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类

患者,女性,因尿路感染曾反复多次用抗生素治疗,近几天来高热不退,齿龈及皮下出血。血红蛋白50g/L,红细胞1.8×10/L,白细胞1.9×10/L,中性20%,淋巴78%,单核2%,血小板25×10/L,网织红细胞0.2%,骨髓增生明显减低,粒红二系均减少,成熟淋巴细胞占65%,巨核细胞未见,血小板难见。本病可能是( )A.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B.粒细胞缺乏症C.感染性贫血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骨髓纤维化

题目
患者,女性,因尿路感染曾反复多次用抗生素治疗,近几天来高热不退,齿龈及皮下出血。血红蛋白50g/L,红细胞1.8×10/L,白细胞1.9×10/L,中性20%,淋巴78%,单核2%,血小板25×10/L,网织红细胞0.2%,骨髓增生明显减低,粒红二系均减少,成熟淋巴细胞占65%,巨核细胞未见,血小板难见。本病可能是( )

A.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B.粒细胞缺乏症
C.感染性贫血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骨髓纤维化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女性,32岁,近2周来持续低热、皮肤苍白,且有散在出血点。曾有肝炎病史。血常规示:血红蛋白65g/L,红细胞2.3×1012g/L,白细胞1.3×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0.18,淋巴细胞0.76,单核细胞0.03,网织红细胞0.001.骨髓涂片:红系、粒系、巨核系均显著减少,淋巴0.74。本病最可能的诊断是 ( )。


正确答案:C

第2题:

男性,26岁,因高热、下肢淤斑10天入院,体查:轻度贫血貌,双下肢有散在淤斑和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白细胞0.3×10/L,中性粒细胞0.03×10/L,红细胞3.4×10/L.血红蛋白102g/L,血小板6×10/L,网织红细胞绝对数10x10/L。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低下,粒系、红系、巨核系细胞明显减少,浆细胞5%、淋巴细胞90%,组织细胞4%。

该患者属于下列哪种类型
A.ITP
B.CAA
C.VSAA
D.rrp
E.CML

答案:C
解析:
患者有发热、出血、贫血,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减低,骨髓增生极度低下,粒系、红系、巨核系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3题:

患者女性,24岁,月经量多,下肢反复性出现瘀斑一年,肝脾未触及。红细胞2.97×10/L;血红蛋白88g/L,白细胞4.1×10/L,血小板42×10/L,网织红细胞1.6%。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红系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增多,骨髓铁染色细胞内外铁均阳性。酸化血清溶血实验阴性。 该患者首先应考虑诊断为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PNH

D.急性白血病

E.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正确答案:E

第4题:

患者,男性,45岁。1月来逐渐感到乏力,面色苍白,一周前元特殊原因突然寒战、高热,全身皮下及口腔黏膜出血、头痛、乏力、心悸进行性加重。血红蛋白下降至60g/L,RBC2.10×10/L,WBC0.8×10/L,分类:中性粒细胞25%,淋巴细胞74%,单核细胞1%,PLT15×10/L,网织红细胞0.3%。骨髓增生减低,粒系.红系及巨核系均明显减少,成熟淋巴细胞占68%,组织嗜碱细胞易见,本病最可能诊断为

A.粒细胞缺乏症
B.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型)
C.急性感染
D.急性型ITP
E.MDS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察再障的诊断。根据外周血象示三系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增高.网织红细胞降低;骨髓象显示增生低下,巨核细胞减少,同时急性发作,故本病最可能的诊断为B。

第5题:

患者男,40岁。3个月前患乙型病毒性肝炎,近1周发热,全身皮肤及黏膜出血,血红蛋白60g/ L,红细胞2.0×10/L,白细胞0.5×10/L。血小板20×10/L。分类:中性02,淋巴0.78,单核0.02,网织红细胞0.002,骨髓涂片:红系、粒系、巨核系均显著减少,淋巴74%。本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白血病
B.粒细胞缺乏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脾功能亢进
E.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得出该患者血红蛋白、血三系均下降,淋巴细胞比率增加,单核细胞比率下降。急性白血病,白细胞增多,可排除A。粒细胞缺乏患者虽粒细胞减少,但红细胞不减少,排除B。脾功能亢进患者虽然有出血,三系减少的症状,但淋巴细胞减少,题目中患者淋巴细胞增多,排除D。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巨核细胞是增多的,故排除E。从题目来看,患者有发热,出血,贫血症状,并有红系、粒系、巨核系均显著减少,淋巴细胞增多,呈现出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的体征,故本题选C。解题关键: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骨髓造血功能减低,而淋巴细胞数目增多。

第6题:

女性.40岁,因反复双下肢出血点1年入院,体查:轻度贫血貌,双下肢有散在淤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无压痛,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白细胞3.3×10/L,红细胞2.2×10儿,血红蛋白70g/L,血小板16×10/L,网织红细胞绝对数19×10/L。骨髓增生尚活跃,粒系占30%、红系中、晚幼红细胞10%.未见巨核细胞,浆细胞1%、淋巴细胞50%,组织细胞2%,未见病态造血。

该患者最佳的治疗
A.抗淋巴细胞球蛋白+造血生长因子
B.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C.雄激素
D.雄激素+环孢素
E.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答案:D
解析:
非重型再障的特点是起病和进展较缓慢,感染较轻,出血倾向较轻,白细胞数>2.0×10/L,网织红细胞绝对数>15×10/L。该患者病史1年,白细胞3.3×10/L,网织红细胞绝对数19x10/L,可诊断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7题:

女性.40岁,因反复双下肢出血点1年入院,体查:轻度贫血貌,双下肢有散在淤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无压痛,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白细胞3.3×10/L,红细胞2.2×10儿,血红蛋白70g/L,血小板16×10/L,网织红细胞绝对数19×10/L。骨髓增生尚活跃,粒系占30%、红系中、晚幼红细胞10%.未见巨核细胞,浆细胞1%、淋巴细胞50%,组织细胞2%,未见病态造血。

该患者的初步诊断为
A.慢性ITP
B.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C.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D.纯巨核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答案:B
解析:
非重型再障的特点是起病和进展较缓慢,感染较轻,出血倾向较轻,白细胞数>2.0×10/L,网织红细胞绝对数>15×10/L。该患者病史1年,白细胞3.3×10/L,网织红细胞绝对数19x10/L,可诊断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8题:

男性,45岁,1个月来逐渐感到乏力,面色苍白,1周前无特殊原因突然寒战、高热,全身皮下及口腔黏膜出血,血红蛋白下降至60g/L,白细胞0.8×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25%,成熟淋巴细胞74%,血小板15×109/L,网织红细胞0.3%,骨髓象细胞增生减少,粒系、红系及巨核细胞均明显减少,成熟淋巴细胞占68%,本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非白血性白血病

B.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型)

C.粒细胞缺乏症

D.急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巨幼红细胞贫血


正确答案:B

第9题:

某男,40岁,3个月前患乙型病毒性肝炎,近1周发热,全身皮肤及黏膜出血,血红蛋白60g/L,红细胞2.0×10/L,白细胞0.5×10/L,血小板20×10/L。分类:中性0.2,淋巴0.78,单核0.02,网织红细胞0.002,骨髓涂片:红系、粒系、巨核系均显著减少,淋巴74%。本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白血病
B.粒细胞缺乏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脾功能亢进
E.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答案:C
解析:
考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精析:再生性障碍性贫血临床表现:发病缓慢,贫血、感染、出血均较轻。血象: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较慢,网织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值降低。骨髓象:至少1个部位增生不良,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增加。避错:急性白血病白细胞增多,可排除A。粒细胞缺乏患者虽粒细胞减少,但红细胞不减少,排除B。脾功能亢进患者虽然有出血,三系减少的症状,但淋巴细胞减少,题目中患者淋巴细胞增多,排除D。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巨核细胞是增多的,故排除E。从题目来看,患者有发热,出血,贫血症状,并有红系、粒系、巨核系均显著减少,淋巴细胞增多,呈现出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的体征,故本题选C。

第10题:

患者,男性,45岁,1个月来逐渐感到乏力,面色苍白。一周前无特殊原因突然寒战、高热、全身皮下及口腔黏膜出血、头痛、乏力、心悸进行性加重,血红蛋白下降至60g/L,RBC2.10×10/L,WBC0.8×10/L,分类:中性粒细胞25%,淋巴细胞74%,单核细胞l%,PLT 15×10/L网织红细胞0.3%。骨髓增生减低,粒系、红系及巨核系均明显减少,成熟淋巴细胞占68%,组织嗜碱细胞易见,本病最可能诊断为()

A.粒细胞缺乏症
B.MDS
C.急性感染
D.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型)
E.急性型ITP

答案:D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