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kaoti.com
岩土工程师专业案例考试试题测试强化卷及答案{75}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010)的规定,存在液化土层的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时,打入式预制桩,当平均桩距为3倍桩径且桩数为6×6时,当打桩后桩间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达到不液化的要求时,对桩尖持力层作强度校核时,桩群外侧的应力扩散角应取为( )。
A. 0° B. 10° C. 25° D. 30°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4. 4. 3条第3款,打入式预制桩及其他挤土桩,当平均桩距为2. 5 ~4倍桩径且桩数不少于5×5时,可计入打桩对土的加密作用及桩身对液化土变形限制的有利影响。当打桩后桩间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达到不液化的要求时,单桩承载力可不折减,但对桩尖持力层作强度校核时,桩群外侧的应力扩散角应取为零。


某建筑工程场地地质资料为:0?-5m为黏土,qsik=30kPa,-5~-15m为粉土,黏粒含量2.5%,qsik=20kPa,-15~-30m为密砂,qsik=50kPa,qpk =3510kPa。建筑物采用预制方桩,桩截面尺寸为350mm×350mm,桩长16.5m,桩顶离地面-1.5m,桩承台底面离地面-2.0m,桩顶0.5m嵌入桩承台,地下水位位于地表下-3.0m,场地位于8度地震区。试求:
(2)地表下-10.0m处实际标贯锤击数为7击,临界标贯锤击数10击时,按桩承受全部地震作用,单桩竖向抗震承载力特征值是( )kN。
A. 452 B. 565 C. 653 D. 950


答案:B
解析:
地表下-10.0m处实际标贯锤击数为7击,临界标贯锤击数10击时,该场地为液化土层。桩承台底面上、下分别有厚度不小于1.5m、1.0m的非液化土层或非软弱土层。
桩承受全部地震作用,地表下5~10m为粉土,λ=7/10=0.7,液化土的桩周摩阻力应乘以折减系数ψ1=1/3,地表下10?15m为粉土,液化土的粧周摩阻力应乘以折减系数ψ2=2/3。
故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 3. 3条,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Quk=Qsk+Qpk=u∑qsikli+αpskAp=4×0.35×(3×30+1/3×5×20 + 2/3×5×20 + 3×50) +0.352×3500= 904.75kN;
则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是:Ra=Quk/2=904.75/2=452.375kN。
桩的竖向抗震承载力特征值,可均比非抗震设计时提高25%,则:
RaE=1.25×452.37=565.47 kN


在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中的低承台群桩基础,若打桩前该液化土层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为10击,打入式预制桩的面积置换率为3.3%,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计算,试问打桩后桩间土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 )
A. 10 击 B.18 击 C. 13 击 D. 30 击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011—2010)第4. 4. 3条第3款,打桩后桩间土的标准贯入试验铺击数N1=Np+100ρ(1-e-0.3NP) =10+3.3×(1-e-3)=13(击)。


某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其地层如下:①层黏土,可塑,层厚8m,②层粉砂,层厚4m,稍密状,在其埋深9.0m处标贯击数为7击,场地地下水位埋深2.0m。拟采用正方形布置,截面为300mm×300mm预制桩进行液化处理,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问其桩距至少不少于下列哪一选项时才能达到不液化?(  )

A、800mm
B、1000mm
C、1200mm
D、1400mm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4.3.4条式(4.3.4),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为:


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地下水位埋深2.0m,未打桩前的液化判别等级如表9-7所示,采用打入式混凝土预制桩,桩截面为400mm×400mm,桩长l=15m,桩间距s=1.6m,桩数20×20根,置换率ρ=0.063,打桩后液化指数由原来的12.9降为( )。

A. 2.7 B. 4. 5 C. 6.8 D. 8.0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第4. 4. 3条和第4. 3. 5条,
已知打桩后桩间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计算公式为:N1=NP+100ρ(1-e-0.3NP),则可得:
深度4m处,N1=5+100×0.063×(1-2.718-0.3×5)=9.89;
深度5m处,N1=9+100×0.063×(1-2.718-0.3×9)=14.88;
深度7m处,N1=6+100×0.063×(1-2.718-0.3×6)=11.26;
打桩后5m处实际系数大于临界系数,则液化点只有4m及7m两个,液化指数为:


岩土工程师专业案例考试试题测试强化卷及答案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题号一二三合计统分人得分 一.单选题(共100题)1.某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通过隧洞围岩工程地质分类可知,岩石强度评分为25分、岩体完整性程度评分为30分、结构面状态评分为15分、地下水评分为-2分、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为-5分,围岩应力比SA.63,类围岩B.63,类围岩C.68,类围岩D.70,类围岩【正确答案】A2.某民用建筑场地地层资料如下:08m,黏土,可塑;812m,细砂土,稍密;1218m,泥岩,中风化。地下水位2.0m,在9m及11m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分别为5和8,场地地震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物采用打入式桩基础,桩截面为250mm250mm,桩数为66=36(根),桩距为1.0m,砂土层侧摩阻力为40kPa,进行桩基抗震验算时砂土层的侧阻力宜取()kPa。A.13B.20C.27D.40【正确答案】C3.某饱和砂土含水量为25%,土粒比重为2.65,该砂土的天然重度、孔隙比及干密度应为()。A.19.9、0.663、15.5B.19.9、0.689、16.0C.19.5、0.693、15.9D.19.9、0.663、15.9【正确答案】D4.确定基础埋置深度。某地区标准冻深为1.9m,地基由均匀的粉砂土组成,为冻胀土,场地位于城市市区,基底平均压力为130kPa,建筑物为民用住宅,采用矩形基础,基础尺寸为2m1m,试确定基础的最小埋深为()m。A.1.2B.1.15C.1.25D.1.9【正确答案】B5.某港口工程中在黏土层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测得锤击数为12击,该黏性土的天然状态为()。A.坚硬B.硬C.中等D.软【正确答案】B6.【真题】某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筑基坑,采用桩锚支护形式。支护桩桩径800mm,间距1400mm。锚杆间距1400mm,倾角15。采用平面杆系结构弹性支点法进行分析计算,得到支护桩计算宽度内的弹性支点水平反力为420kN。若锚杆施工时采用抗拉设计值为180kN的钢绞线,则每根锚杆至少需要配置几根这样的钢绞线?()A.2根B.3根C.4根D.5根【正确答案】C7.某水利工程风化岩体纵波速度为2.2km/s,新鲜岩体纵波速度为3.8km/s,该岩体风化带类型为()。A.全风化B.强风化C.中等风化D.微风化【正确答案】B8.某建筑物基础尺寸为20m30m,从天然地面算起的基础底面埋深为5.0m,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2.0m。基础底面以上填土的天然重度平均值为。作用于基础底面相应于作用的准永久组合和标准组合的竖向荷载分别是182880kN和203600kN。根据设计要求,室外地面将在上部结构施工后普遍提高1.0m。计算地基变形用的基底附加压力最接近()。A.235kPaB.245kPaC.255kPaD.265kPa【正确答案】B9.某粉砂土场地采用夯实水泥土桩处理,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达到400kPa,按正方形布桩,桩径为600mm,桩体混合料抗压强度平均值为9MPa,按桩周土体强度确定的单桩承载力为800kN,桩间土承载力为110kPa,折减系数为0.95,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计算,桩间距宜为()。A.1.62mB.1.74mC.1.83mD.1.90m【正确答案】A10.某湿陷性黄土建筑地基采用强夯法处理,拟采用夯锤质量10t,落距12m,梅那修正系数为0.6。试问:其加固深度为()m。A.6.2B.6.6C.7.2D.7.6【正确答案】B11.某黏土场地中进行两次重型动力触探,第一次在5m处,地面以上杆长1.0m,贯入15cm的锤击数为18击,第二次在8.0m处,地面以上杆长10m,贯入13cm的锤击数为16击,校正后的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分别为()。A.11.1、10.5B.11.8、10.6C.10.8、10.3D.11.5、11.3【正确答案】C12.某铁路隧道围岩岩体纵波速度为3.6km/s,围岩中岩石纵波速度为4.8km/s,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63MPa,隧道围岩中地下水量较大,围岩应力状态为高应力,隧道埋藏较深,不受地表影响。该铁路隧道围岩的级别为()。A.级B.级C.级D.级【正确答案】C13.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判别()选项的无黏性土的渗透变形的破坏形式属于流土。A.不均匀系数小于等于5B.不均匀系数小于等于6C.不均匀系数大于5D.不均匀系数大于6【正确答案】A14.某场地地下1819.5m存在一溶洞,顶板岩体破碎,岩石松散系数K=1.2,当顶板坍塌自行填塞洞体后,坍塌拱顶部距地表的距离是()。A.7.5mB.9.5mC.10.5mD.13.5m【正确答案】C15.在某粗粒土地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为50击时的实际贯入深度25cm,计算该地层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为()。A.40击B.50击C.60击D.70击【正确答案】C16.某建筑物的岩石锚杆挡土结构,对其支护用的永久性岩石锚杆进行设计,锚杆直径为120mm,用HRB335级钢筋,直径为14mm。锚杆嵌入未风化的泥质砂岩中的有效锚固长度650mm,用M30水泥砂浆灌孔。试问:单根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于下列()项。A.36.1B.39.2C.45.3D.48.6【正确答案】B17.【真题】某类场地上的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3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当有必要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验算时,算得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与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最为接近?(已知结构自振周期T=0.75s,阻尼比=0.075)A.0.55B.0.62C.0.74D.0.83【正确答案】C18.某建筑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场地类别为类,建筑物阻尼比为0.06,自震周期为2.5s,该建筑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影响系数为()。A.0.1B.0.2C.0.08D.0.06【正确答案】B19.某市的一个供水井群供水时形成的平均水位下降值为15m,在这个范围内,黏性土及粉细砂的厚度约为10m,卵石土的厚度为5m,在经过三年的供水后,降落漏斗中的地面平均下降138mm,在同一地貌单元的临近地段上,新完成了一个供水井群,该井群的降落漏斗中的地下水位平均降幅为20m,其中的卵石土的厚度为6m,其余为黏性土及粉细砂,试预测在该井的影响下,地面的沉降量是()mm。A.257B.308C.368D.426【正确答案】A20.某红黏土含水量为49%,液限为58,塑限为20,该土的状态应为()。A.硬塑B.可塑C.软塑D.流塑【正确答案】C21.某公路工程位于河流高漫滩上,地质年代为第四系全新统,地质资料如下:080m,亚黏土,8016.0m砂土,黏粒含量为14%,稍密,16m以下为基岩。地下水埋深为2.0m,地震烈度为8度,该场地液化初步判别结果为()。A.液化B.需考虑液化影响C.不液化D.不考虑液化影响【正确答案】D22.某建筑场地中有一均质土坡,坡高为60m,坡角为45,土体内摩擦角为26,内聚力为20kPa,重度为18kNm,坡体中无地下水,坡顶无荷载,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中圆弧滑动法计算,该坡体的最小稳定性系数为()。A.大于10B.小于1.0C.等于1.0D.接近于0【正确答案】A23.某公路工程地基由碎石土组成,动静极限承载力的比值为1.15,动承载力安全系数为1.5,静承载力安全系数为2.0;该土抗震承载力提高系数K宜取()。A.1.0B.1.1C.1.3D.1.5【正确答案】D24.【真题】某灌注桩,桩径1.2m,桩长60m,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桩身完整性,两根钢制声测管中心间距为0.9m,管外径为50mm,壁厚2mm,声波探头外径28mm。水位以下某一截面平测实测声时为0.206ms,试计算该截面处桩身混凝土的声速最接近下列哪一选项?()注:声波探头位于测管中心;声波在钢材中的传播速度为542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480m/s;仪器系端延迟时间为0。A.4200m/sB.4400m/sC.4600m/sD.4800m/s【正确答案】B25.某建筑场地为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场地类别为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在该场地上拟建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为150000kN,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0.9s(已考虑周期折减系数),阻尼比为0.05。试问:当采用底部剪力法时,基础顶面处相应于多遇地震的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kN)最接近下列()项。A.6450B.6650C.9550D.9650【正确答案】D26.某水工建筑物隧道围岩岩石强度评分为20,岩体完整程度评分30,结构面状态评分为21,地下水评分为0,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为-2,岩体完整性系数为0.75,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60MPa,围岩中与洞轴垂直的最大主应力为15MPa,该岩体的围岩工程地质分类为()。A.类B.类C.类D.类【正确答案】C27.已知条件同上题,用砂石桩处理黏性土地基,确定桩土面积置换率,则砂石桩间距最合适的是()。A.2.20mB.1.76mC.1.65mD.1.18m【正确答案】D28.某砂岩地区地表调查资料表明,当自然边坡坡高为20m时,坡长约为21.5m,坡高为10m时,坡长为11.1m,现拟进行挖方施工,坡高为15m,其边坡坡长宜为(采用自然斜坡A.15mB.16.4mC.17mD.18.0m【正确答案】B29.某岩体的基本质量指标BQ=400,其地下水为点滴状出水,结构面倾角为45,其初始应力状态为高应力区。试问:该岩体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BQ最接近下列()项。A.320B.290C.270D.250【正确答案】B30.某民用建筑场地为花岗岩残积土场地,场地勘察资料表明,土的天然含水量为16%,其中细粒土(粒径小于0.5mm)的重量百分含量为75%,细粒土的液限为29,塑限为18,该花岗岩残积土的液性指数及状态分别为()。A.-0.18、坚硬B.0.15、坚硬C.-0.18、硬塑D.0.15、硬塑【正确答案

在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中的低承台群桩基础,若打桩前该液化土层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为10击,打入式预制桩的面积置换率为3.3%,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计算,试问打桩后桩间土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 10 击 (B) 18 击
(C) 13 击 (D) 30 击


答案:C
解析:


某民用建筑物场地勘察资料如下:
① 黏土0~6 m,可塑,I1=0.4 5,fak=160 kPa;
② 粉土6~8 m,黏粒含量18%,fak=150 kPa;
③ 中砂土8~10 m,9 m处标准贯入击数为10击;
④ 细砂土10~12 m,qc=4 MPa,fs=1.3 MPa;
⑤粗砂土12~17,15 m处标准贯入击数为16击,地质年代为晚更新统;
⑥砂岩,17 m以下,中风化。
该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 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下水位为3.0 m,采用桩基础,该场地中可能发生地震液化的土层有( )层。

A 1层
B 2层
C 3层
D 4层

答案:B
解析:
8度烈度,第②层粉土的黏粒含量>13%,可判为不液化。 第⑤层粗砂土的地质年代为Q3,可判为不液化。对第③层中砂土N<Ncr该砂土层液化。对第④层细砂土qc<qccr该砂土层液化。第③、④层均液化。


某场地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物采用筏形基础,埋深为3m,场地为砂土场地,地下水位为4.0m,在5.0m、10.0m、16.0m处的标准贯入锤击数的实测值分别为7、12、18,在三个深度中有(  )处存在液化可能性。(注: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A.0
B.1
C.2
D.3

答案:B
解析:


某民用建筑场地地层资料如下:
① 0~8 m黏土,可塑;
② 8~12 m细砂土,稍密;
③ 12~18 m泥岩中风化。
地下水位2.0 m,在9 m及11 m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分别为5和8,场地地震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物采用打入式桩基础,桩截面为250 mm×250 mm,桩距为1.0 m,砂土层侧摩阻力为40 kPa,进行桩基抗震验算时砂土层的侧阻力宜取( )kPa。

A 13
B 20
C 27
D 40

答案:C
解析:
① 临界贯入击数Ncr。
② 打桩后的标准贯入锤击数N1。
9.0 m处N1=5+100×0.0625×(1-2.718-0.3×5)=9.9
11.0 m处N1=8+100×0.0625×(1-2.718-3×8)=14.3
③ 折减系数α。
9.0 m处的折减系数α111.0 m处的折减系数α2α2=1土层加权平均折减系数α④ 抗震验算时砂层的侧阻力qs


某场地位于7度烈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物采用筏形基础,埋深为3m,场地为砂土场地,地下水位为4.0m,在5.0m、10.0m、 16.0m处的标准贯入锤击数的实测值分别为7、12、18,如在筏形基础下采用混凝土预制桩基础,桩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桩长为17m,桩间距为1.6m,正方形布桩,桩数为16×32根,打桩后可能发生液化的点有( )个。

A.0
B.1
C.2
D.3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一2001)第4.4.3条计算
ρ=0.4~2/1.6~2=0.0625
N1(5)=7+100×0.0625×(1-e~-0.3×7)=12.5
N1(10)=12+100×0.0625×(1-e~-0.3×12)=18.1
N1(16)=18+100×0.0625×(1-e~-0.3×18)=24.2

三个标准贯入点中打桩后的标准贯入锤击数均大于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液化点个数为0。

更多 “岩土工程师专业案例考试试题测试强化卷及答案{75}” 相关考题
考题 单选题某民用建筑场地地层资料如下:①0~8m,黏土,可塑;②8~12m,细砂土,稍密;③12~18m,泥岩,中风化。地下水位2.0m,在9m及11m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分别为5和8,场地地震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物采用打入式桩基础,桩截面为250mm×250mm,桩数为6×6=36(根),桩距为1.0m,砂土层侧摩阻力为40kPa,进行桩基抗震验算时砂土层的侧阻力宜取()kPa。()A 13B 20C 27D 40正确答案:C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的规定,存在液化土层的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时,打入式预制桩,当平均桩距为3倍桩径且桩数为6×6时,当打桩后桩间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达到不液化的要求时,对桩尖持力层作强度校核时,桩群外侧的应力扩散角应取为(  )。A 0°B 10°C 25°D 30°正确答案:D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4.4.3条第3款规定,打入式预制桩及其他挤土桩,当平均桩距为2.5~4倍桩径且桩数不少于5×5时,可计入打桩对土的加密作用及桩身对液化土变形限制的有利影响。当打桩后桩间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达到不液化的要求时,单桩承载力可不折减,但对桩尖持力层作强度校核时,桩群外侧的应力扩散角应取为零。

考题 单选题某民用建筑场地中钻孔ZK-4,0~5m为黏性土,5.0~13.0m为粗砂土,地下水位为1.5m,对4.0m黏土进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时,共进行3阵击,第一阵贯入5.0cm,锤击数为6击,第二阵贯入5.2cm,锤击数为6击,第三阵贯入5.0cm,锤击数为7击,触探杆长度为5m,在砂土层8m处进行重型动力触探时,贯入14cm的锤击数为28击,触探杆长度为9m,该黏土层和砂土层中修正后的锤击数分别为()。A 11.5、18.4B 12.1、18.3C 12.3、18.6D 11.8、18正确答案:D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城市新区拟建一所学校,建设场地地势较低,自然地面绝对标高为3.000m,根据规划地面设计标高要求,整个建设场地需大面积填土 2m。地基土层剖面如图1-22所示,地下水位在自然地面下2m,填土的重度为18kN/m3,填土区域的平面尺寸远远大于地基压缩层厚度。某5层教学楼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桩顶绝对标高3.000m,桩端持力层为中风化砂岩,按嵌岩桩设计。根据项目建设的总体部署,工程桩和主体结构完成后进行填土施工,桩基设计需考虑桩侧土的负摩阻力影响,中性点位于粉质黏土层,为安全计,取中风化砂岩顶面深度为中性点深度。假定,淤泥层的桩侧正摩阻力标准值为12kPa,负摩阻力系数为0.15。试问,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淤泥层的桩侧负摩阻力标准值 (kPa)取下列何项数值最为合理? (A) 10 (B) 12 (C) 16 (D) 23答案:B解析:(B)

考题 某建筑工程场地地质资料为:0?-5m为黏土,qsik=30kPa,-5~-15m为粉土,黏粒含量2.5%,qsik=20kPa,-15~-30m为密砂,qsik=50kPa,qpk =3510kPa。建筑物采用预制方桩,桩截面尺寸为350mm×350mm,桩长16.5m,桩顶离地面-1.5m,桩承台底面离地面-2.0m,桩顶0.5m嵌入桩承台,地下水位位于地表下-3.0m,场地位于8度地震区。试求: (3)地表下-10.0m处实际标贯锤击数为7击,临界标贯锤击数10击时,地震作用按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10%采用单桩竖向抗震承载力特征值是( )kN。 A. 333 B. 417 C. 565 D. 667答案:B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第4. 4. 3条可知,地震作用按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10%采用,桩的竖向抗震承载力特征值,可比非抗震设计时提高25%,但是还应扣除液化土层的全部摩阻力及桩承台下2m深度范围内非液化土的桩周摩阻力。 故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3. 条,具体步骤如下: 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Qsk+Qpk=u∑qsikli+αpskAp=4×0.35×(2×0+1×20+10×0+3×50)+0.352×3500=666.75 kN; 则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Quk/2=666.75/2=333.375kN ; 桩的竖向抗震承载力特征值,可比非抗震设计时提高25%,则: RaE=1.25×333.375=416.72kN

考题 某扩建工程的边柱紧邻既有地下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3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基础采用直径800mm泥浆护壁旋挖成孔灌注桩,图5-7 为某边柱等边三桩承台基础图,柱截面尺寸为500mm×1000mm,基础及其以上土体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 提示:承台平面形心与三桩形心重合。假定,粉砂层的实际标贯锤击数与临界标贯锤击数之比在0.7~0.75之间,并考虑桩承受全部地震作用。试问,单桩竖向承压抗震承载力特征值(kN)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4000 B.4500 C.8000 D.8400答案:A解析:

考题 某民用建筑场地为砂土场地,场地地震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0~7 m为中砂土,松散,7 m以下为泥岩层,采用灌注桩基础,在5.0 m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为10击,地下水埋深为1.0 m,该桩基在砂土层中的侧摩阻力应按( )进行折减。 A 0 B 1/3 C 2/3 D 1答案:B解析:① 临界锤击数Ncr ② 折减系数α。

考题 单选题某建筑的低承台群桩基础存在液化土层,若打桩前该液化土层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为10击,打入击式预制桩的面积置换率为4.3%。试问:打桩后桩间土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鼓(击)最接近下列()项。A 12B 14C 18D 25正确答案:B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某场地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物采用筏形基础,埋深为3m,场地为砂土场地,地下水位为4.0m,在5.0m、10.0m、16.0m处的标准贯入锤击数的实测值分别为7、12、18,在三个深度中有(  )处存在液化可能性。A.0 B.1 C.2 D.3答案:B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表3.2.2规定,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15g时,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按以下两种情况分析: ①地面以下15m的范围内 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按下式计算:(规范4.3.4条)

考题 某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其柱下桩基采用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PHC桩),桩外径400mm,壁厚95mm,桩尖为敞口形式。有关地基各土层分布情况、地下水位、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桩侧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k及桩的布置、柱及承台尺寸等,如图5-12所示。该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细中砂层土初步判别认为需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土层厚度中心A点的标准贯入锤击数实测值N为6。试问,当考虑地震作用,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计算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时,细中砂层土的液化影响折减系数ψl,应取下列何项数值?(A)0 (B)1/3 (C)2/3 (D)1.0答案:B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