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类

患者女,20岁,2天来发热、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查体:T39℃,BP130/70mmHg,神志清,无脱水貌,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软,左下腹压痛阳性,无反跳痛及肌紧张。便常规:WBC15~20个/HP,RBC2~3个/HP。该病主要的病理变化部位是 A.乙状结肠 B.直肠 C.盲肠 D.回肠 E.横结肠 F.十二指肠

题目
患者女,20岁,2天来发热、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查体:T39℃,BP130/70mmHg,神志清,无脱水貌,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软,左下腹压痛阳性,无反跳痛及肌紧张。便常规:WBC15~20个/HP,RBC2~3个/HP。

该病主要的病理变化部位是
A.乙状结肠
B.直肠
C.盲肠
D.回肠
E.横结肠
F.十二指肠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女,20岁。2天来发热、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查体:T 39℃,BP 130/70mmHg,神志清,无脱水貌,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软,左下腹压痛阳性,无反跳痛及肌紧张。便常规:WBC 15~20个/ HP,RBC 2~3个/HP。该患者临床诊断是A、急性细菌性痢疾普通型

B、急性细菌性痢疾轻型

C、慢性细菌性痢疾迁延型

D、慢性细菌性痢疾急性发作型

E、慢性细菌性痢疾隐匿型

F、急性细菌性痢疾重型

该病主要的病理变化部位是A、乙状结肠

B、直肠

C、盲肠

D、回肠

E、横结肠

F、十二指肠

该患者病原学治疗的首选药物是A、环丙沙星

B、青霉素

C、思密达

D、整肠生

E、口服补液盐

F、三代头孢菌素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A


问题 2 答案:AB


问题 3 答案:A

第2题:

患者女,20岁,2天来发热、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查体:T39℃,BP130/70mmHg,神志清,无脱水貌,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软,左下腹压痛阳性,无反跳痛及肌紧张。便常规:WBC15~20个/HP,RBC2~3个/HP。

该患者病原学治疗的首选药物是
A.环丙沙星
B.青霉素
C.思密达
D.整肠生
E.口服补液盐
F.三代头孢菌素

答案:A
解析:
1.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普通型。
2.细菌性痢疾主要病理变化部位是乙状结肠和直肠。
3.细菌性痢疾病原学治疗的首选药物是喹诺酮类抗生素。

第3题:

霍乱表现为

A.洗肉水样腹泻,伴发热、腹痛,无里急后重

B.腹泻,黏液脓血样便,伴发热,腹痛,里急后重

C.腹泻,大便呈果酱状,伴低热,腹痛,无里急后重

D.腹泻,米泔水样大便,无发热,无腹痛及里急后重

E.发热,脐周痛,腹泻,大便呈水样,有少量黏液


参考答案:D

第4题:

男性患者,70岁。腹痛2天,排鲜血便1天。腹痛为持续性钝痛,伴有腹泻7~8次,每次约50~100ml鲜血便,无里急后重、无发热、无皮疹,近期无体重下降,平素排便正常。查体:腹软,左下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为确定诊断最佳的检查方法为()。

  • A、钡灌肠
  • B、肠镜及病理检查
  • C、便常规
  • D、大便细菌、真菌等病原学检查
  • E、立位腹平片

正确答案:B

第5题:

女性,20岁。2天来发热、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查体:T39℃,BP130/70mmHg,神志清,无脱水貌,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软,左下腹压痛阳性,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粪便常规:WBC15~20个/HP,RBC2~3个/HP。下列关于该患者病理解剖的描述哪些项是错误的()

  • A、肠黏膜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
  • B、早期黏膜分泌亢进,黏膜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可见点状出血
  • C、可形成特征性假膜
  • D、可形成地图样溃疡
  • E、肠壁增厚、息肉形成,肠腔狭窄
  • F、肠黏膜脱水、苍白、黏膜面粗糙
  • G、可形成边缘不整、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
  • H、多侵犯肌层及浆膜层,常发生肠出血及肠穿孔
  • I、多侵犯固有层,较少发生肠出血及肠穿孔

正确答案:E,F,G,H

第6题:

女性,50岁。进食不洁水果后,夜间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大便有脓血,量少,伴里急后重。查体:T39.5℃,BP120/80mmHg,神志清,无脱水貌,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软,左下腹压痛阳性,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4×10/L,NE82%。便常规:WBC30~40个/HP,RBC5~6个/HP。该型细菌性痢疾最重要的发病机制是

A.痢疾杆菌对肠黏膜的直接作用
B.具有侵袭力的菌株进入肠黏膜的固有层,并在其中繁殖引起炎症和溃疡
C.痢疾杆菌大量繁殖引起菌血症
D.结肠急性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形成溃疡
E.特异性体质对细菌毒素产生强烈的过敏反应

答案:B
解析:
患者流行病学资料:有不洁饮食史;临床表现:发热、腹痛、脓血便、左下腹压痛;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便常规WBC≥15个/HP,少许的红细胞,据此临床诊断为急性典型细菌性痢疾。其发病机制是具有侵袭力的菌株进入肠黏膜的固有层,并在其中繁殖引起炎症和溃疡。

第7题:

男,18岁,2天来发热,最高39℃,伴腹痛、腹泻,日10余次,初为稀便,后为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白带血常规:白细胞、WBC21×109/L,N0.90。来我院急诊就诊。 患者最可能出现的阳性体征是()

  • A、左下腹压痛阳性,反跳痛阴性
  • B、全腹弥漫性压痛
  • C、右下腹压痛阳性,反跳痛阳性
  • D、右下腹压痛阳性,反跳痛阳性
  • E、中上腹压痛阳性

正确答案:A

第8题:

男性,2天来发热伴腹痛、腹泻,日10余次,初为稀便,后为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粪便常规检查WBC15—20个/HP,RBC5—10个/HP。


正确答案:

第9题:

女性,20岁。2天来发热、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查体:T39℃,BP130/70mmHg,神志清,无脱水貌,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软,左下腹压痛阳性,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粪便常规:WBC15~20个/HP,RBC2~3个/HP。该患者应用抗生素治疗2天,症状消失后停药,可能产生的后果有()

  • A、病情加重,出现肠穿孔
  • B、发生肠出血
  • C、转为慢性
  • D、发生癌变
  • E、合并败血症
  • F、转为中毒性菌痢

正确答案:C

第10题:

患者女,20岁,2天来发热、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查体:T39℃,BP130/70mmHg,神志清,无脱水貌,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软,左下腹压痛阳性,无反跳痛及肌紧张。便常规:WBC15~20个/HP,RBC2~3个/HP。该患者临床诊断是()

  • A、急性细菌性痢疾普通型
  • B、急性细菌性痢疾轻型
  • C、慢性细菌性痢疾迁延型
  • D、慢性细菌性痢疾急性发作型
  • E、慢性细菌性痢疾隐匿型
  • F、急性细菌性痢疾重型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