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工程师

某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底面宽度为2m,基础底面标高为-1.4m,基础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软土,拟采用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地基处理,桩直径为600mm,桩长为11m,土层剖面、水泥土搅拌桩的布置等如图所示。假定,水泥土搅拌桩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145kN,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λ=1,①层土的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β=0.8。试问,当本工程要求条形基础底部经过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45kPa时,水泥土搅拌桩的最大纵向桩间距s(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取天然

题目
某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底面宽度为2m,基础底面标高为-1.4m,基础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软土,拟采用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地基处理,桩直径为600mm,桩长为11m,土层剖面、水泥土搅拌桩的布置等如图所示。

假定,水泥土搅拌桩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145kN,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λ=1,①层土的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β=0.8。试问,当本工程要求条形基础底部经过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45kPa时,水泥土搅拌桩的最大纵向桩间距s(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A.1500
B.1800
C.2000
D.2300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C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单层临街商铺,屋顶设置花园,荷载分布不均匀,砌体承重结构,采用墙下条形基础,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基础剖面、土层分布及部分土层参数如题图所示。



初步设计时,商铺部位拟采用水泥搅拌桩地基处理方案,搅拌桩桩径600mm,面积置换率m=15%,桩端进入④层粉质黏土一定深度,综合考虑桩身强度和土层性质后,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取140kN,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λ=1.0,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为0.4,处理前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不变。试问,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变形计算时,②层粉质黏土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MPa)取值,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3.8
B.4.2
C.4.6
D.5.0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式(7.1.5-2),对有粘结强度增强体复合地基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根据第7.1.7条,各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等于该层天然地基压缩模量的ζ倍,②层粉质黏土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计算为,


第2题:

某工程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处理地基,桩径为500mm,桩长为6m,间距为1. 2m的正方形布置,桩间土压缩模量为3.5MPa,搅拌桩桩身强度为1.5MPa,则搅拌桩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最接近( )MPa。
A. 19.5 B. 21.5 C. 23.5 D. 27.5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第7. 2. 8条和第11. 2. 9条,搅拌桩复合地基置换率为m=d2/d2e =0. 52/( 1. 13×1. 2)2 = 13. 6%。搅拌桩的压缩模量Ep可取(100 ~ 120)/fcu,对桩较短或桩身强度较低者可取低值,则Ep = 100fcu = 150MPa,因此 Esp =mEp+ (1 -m)Es =0. 136×150+ (1 -0. 136)×3. 5 =23. 4MPa。

第3题:

某住宅为8层框架结构,各层层高均为3m,无地下室,原始地面标高为10.000m,室内外高差0.300m,结构荷载均匀对称,初步设计阶段,考虑采用人工处理地基上的筏板基础,筏板沿建筑物周边外挑1m,筏板基础总尺寸为16m×42m,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平均压力值pk=145kPa。场地土层分布如图所示,地下水位标高为9.000m。[2014年真题]



3.假定,采用湿法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桩径600mm,桩长10m,正方形布桩,桩距1350mm,增强体顶部设200mm褥垫。试问,当桩端阻力发挥系数αp=0.5时,根据桩周土层指标估计的增强体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280
B、250
C、230
D、200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7.1.5条第3款式(7.1.5-3)计算,qp取桩端土未经修正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60kPa。
增强体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Ra=up∑qslpi+αpqpAp=3.14×0.6×(15×0.8+10×6+20×3.2)+0.5×160×3.14×0.302=278.8kN
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

第4题:

某多层建筑采用条形基础,宽度1m,其地质条件如图所示,基础底面埋深为地面下2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Pa,可以满足承载力要求,拟采用减沉复合疏桩基础减小基础沉降,桩基设计采用桩径为600mm的钻孔灌注桩,桩端进入第②层土2m,如果桩沿条形基础的中心线单排均匀布置,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下列桩间距选项中哪一个最适宜(传至条形基础顶面的荷载Fk=120kN/m,基础底面以上土和承台的重度取20kN/m3,承台面积控制系数ξ=0.6,承台效应系数ηc=0.6)(  )


A. 4.2m
B. 3.6m
C. 3.0m
D. 2.4m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3.5条规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Quk为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为:



根据第5.6.1条规定,当软土地基上多层建筑,地基承载力基本满足要求(以底层平面面积计算)时,可设置穿过软土层进入相对较好土层的疏布摩擦型桩。该种减沉符合疏桩基础,可按下列公式确定承台面积和桩数:

第5题:

某软土地基土层分布和各土层参数如图所示,巳知基础埋深为2.0m,采用搅拌桩复合地基,搅拌桩长10.0m,桩直径500mm,单桩承载力为120kN,要使复合地基承载力达到180kPa,按正方形布桩,问桩间距取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较为合适(假设桩间土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β=0.5)?


答案:A
解析:

第6题:

69*某构筑物采用筏板基础,基础尺寸20m×20m,地基土为深厚黏土,要求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00kPa,沉降不大于100mm。某设计方案采用搅拌桩复合地基,桩长10m,计算结果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10kPa,沉降为180mm,为满足要求,问下列何种修改方案最为有效(  )

A. 搅拌桩全部改为CFG桩,置换率,桩长不变
B. 置换率、桩长不变,增加搅拌桩桩径
C. 总桩数不变,部分搅拌桩加长
D. 增加搅拌桩的水泥掺量提高桩身强度.

答案:C
解析:
题中承载力满足要求,沉降不满足,故增加搅拌桩桩径以及提高桩身强度会造成浪费,均不属于最有效的方案,而减小沉降的有效措施是增加桩长,故C项正确。

第7题:

既有建筑物采用间距为4.5m的独立基础,基础尺寸为1. 5m×1. 5m,持力层以下1. 7m 有淤泥土的软弱下卧层,由于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下面( )地基计算加固措施无效。
A.树根桩法
B.静压桩法
C.加大基础底面积法,将独立基础改成1.5m宽的条形基础
D.深层搅拌法


答案:C
解析:
条形基础属于处理浅基础的一种,不适合处理本地基。

第8题:

某工程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处理地基,桩身的压缩模量=80MPa,桩长=12m,面积置换率m=0.20,桩间土的压缩模量=2.5MPa;搅拌桩复合土层顶面的附加压力值为l100kPa,复合土层底面的附加压力值为50kPa。试问,水泥搅拌桩复合土层的压缩变形s(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20
(B) 30
(C) 50
(D) 60


答案:C
解析:
(C) 解答: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第11.2.9条的规定,搅拌桩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由下式计算:

第9题:

某厂房地基为淤泥土,采用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桩长15.0m、穿越该淤泥土,搅拌桩 复合土层顶面和底面附加压力分别为80kPa和15kPa,桩间土压缩模量为2.5MPa,搅拌桩桩体压缩模量为90MPa,搅拌桩直径为500mm,桩间距为1.2m,等边三角形布置,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计算,该搅拌桩复合土层的压縮变形s1最接近以下哪个选项的数值?
(A) 25 mm (B) 45 mm
(C) 65 mm (D) 85 mm


答案:B
解析:

第10题:

某建筑采用夯实水泥土桩进行地基处理,条形基础及桩平面布置见下图。根据试桩结果,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Pa,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30kPa,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取0.9。现设计要求地基处理后复合承载力特征值达到200kPa,假定其他参数均不变,若仅调整基础纵向桩间距s值,试算最经济的桩间距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A. 1.1m
B. 1.2m
C. 1.3m
D. 1.4m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7.1.5条、7.1.6条。
(1)根据定义计算置换率
截取单元体,单元体内有2根桩。
调整前:m1=2Ap/(1.6×2.4)。
调整后:m2=2Ap/(s×2.4),m1/m2=s/1.6。
(2)根据复合地基承载力公式反算置换率




(3)基础纵向桩间距s值
由(1)和(2)可得:m1/m2=63/83=s/1.6,解得:s=1.21m。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