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kaoti.com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题含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学校教育始于【A】。A奴隶社会初期B奴隶社会末期C原始社会末期D封建社会中期【答案解析】中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从西周以后,出现“国学”和“乡学”,这是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说明在西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学校教育就诞生了。2在学校教育依照特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C】。A学生B教学内容C教师D教学环境【答案解析】教师是履行教育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3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C】。A面向全体学生B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答案解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4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C】。A神话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生物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答案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而且存在于动物界。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5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A维果茨基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答案解析】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6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C】。A课程标准B课程计划C教科书D教学指导书【答案解析】师生直接接触到的教科书是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7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C】。A弗洛伊德B威尔逊C格塞尔D皮亚杰【答案解析】格塞尔认为,人的所有能力都受成长规律的制约,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8“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D】。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答案解析】“习”和“温”是复习,巩固的意思,因此体现的是教学的巩固性原则。9【D】表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A形象B知觉C表面特征的D深层特征的【答案解析】对问题的表征分为问题的表面特征和问题的深层特征,其中后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0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B】。A洛克B斯宾塞C赫尔巴特D杜威【答案解析】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成,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11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C】。A卢梭B凯兴斯坦纳C涂尔干D沛?西能【答案解析】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涂尔干。12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D】。A杜威B华虚朋C伯克赫斯特D克伯屈【答案解析】克伯屈首先提出设计教学法。13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A】。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洛克D卢梭【答案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14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D】。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复述策略【答案解析】画线是复述策略,是认知策略的一种。15由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A】。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直接性动机D志向性动机【答案解析】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将学习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题干所述正是远景的间接性动机的概念。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答案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2简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答案解析】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1)依从。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此时个体对道德规范行为的必要性尚缺乏充分的认识,也缺乏情感体验,行为主要受控于外在的压力(如奖惩),而不是内在的需要,依从则可能得到安全,否则将受到惩罚。可以说,处于依从阶段的态度与品德,其水平较低,但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2)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3)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3简述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答案解析】开展好课外活动,要求:(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组织小学课外活动必须从全面贯彻教育目的,落实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高度确定每一项课外活动的具体目标要求,目标的确定要明确、具体。(2)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要使学生自愿参加课外活动,就要使活动本身具有吸引力。吸引力来自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和组织形式的变化多样,能符合学生的各种兴趣和需要。(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课外活动是学生的自主性活动,因此要充分依靠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主动性。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答案解析】(1)知识观。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他们认为,人类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地被新的解释和假设所推翻、所取代的。(2)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转移或传递,而是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任何人所不能代替的。(3)学生观。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人、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也不是简单的积累,而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的基础上去形成知识的意义,实现新旧知识的综合和概括。5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答案解析】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条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论语中记载着许多孔子关于、仁的解释,孔子“仁”的中心是【A】A、爱人B、人心C、诚信D、谦让【答案解析】:教育以人本,因此“爱人”既是“仁”,作为教师应具备“仁”的基本理念。2、某市教委在教师中随机调查,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教师都回答“是”。而当转而对他们所教的学生问“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时,回答“体会到”的学生仅占10这说明【A】A、教师还没有掌握高超的沟通与表达技巧B、教师尚不具有崇高的道德境界C、教师缺乏信心D、教师缺乏爱心【答案解析】: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沟通与做法让学生感受的教师对自己的爱。3、从教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A】A、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B、教育对象的影响C、教育法规的影响D、教育原则的影响4、“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句话出自【B】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老子【答案解析】:教育是人生必不可少的,这句话出自孟子。5、中国人有句俗语说,“师生如父子”,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是【D】A、师生关系就是父子关系B、师生关系基本等同于父子关系C、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又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爱D、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却没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爱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A】。A、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B、人类哲学思想

更多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题含答案” 相关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