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工程师

如图所示某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底面尺寸3.0m×2.5m,埋深1.5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的轴向荷载为Fk=1650kN。用简化方法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zn为(  )m。 A. 4.5 B. 5 C. 5.5 D. 7.5

题目
如图所示某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底面尺寸3.0m×2.5m,埋深1.5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的轴向荷载为Fk=1650kN。

用简化方法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zn为(  )m。

A. 4.5
B. 5
C. 5.5
D. 7.5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柱下矩形独立基础,基础尺寸见图4-16。垂直于力矩作用方向的基础底面边长为2m,力矩作用方向的基础边长为。相应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柱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K为500kN,基础自重及其上土重之和Gk为100kN,作用于基底的竖向荷载偏心距e等于,基底反力的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最大压力边缘的距离为1.0m。

试问,力矩作用方向的基础边长(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3.33
(B) 3.45
(C) 3.50
(D) 3.55


答案:A
解析:
(A) 解答: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 2002)图5.2. ,设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最大压力边缘的距离为,与基础宽度之间的关系为:

第2题:

某柱下独立基础的底面尺寸为1.6m×2.4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准永久组合值Fk=600kN,基础埋深d=2.0m,其余如图所示。



3.确定分层总和法算出的基底中心的地基变形量s′最接近于(  )mm。

A. 36.2
B. 43.5
C. 48.8
D. 50.3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3.5条规定,计算地基变形时,地基内的应力分布,可采用各向同性均质线性变形体理论。其最终变形量可按下式计算:







根据附录K表K.0.1-2可知,附加应力系数



计算如表所示。



故基底中心的地基变形量:s′=48.8mm。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

第3题:

持力层下有软弱下卧层,为减小由上部结构传至软弱下卧层表面的竖向应力,应()。

A、加大基础埋深,减小基础底面积

B、加大基础埋深,加大基础底面积

C、减小基础埋深,加大基础底面积

D、减小基础埋深,减小基础底面积


参考答案:C

第4题:

某柱下矩形独立基础,基础尺寸见图4-16。垂直于力矩作用方向的基础底面边长为2m,力矩作用方向的基础边长为。相应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柱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为FK500kN,基础自重及其上土重之和Gk为100kN,作用于基底的竖向荷载偏心距e等于,基底反力的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最大压力边缘的距离为1.0m。

试问,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150
(B) 160
(C) 180
(D) 200


答案:D
解析:
(D) 解答: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 2002) 5.2.2条,荷载偏心距:

第5题:

某多层工业厂房采用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基础底面平面尺寸3.6mx3.6m,基础埋深1.5m;地下水位在地表下3.5m。场地表层分布有3.0m厚的淤泥,拟将基础范围的游泥挖除后换填碎石,换填厚度1.5m。厂房的基础及地质情况如图所示。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柱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k为1560kN,基础及其以上土体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试问,此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pk(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20 (B)150 (C)170 (D)190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式(5.2.2-1):

第6题:

某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埋深为d=1.5m,基础平面和各层土的压缩模量如图所示。设基础底面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ak=153kPa,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准永久荷载标准组合产生的轴心压力Fk=1080kN。



2.假定考虑基础Ⅱ对基础Ⅰ的影响,基础Ⅰ基底中心在基底下深度4m范围内的土层压缩量s′最接近于(  )mm。

A. 36.1
B. 45.2
C. 60.3
D. 78.3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3.9条规定,计算地基变形,当存在相邻荷载时,应计算相邻荷载引起的地基变形,其值可按应力叠加原理,采用角点法计算。对基础Ⅰ:荷载面积为odea:长宽比为:l/b=1.5/1=1.5;对于Ⅰ中心o点,应为4倍荷载面积odea产生压缩量。基础Ⅱ对基础Ⅰ的影响:荷载面积为odgc-odfb:odgc长宽比为:l/b=5/1.5=3.3;odfb长宽比为:l/b=3/1.5=2;对Ⅰ中心o点,应为2倍荷载面积(odgc-odfb)产生压缩量。查附录K表可知,列表进行计算:



考虑基础Ⅱ影响,基础Ⅰ基底中心在基底下深度4m内土压缩量为:s′=45.2mm。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第7题:

某柱下独立基础的底面尺寸为1.6m×2.4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准永久组合值Fk=600kN,基础埋深d=2.0m,其余如图所示。



2.确定用于地基变形计算的基底中心附加压力p0最接近于(  )kPa。

A. 156.25
B. 158.25
C. 176.35
D. 196.25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2条第1款规定,当轴心荷载作用时,基底压力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Fk为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Gk为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A为基础底面面积。则基底附加压力为:



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第8题:

某单层厂房柱下独立柱基如下图所示。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压力标准值 Nk=650kN,弯矩标准值 Mk=450kNm,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150kN/m2,埋深 d=1.5m。设基础及其上部土的重力密度平均值为 20kN/m3,基础底面尺寸 b×l=3.0×2.0m。试验算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


参考答案:

第9题:

某柱下独立基础的底面尺寸为1.6m×2.4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准永久组合值Fk=600kN,基础埋深d=2.0m,其余如图所示。



5.确定基底中心的最终变形量s最接近于(  )mm。

A. 65.4
B. 60.3
C. 58.2
D. 56.1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3.5条规定,计算地基变形时,地基内的应力分布,可采用各向同性均质线性变形体理论。由Es=5.5MPa,p0=158.25kPa>fak=155kPa,根据表5.3.5可知,内插得沉降计算经验系数为:



则可得最终变形量为:s=ψss′=1.15×48.8=56.1mm。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接近。

第10题:

某多层工业厂房采用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基础底面平面尺寸3.6mx3.6m,基础埋深1.5m;地下水位在地表下3.5m。场地表层分布有3.0m厚的淤泥,拟将基础范围的游泥挖除后换填碎石,换填厚度1.5m。厂房的基础及地质情况如图所示。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pk为130kPa。假定垫层的压力扩散角为26.8°,试问,相应的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值pz(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41 (B)53 (C)64 (D)130


答案:B
解析:
查《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表4.2.1,经插值得θ=26.8°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