理理念。关于海绵城市,下到表述错误的是:

A.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降雨,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需要时再将储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
B.海绵城市建设要注重巧做生态大文章,实现更多利益,需要水利、气象水文、市政等广泛参与
C.海绵城市建设不仅要与黑臭水体治理结合,还要和城市内涝治理结合
D.我国分两批确定了30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部分试点城市仍然出现明显的积水和内涝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下选项中,哪些是《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的内容()。

A、中央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对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予以资金补助

B、试点城市由省级财政、住建和水利部门联合申请

C、城市人民政府要成立海绵城市工作建设领导小组

D、采用竞争性磋商的方式选择试点城市

E、对试点城市要开展绩效的评价


答案:ABDE

第2题: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针对的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部分。

A、后果控制

B、绿化建设

C、源头减排

D、内涝应对


答案:C

第3题:

我市成功获批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和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4题:

海绵城市,是指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的城市,深圳是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计划到( )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

A.2018
B.2020
C.2025
D.2030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深圳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第二步,根据《深圳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规定,除特殊地质地区、特殊污染源地区以外,到2020年,深圳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将达到海绵城市要求;到2030年,深圳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届时深圳将成为国际一流的海绵城市。
因此,选择D选项。

第5题: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同时也存在开发强度高、硬质铺装多等问题,改变了城市原有的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70%以上的降雨形成径流,城市“大雨必涝、雨后即旱”,引发水生态恶化、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污染、水安全缺乏保障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和城市有序运行。发达国家也曾出现过类似情况,但其通过及时调整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实施低影响开发模式、可持续排水管理、水敏感城市设计等,合理控制雨水径流,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海绵城市,就是充分发挥原始地形地貌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充分发挥自然下垫面和生态本底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充分发挥植被、土壤、湿地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对雨水具有吸收和释放功能,能够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与此同时,正式确定了推进“时间表”,要求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关于建设海绵城市的构想与推进,正是上述绿色发展思路的一个生动实践与具体努力。

关于建设海绵城市对城市建设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解决当前城市内涝灾害、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问题
B.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带来综合生态环境效益
C.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城市建设投资
D.为更多生物特别是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水平

答案:A,B,C,D
解析:
海绵城市不仅可以解决当前城市内涝灾害、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突出问题,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还可以带来综合生态环境效益。如,通过城市植被、湿地、坑塘、溪流的保存和修复,可以明显增加城市“蓝”“绿”空间,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改善人居环境。同时,为更多生物特别是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水平。ABD正确。海绵城市建设注重对天然河道、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的保护和利用,可以大大减少建设排水管道和钢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同时,海绵城市建设注重利用适宜当地的生态化设施,如植草沟、雨水花园、雨水塘、多功能调蓄水体等,这些设施可以与园林景观相结合,与城市绿地和景观水体相结合,“净增成本”较低。这些设施还可以充分利用雨水资源,缓解城市径流污染和内涝风险,降低水环境污染巨额治理费用,减少城市内涝造成的巨额损失。由此可见,海绵城市的建设非但不会增加城市建设投资,反而会节省成本。D正确。故本题答案选ABCD。

第6题:

不是海绵城市试点的新区不用做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先建设再改造。()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错误

第7题: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同时也存在开发强度高、硬质铺装多等问题,改变了城市原有的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70%以上的降雨形成径流,城市“大雨必涝、雨后即旱”,引发水生态恶化、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污染、水安全缺乏保障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和城市有序运行。发达国家也曾出现过类似情况,但其通过及时调整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实施低影响开发模式、可持续排水管理、水敏感城市设计等,合理控制雨水径流,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海绵城市,就是充分发挥原始地形地貌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充分发挥自然下垫面和生态本底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充分发挥植被、土壤、湿地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对雨水具有吸收和释放功能,能够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与此同时,正式确定了推进“时间表”,要求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关于建设海绵城市的构想与推进,正是上述绿色发展思路的一个生动实践与具体努力。

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的表述,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列关于“海绵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绵城市建设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B.海绵城市建设要以河流、湖泊、水库等建设为载体
C.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的基本原则
D.建设海绵城市,关键在于不断提高“海绵体”的规模和质量,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湖、湿地、坑塘、沟渠不受开发活动的影响

答案:A,C,D
解析: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指出,海绵城市建设要以城市建筑与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等建设为载体。故B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CD。

第8题:

以下选项中,哪些试点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提出了“海绵+”的理论()。

A、南宁

B、武汉

C、镇江

D、遂宁

E、常德


答案:BC

第9题: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同时也存在开发强度高、硬质铺装多等问题,改变了城市原有的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70%以上的降雨形成径流,城市“大雨必涝、雨后即旱”,引发水生态恶化、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污染、水安全缺乏保障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和城市有序运行。发达国家也曾出现过类似情况,但其通过及时调整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实施低影响开发模式、可持续排水管理、水敏感城市设计等,合理控制雨水径流,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海绵城市,就是充分发挥原始地形地貌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充分发挥自然下垫面和生态本底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充分发挥植被、土壤、湿地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对雨水具有吸收和释放功能,能够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与此同时,正式确定了推进“时间表”,要求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关于建设海绵城市的构想与推进,正是上述绿色发展思路的一个生动实践与具体努力。

建设海绵城市统筹推进新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的突破口是:( )
A.危房改造以及老旧小区的有机更新
B.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
C.海绵型建筑与小区的推广
D.对填湖造地、截弯取直、河道硬化等破坏水生态环境行为的禁止

答案:B
解析: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统筹推进新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从2015年起,全国各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要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老城区要结合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等,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为突破口,推进区域整体治理,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故本题答案选B。

第10题:

给定资料:
  “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应对暴雨和干旱等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较好的弹性,遇雨时,能够将雨水就地消纳,实现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的目的;逢旱时,可将存蓄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有效利用,最大限度保持城市的自然水文循环。“海绵城市”有别于传统的末端治理式的城市治水模式,是一种统筹内涝防治、雨水综合利用以及水生态修复的新型治水理念。
  海绵城市建设,重要任务就是对已建成小区,尤其是经常出现积水的小区进行“海绵体”改造。相对于新建城区或社区可以通过先期区域详规、中期施工监督、后期项目验收等指标与渠道来约束,已建成的老旧社区改造难度非常大。一位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负责人坦言,已建成社区海绵体改造施工中会遇到各种矛盾,比如新增下凹式绿地,可能导致停车位减少;房顶绿化,面临违章建筑拆除问题,实现规划目标的难度非常大。
  尽管住建部2014年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指导各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但由于各地建设海绵城市的目标与方式差异较大,只能靠试点城市自身“摸着石头过河”。
  深圳市创环环保科技公司总经理翟艳云介绍,一些试点城市职能部门对于海绵城市建设内容不太清楚,以为就是修修道路、收集雨水等。实际上,各个试点城市目标方向不一,有的重在储蓄水资源,有的偏重解决内涝,有的侧重解决水污染。
  一些受访专家表示,海绵城市建设需要规划、城建、水务、园林等部门充分协调“齐步走”。尤其是各地城市新区建设中,即便不是试点城市或区域,也必须提前规划、系统建设。
  济南城建集团副总经理刘相华说,当前一方面要投入大量资金,按照海绵城市标准改造既有建筑小区,另一方面大批传统路面硬化的新小区不断建成,不仅导致重复投资和浪费,而且极易出现改造速度永远赶不上城区扩张的尴尬。
  我国建设海绵城市面临许多困难,请根据“给定资料”,列举出这些困难。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


答案:
解析:
主要困难有:一是已建成社区改造难,赶不上城区扩张速度。一方面,已建成社区改造施工中会遇到各种矛盾,实现规划目标非常难;另一方面,大批传统路面硬化新小区不断建成,浪费资金。二是建设标准和方式不明确。由于目标方向不一,一些试点城市职能部门不太清楚建设内容及方式,只能摸索。三是各部门不能充分协调。规划、城建等部门不够同步,没有提前规划、系统建设。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