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职业资格

关于犯罪过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疏忽大意的过失是一种无认识的过失 B.疏忽大意的过失是一种有认识的过失 C.过于自信的过失一种有认识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是一种无认识的过失 E.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都是一种有认识的过失

题目
关于犯罪过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疏忽大意的过失是一种无认识的过失
B.疏忽大意的过失是一种有认识的过失
C.过于自信的过失一种有认识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是一种无认识的过失
E.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都是一种有认识的过失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故意犯罪形态,下列些说法是正确的:( )

A.过失犯罪没有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形态

B.间接故意可以有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形态

C.在特殊情况下,如果行为人准备实行特别严重的犯罪行为、手段特别恶劣时,对其犯预备形态可以不予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在犯罪预备阶段,行为人自动放弃预备行为,成立犯罪预备


正确答案:AC
【考点】故意犯罪形态的概念
【解析】A没有出现危害结果的,不可能构成过失犯罪;B间接故意犯罪如果没有造成危害结果一般也不构成犯罪,通说认为,间接故意犯罪没有犯罪预备、未遂、中止形态;《刑法》第22条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既然是“可以”,则说明也“可以”不予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故C正确;D在预备阶段自动放弃预备行为,成立犯罪中止。

第2题:

下列关于过失犯罪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没有预见的犯罪

B.过失犯罪既可以由不作为方式构成,也可以由作为方式构成

C.过失犯罪未造成严重结果的,可以按照犯罪未遂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对具有高度危险的过失行为,即使未造成法律规定的实害结果,也应当定罪处罚


正确答案:B

第3题:

下列犯罪有犯罪目的的是()。

A.直接放意犯罪

B.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C.间接故意犯罪

D.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参考答案:A

第4题:

下列关于交通肇事罪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
B.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C.主观方面是过失
D.D交通肇事罪可以判处死刑


答案:B,C
解析:
【精解】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我国刑法并没有对交通肇事罪的犯罪主体作出特殊的规定,所以交通肇事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而不是特殊主体。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法定最高刑不可能是死刑。故选B、C项。

第5题:

下列有关犯罪主观方面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根据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是否有认识,犯罪过失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B.犯罪目的是刺激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心冲动或者起因

C.犯罪动机是行为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

D.抗税罪的目的是将应缴纳的税款非法占为已有,其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方法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E.犯罪动机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


正确答案:AD

第6题:

下列关于故意与过失说法错误的是()

A.过失所反映的主观恶性明显小于故意

B.过失犯罪不一定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

C.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处罚过失犯罪为特殊

D.刑法对过失犯罪规定了较故意犯罪轻得多的法定刑


参考答案:B

第7题:

下列关于秦朝的刑罚适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重视区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

B.对共犯罪与集团犯罪加重处罚

C.区分公罪与私罪

D.未成年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或者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C

【考点】秦朝的刑罚制度
    【解析】区分公罪与私罪是唐律中的刑罚原则,其他各项为秦朝的刑罚适用原则。

第8题:

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表述正确的有( )。

A.3人以上共同犯罪

B.2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C.特殊情况下,可以是过失犯罪

D.2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按照他们所起的作用分别处罚


参考答案:BCD

第9题:

下列关于过失犯罪的说法,符合我国刑法规定的有( )。

A.过失犯罪可以成立未遂犯
B.过失犯罪不能成立共同犯罪
C.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D.不满16周岁的人对过失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答案:B,C,D
解析:
所谓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情况。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而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只能存在于直接故意中,过失犯罪不可能存在未完成形态,故A选项错误。另外,共同犯罪需要具备共同犯罪人都是故意犯罪这一条件,过失犯罪由于不具有犯罪的意图,无法和他人构成共同犯罪,故B项正确。且刑法明确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故C项正确。《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由于上述行为都是故意犯罪,因此D选项也正确。

第10题:

关于犯罪过失说法正确的有

A.刑法以惩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惩罚过失犯罪为例外
B.对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C.对过失行为,只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才负刑事责任
D.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轻于故意犯罪

答案:A,B,C,D
解析:
因为犯罪过失与犯罪故意在主观恶性程度上具有本质的差别,所以刑法规定犯罪过失的罪责与犯罪故意的罪责明显不同。具体表现为:(1)对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这意味着刑法分则各条规定的犯罪,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其主观罪过形式当然是故意,并且不能理解为当然包括过失。只有当法律条文明示该条之罪的罪过形式是过失或者包括过失,过失才可能构成犯罪,承担刑事责任。这充分显示了刑法是以惩罚故意犯罪为主,以惩罚过失犯罪为例外。(2)对过失行为,只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才负刑事责任。刑法所规定的过失犯罪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就是都必须以造成法定的严重后果为构成要件。(3)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轻于故意犯罪。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