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由于受遗赠人具有不可代替性,因此受遗赠人死亡后不会发生转继承的法律后果。”试用民法原理和有关法律规定对该说法加以辨析。

题目
“由于受遗赠人具有不可代替性,因此受遗赠人死亡后不会发生转继承的法律后果。”试用民法原理和有关法律规定对该说法加以辨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民间有一种说法:“父债子还,天经地义。”请运用民法原理及有关法律规定对说法加以辨析。


正确答案:

第2题:

民间上有一种说法:“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试用民法原理和有关法律规定对该说法加以辨析。


正确答案:
[答案] (1)该说法不完全正确。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从民法上讲,就是说行为人实施民事行为要通过合法手段实现自己获得的财产利益。该说法反映了所有权的取得方式、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不当得利和诚实信用原则等。
(2)对于民事法律行为而言,当事人必须按照诚实信用原则从事民事行为,不得以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等手段获取财产。在所有权的取得方式上,无论是原始取得,还是善意取得,都要符合法律的规定。
(3)“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还表明,对基于不当得利获得利益的,应当将所获利益返还给受损失的人。
(4)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其适用也有例外,虽然因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行为损害了第三人利益,不符合所谓取财之道,但未必无效,此外,在所有权的取得方式上,特别是诸如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等原始取得方式,甚至在善意取得上,虽然符合取财之道,但所有权未必归属于行为人。可见,该说法表述不完全正确。
[评析] 考查要点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不当得利、所有权的取得方式和诚实信用原则。该题综合性较强,考生只有将问题考虑得周到、全面,才能把该辨析题答得圆满。

第3题:

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被继承人的遗产按()处理。

A.转继承

B.法定继承

C.代位继承

D.遗嘱继承


参考答案:B

第4题:

根据继承法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  )。
A.遗产债务的清偿原则实行限定继承原则
B.对于需要清偿的遗产债务,既有遗嘱继承,又有遗赠的,应当首先由遗嘱继承人清偿债务,不足部分由受遗赠人清偿
C.既有遗嘱继承和遗赠,又有遗赠扶养协议的,应当按照遗赠扶养协议执行
D.受遗赠人先于立遗嘱人死亡的,则受遗赠人的受遗赠权消灭


答案:B
解析:
【精解】遗产债务的清偿原则实行限定继承原则,即被继承人清偿债务应当以所继承遗产的实际价值为限,超过遗产实际价值的部分,被继承人不负清偿义务,故A项表述正确。既有遗嘱继承,又有遗赠的,应当按照比例清偿债务,故B项表述错误,为应选项。遗赠扶养协议具有优先于遗嘱继承和遗赠执行的效力,故C项表述正确。由于受遗赠人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受遗赠人先于立遗嘱人死亡的,受遗赠权归于消灭,故D项表述正确。

第5题:

民间流传一种说法:“冤冤相报何时了。”试用民法原理和有关法律规定对该说法加以辨析。


正确答案:
(1)该说法不完全正确。该说法反映了民法的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制度。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即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之制度。除斥期间则是指民事实体权利存续的期间。
(2)冤冤相报何时了”这句话实质是一个反问句,意在劝告人们对“冤冤相报”必须及时了断,不能总是无休止。从民法的角度讲,这句话表明,权利人应当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积极地行使权利,如果未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积极地行使请求权,则法律对他的权利将不予以保护。此外,除斥期间也要求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主张实体权利,如果没有在法定期间内行使权利,期间经过将导致该权利归于消灭。冤冤相报表明,无论是合同之债。还是侵权损害赔偿之债,当事人应当在法定期间内有一个了断,不能无止无休。特别是在双方当事人的债权符合抵销的情形下,可以通过抵销消灭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此时冤冤已经“相报”,没必要再进行了断。(3)但是,应当注意的是,由于诉讼时效仅仅适用于债权关系,所以不是所有的权利都受到诉讼时效的限制,对于国有财产以及人身权,比如民事主体在行使姓名权、肖像权等权利时,就不受到诉讼时效的限制。此外,基于物权所产生的请求权,比如物上请求权的行使,也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因此,“冤冤相报”在上述情形下又具有相对意义的“无止无休”。
(4)可见,“冤冤相报何时了”这个反问句仅仅具有相对的意义。因此,该说法的表述不完全正确。

第6题: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遗产中的有关部分按照法定继承办理。这些情形包括()。

A、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者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的

B、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

C、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的

D、遗嘱无效部分所涉及的遗产,以及遗嘱未处分的遗产


参考答案:ABCD

第7题:

根据《继承法》的有关规定,如果受遗赠人在被继承人之前死亡的,则

A.受遗赠人接受遗赠的权利转由他的继承人继承

B.受遗赠人丧失受遗赠权

C.受遗赠人接受遗赠的权利转由他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

D.受遗赠人的继承人可以主张受遗赠权


正确答案:B

第8题:

民间有一种说法:“冤有头,债有主。”试用民法原理和有关法律规定对该说法加以辨析。


正确答案:
(1)从民法的角度分析,“冤有头,债有主”的说法不完全正确。该说法反映了合同的相对性,连带债务的承担和共同侵权情形下责任的承担。
(2)“冤有头,债有主”的说法表明:
第一,在合同之债中,合同作为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其不同手其他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特点,在于合同关系的相对性。即合同关系只能发生在特定的合同关系当事人之间,与合同当事人没有发生合同上权利义务关系的第三人,不能依据合同向合同当事人提出请求或者提起诉讼,也不应承担合同的义务或者责任;非依法律或者合同规定,第三人不能主张合同上的权利。可见,“冤有头,债有主”恰恰说明,债权人只能向债务人主张债权,而不能向与合同没有任何关系的第三人主张权利,第三人也不承担合同上的责任。
第二,在侵权损害赔偿之债中,如果教唆人教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害行为造成他人损害,受害人也只能向教唆人主张赔偿,而不能向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主张损害赔偿。
(3)但是,“冤有头,债有主”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适用。
第一,在合同之债中,如果属于连带债务,则任何一个债务人都有义务承担合同之债。此外,基于合伙,法人分立.联营所生债务。任何债务人都负有清偿债务的义务。
第二,在共同侵权领域,致窖人应当对受害人的损害负连带赔偿责任。可见,在连带债务中,没有“冤有头,债有主”适用的余地。
(4)可见。“冤有头,债有主”的说法仅仅具有相对意义。

第9题:

根据《继承法》,下列关于遗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遗赠人须有遗嘱能力,且遗嘱必须是遗赠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B.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的。遗产的有关部分应按法定继承办理
C.受遗赠人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没有表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应视为放弃受遗赠
D.执行遗赠可免于清偿遗赠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有关遗赠的法律规定。遗赠的生效条件:(1)遗赠人须有遗嘱能力;(2)遗嘱必须是遗赠人的真实意思表示;(3)遗赠的内容必须合法;(4)遗赠人不能侵犯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合法权益;(5)受遗赠人后于遗赠人死亡。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的,遗产中的有关部分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执行遗赠不得妨碍清偿遗赠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D项错误。(考点:遗赠的生效条件)

第10题:

关于遗赠与遗嘱继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受遗赠人与遗嘱继承人的主体范围不同
B.受遗赠权与遗嘱继承权的客体范围相同
C.受遗赠权与遗嘱继承权的行使方式不同
D.受遗赠人与遗嘱继承人取得遗产的方式不同
E.受遗赠人可否指定不同

答案:A,C,D,E
解析:
B项,)受遗赠权与遗嘱继承权的客体范围不同。受遗赠权的客体只能是遗产中的财产权利,而不能是财产义务;遗嘱继承权的客体是遗产,既包括财产权利也包括财产义务。因此,受遗赠人与遗嘱继承人承担的义务也就不同。受遗赠人不承受遗产中的债务,而遗嘱继承人不仅享有取得遗产的权利,也负有承担被继承人债务的义务。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