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职业资格

甲、 乙、 丙三人, 共同实施盗窃。 被检察院起诉到法院, 第一审法院判处甲有期徒刑 6 年并判处罚金 2000 元, 乙被判处拘役 6 个月, 丙被判处管制 1年。 关于本案的执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判决由公安机关和监狱执行 B.乙的判决应当由公安机关执行 C.丙的判决应当由看守所执行 D.甲、 乙、 丙的刑罚执行期满, 应当由执行机关发给释放证明

题目
甲、 乙、 丙三人, 共同实施盗窃。 被检察院起诉到法院, 第一审法院判处甲有期徒刑 6 年并判处罚金 2000 元, 乙被判处拘役 6 个月, 丙被判处管制 1年。 关于本案的执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判决由公安机关和监狱执行
B.乙的判决应当由公安机关执行
C.丙的判决应当由看守所执行
D.甲、 乙、 丙的刑罚执行期满, 应当由执行机关发给释放证明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三)

在一起共同犯罪案件中,主犯甲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主犯乙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罚金5万元人民币;从犯丙被判处有期徒刑9个月:从犯丁被判处管制1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

请分析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在本案中,由监狱执行刑罚的罪犯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正确答案:AB

第2题:

关于数罪并罚,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甲在判决宣告以前犯强奸罪、盗窃罪与故意伤害罪,分别被判处13年、8年、15年有期徒刑。法院数罪并罚决定执行22年有期徒刑
B.乙犯抢劫罪、盗窃罪分别被判处13年、6年有期徒刑,数罪并罚决定执行18年有期徒刑。在执行5年后,发现乙在判决宣告前还犯有贩卖毒品罪,应当判处15年有期徒刑。法院数罪并罚决定应当执行19年有期徒刑,乙实际还应当执行刑期14年
C.丙犯抢劫罪、诈骗罪分别被判处13年、8年有期徒刑,数罪并罚决定执行18年有期徒刑。在执行5年后,丙又犯越狱罪,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法院数罪并罚决定应当执行16年有期徒刑,丙总共应执行刑期21年
D.丁在判决宣告前犯有三罪,被分别判处罚金3万元、7万元和没收全部财产。法院无需执行罚金10万元,只要没收全部财产即可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刑法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刑法》第69条第3款规定,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因此法院不仅要合并执行罚金10万元,而且要没收全部财产。

第3题:

甲与乙婚后6年,乙又与另一男子相爱,并通过熟人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甲得知后将乙起诉至法院,乙被法院以重婚罪判处有期徒刑l年。对本案第一审判决,哪些人享有独立上诉权?( )

A.甲

B.乙

C.甲、乙的父母

D.乙的辩护人


正确答案:AB
《刑事诉讼法》第180条规定,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对被告人的上诉权,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剥夺。由此可见,上诉的主体包括独立的上诉主体与非独立上诉主体。后者是指经被告人同意方可以提起上诉。前者包括: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后者包括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据此,本案(重婚罪)是一起自诉案件(《刑诉解释》第1条)。甲乙作为自诉人显然是独立的上诉人.甲、乙的父母以及乙的辩护人则是非独立上诉主体。

第4题:

关于数罪并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甲犯某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犯另一罪被判处拘役6个月。对甲只需执行有期徒刑
B.乙犯某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犯另一罪被判处管制1年。对乙应在有期徒刑执行完毕后,继续执行管制
C.丙犯某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执行4年后发现应被判处拘役的漏罪。数罪并罚后,对丙只需再执行尚未执行的2年有期徒刑
D.丁犯某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执行4年后被假释,在假释考验期内犯应被判处1年管制的新罪。对丁再执行2年有期徒刑后,执行1年管制

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查数罪并罚。 AB项,依据《刑法》第69条第2款的规定,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执行有期徒刑。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后,管制仍须执行。因此,甲的有期徒刑和拘役,数罪并罚,依法只执行有期徒刑。乙的有期徒刑和管制,数罪并罚,先执行有期徒刑,再执行管制。故AB项正确。
C项,依据《刑法》第70条的规定,对于漏罪,采取“先并后减”的方式,“先并”是6年有期徒刑和拘役的并罚,采取吸收原则,仍然是6年,“后减”的结果则还需执行未执行的2年有期徒刑。故C项正确。
D项,依据《刑法》第86条第1款的规定,在假释考验期内再犯新罪的,先撤销假释,对新旧两罪按照《刑法》第71条的规定,采取“先减后并”的方式并罚。“后并”即2年有期徒刑和管制的并罚,结果是再执行2年有期徒刑后,执行1年管制。故D项正确。

第5题:

下列选项中不成立累犯的是

A.甲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缓刑期满后的第3年又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B.乙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刑满释放后的第4年,又犯妨害公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C.丙犯抢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执行3年后被假释,于假释期满后的第5年又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D.丁犯叛逃罪被判处管制2年,管制期满后20年又犯为境外刺探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拘役6个月

答案:A
解析:
一般累犯要求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以内。而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刑法》第77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即对于缓刑考验期满的缓刑而言,相当于刑罚从未执行,因此不符合累犯的构成条件,甲不构成累犯。

第6题:

根据《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下列哪种情况适用社区矫正()。

A.甲被判处管制1年
B.乙被判处拘役3个月
C.丙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D.丁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

答案: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规定: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第7题:

关于数罪并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犯两罪分别被判处没收财产和罚金,没收财产吸收罚金,只执行没收财产
B.乙犯两罪分别被判处管制和有期徒刑,有期徒刑执行完毕之后,再执行管制
C.丙犯两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有期徒刑执行完毕之后,再执行拘役
D.丁犯两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和有期徒刑15年,应在15年以上25年以下确定刑罚

答案:B
解析:
根据《刑法》第69条第3款,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没收财产和罚金属于种类不同的附加刑,应当分别执行,A选项错误。根据《刑法》第69条第2款,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执行有期徒刑。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后,管制仍须执行。乙犯两罪分别被判处管制和有期徒刑的,有期徒刑执行完毕后,管制仍须执行。B选项正确。丙犯两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执行有期徒刑。C选项错误。注意BC选项涉及知识点是《刑法修正案(九)》新增内容,应当予以重视。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均为有期徒刑的,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35年的,最高不能超过20年,总和刑期在35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25年。丁所犯两罪的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35年,最终确定的刑期最高不能超过20年,因此应当在15年以上20年以下,确定刑罚。D选项错误。

第8题:

关于罚金的执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甲犯两罪,法院依法对其分别判处罚金3000元和5000元,则某甲最终被执行的罚金总额应为8000元

B、某乙犯有数罪,同时被判处罚金和没收全部财产,则某乙应实际被执行没收财产

C、某丙犯有数罪,同时被判处罚金3000元和没收部分财产,则某丙应被实际执行罚金3000元和没收部分财产

D、某丙实施犯罪被判处罚金,但其抚养的近亲属患有重病,需要支付巨额医药费等,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法院最后酌情予以免除罚金的执行


参考答案:A,B,C,D

第9题:

关于刑罚的具体运用,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2014年)

A.甲1998年因间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2010年,甲因参加恐怖组织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甲构成累犯
B.乙因倒卖文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罚金5000元;因假冒专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罚金5000元。对乙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2年6个月,罚金1万元。此时,即使乙符合缓刑的其他条件,也不可对乙适用缓刑
C.丙因无钱在网吧玩游戏而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并处罚金2000元,同时禁止丙在12个月内进入网吧。若在考验期限内,丙仍常进网吧,情节严重,则应对丙撤销缓刑
D.丁系特殊领域专家,因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丁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有悔改表现,无再犯危险。1年后,因国家科研需要,经最高法院核准,可假释丁

答案:A,B
解析:
本题考查刑罚的具体运用、刑法的时间效力。 A项,在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之前,前后罪必须全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才能成立特别累犯。甲的间谍罪和参加恐怖组织罪都发生在2011年以前,适用原有刑法条文,不能成立特别累犯。后罪发生在前罪刑满释放5年之后,也不成立一般累犯。故A项错误。
B项,《刑法》第72条第1款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第74条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据此可知,乙被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2年6个月,低于3年有期徒刑,并且题干中并未提示其属于累犯或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因此,如果乙符合缓刑的条件,则可对其适用缓刑。故B项错误。
C项,《刑法》第77条第2款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所以丙违反禁止令的规定,常进入网吧,情节严重,应当撤销缓刑。故C项正确。
D项,《刑法》第81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1/2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3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丁因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有悔改表现,无再犯危险。1年后,即使其刑罚未执行原判刑期1/2以上,但因国家科研需要,可以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假释,不受执行刑期的限制。故D项正确。

第10题:

关于我国刑法中的数罪并罚的理解,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甲犯A罪判处管制1年,犯B罪判处拘役5个月,犯C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数罪并罚的结果是,先执行3年的有期徒刑,再执行1年的管制
B、甲犯A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缓刑1年后,发现甲在一审判决前尚犯有B罪,应判处3年有期徒刑。对此,应首先撤销缓刑,将A罪的2年与B罪的3年,在3年以上5年以下确定最终的宣告刑
C、甲犯A罪判处没收财产,犯B罪判处罚金,对甲只判处没收财产,罚金刑被吸收
D、甲犯A罪判处5年有期徒刑,服刑2年后又实施了B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对此,应在3年以上6年以下确定最终的宣告刑

答案:C
解析:
A项是正确的。理由在于,根据刑法69条第2款规定,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执行有期徒刑。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后,管制仍须执行。
B项是正确的。理由在于,根据刑法77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C项是错误的。理由在于,根据刑法69条第3款规定,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
D项是正确的。理由在于,根据刑法71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