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kaoti.com
土木工程师(岩土)(二合一)考试在线刷题含答案(可下载)

某高层住宅,采用筏板基础,基底尺寸为21m×32m,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地基处理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桩直径为400mm,桩间距1.6m,按正方形布置。地基土层分布如图所示。[2012年真题]



1.假定,试验测得CFG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420kN,②粉砂层桩间土的承载力折减系数β=0.85,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λ=1.0。试问,初步设计时,估算未经修正的基底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处理后桩间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A、240
B、260
C、300
D、330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设计规范》(JGJ 79—2012)第7.7.2条第6款规定,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可按下式估算:



高层住宅,采用筏板基础,基底尺寸为21mx32m,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地基处理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桩直径为400mm,桩间距1.6m,按正方形布置。地基土层分布如图所示。
假定,试验测得CFG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420kN,②粉砂层粧间土的承载力折减系数β=0.85。试问,初步设计时,估算未经修正的基底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pk(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处理后桩间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A 240
B 260
C 300
D 330


答案:C
解析:


69*某构筑物采用筏板基础,基础尺寸20m×20m,地基土为深厚黏土,要求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00kPa,沉降不大于100mm。某设计方案采用搅拌桩复合地基,桩长10m,计算结果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10kPa,沉降为180mm,为满足要求,问下列何种修改方案最为有效(  )

A. 搅拌桩全部改为CFG桩,置换率,桩长不变
B. 置换率、桩长不变,增加搅拌桩桩径
C. 总桩数不变,部分搅拌桩加长
D. 增加搅拌桩的水泥掺量提高桩身强度.

答案:C
解析:
题中承载力满足要求,沉降不满足,故增加搅拌桩桩径以及提高桩身强度会造成浪费,均不属于最有效的方案,而减小沉降的有效措施是增加桩长,故C项正确。


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规定,关于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设计,下列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

A、对具备形成冲切锥条件的柱基,应验算基础受冲切承载力
B、对不具备形成冲切锥条件的柱基,应验算柱根处基础受剪切承载力
C、基础底板应验算受弯承载力
D、当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可不验算基础顶面的受压承载力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8.2.7条,扩展基础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对柱下独立基础,当冲切破坏锥体落在基础底面以内时,应验算柱与基础交接处以及基础变阶处的受冲切承载力;②对基础底面短边尺寸小于或等于柱宽加两倍基础有效高度的柱下独立基础,以及墙下条形基础,应验算柱(墙)与基础交接处的基础受剪切承载力;③基础底板的配筋应按抗弯计算确定;④当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尚应验算柱下基础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某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柱、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在进行基础梁的承载力设计时,对基础梁可以不计算下列哪个选项的内容(  )

A. 柱底边缘截面的受弯承载力
B. 柱底边缘截面的受剪切承载力
C. 柱底部位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D. 跨中截面的受弯承载力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8.3.2条第6款规定,当条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柱的混凝强度等级时,应验算柱下条形基础梁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由于题目中柱、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一样,可不验算柱下条形基础梁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土木工程师(岩土)(二合一)考试在线刷题含答案(可下载)1.某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柱、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在进行基础梁的承载力设计时,对基础梁可以不计算下列哪个选项的内容?( )A.柱底边缘截面的受弯承载力B.柱底边缘截面的受剪切承载力C.柱底部位的局部受压承载力D.跨中截面的受弯承载力【答案】:C【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8.3.2-6条规定,当条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柱的混凝强度等级时,应验算柱下条形基础梁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由于题目中柱、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一样,可不验算柱下条形基础梁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2.某市一厂房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40kPa,桩长17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桩径0.4m,桩间距1.75m,等边三角形布桩,桩周土平均侧阻力特征值qs28kPa,桩端阻力特征值qp700kPa,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0.8,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0.8。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 )kPa。A.240B.260C.280D.300【答案】:B【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7.1.5条第2款规定,对有黏结强度增强体复合地基应按下式计算:fspkmRa/Ap(1m)fsk式中,fspk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Ra为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Ap为桩的截面积,m2;fsk为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为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为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m为面积置换率。计算过程如下:根据第7.1.5条第3款规定,由桩周土及桩端土抗力所提供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RaupqslqpAp3.140.417283.140.22700686kN根据第7.3.3条规定,由桩身材料确定的单桩承载力为:RafcuAp0.3311.94002/4493kN取两者较小值,即Rs493kN。m为面积置换率,经计算为:md2/de20.42/(1.051.75)20.0474则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spkmRa/Ap(1m)fak0.80.0474493/0.12560.8(10.0474)140255.5kPa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3.项选择题1.新建高铁填方路基设计时,控制性的路基变形是下列哪一个选项?( )2011年真题A.差异沉降量B.最终沉降量C.工后沉降量D.侧向位移量【答案】:C【解析】:高铁项目在施工完成后,对地基的沉降控制严格,不允许超过规范值,不然将对高铁行使产生致命影响,工后沉降严重时,还有可能引发高铁运营发生故障等。根据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 100012016)第3.3.6条条文说明规定,路基工后沉降应满足式(3.3.6-4)计算确定:SrCd式中,Sr为工后沉降,m;Cd为工后沉降控制限值,m。由上式可知,减少路基工后沉降是保证线路稳定平顺的基本前提,是列车高速、安全运行的基础。为此要对可能产生工后沉降大于允许值的地段进行沉降分析,以便在必要时采取处理措施,使路基的工后沉降小于允许值。4.按照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通过标准贯入试验进一步判定土层是否液化时,修正的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Ncr与下列哪些选项的因素有关?( )A.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B.水平地震系数C.地下水位深度D.液化抵抗系数【答案】:A|C【解析】: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4.3.3条规定,当不能判别为不液化或不需考虑液化影响,需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时,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进行地面下15m深度范围内土的液化判别;采用桩基或基础埋深大于5m的基础时,还应进行地面下1520m范围内土的液化判别。当饱和土标准贯入锤击数(未经杆长修正)小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Ncr时,应判为液化土。有成熟经验时,也可采用其他判别方法。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Ncr应按式(4.3.3-1)和式(4.3.3-2)计算,由条文及公式可知,通过标准贯入试验进一步判定土层是否液化时,修正的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Ncr与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下水位深度有关。5.重力式挡墙的构造要求中,正确的有( )。A.对岩质地基,基底逆坡不宜大于110B.素混凝土挡墙墙顶宽度不宜小于500mmC.岩质地基中挡墙埋置深度不宜小于0.3mD.素混凝土挡墙伸缩缝间距宜为1015m【答案】:C|D【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6.7.4条规定,重力式挡土墙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重力式挡土墙适用于高度小于8m、地层稳定、开挖土石方时不会危及相邻建筑物的地段。重力式挡土墙可在基底设置逆坡。对于土质地基,基底的逆坡坡度不宜大于110;对于岩石地基,基底逆坡坡度不宜大于15。毛石挡土墙的墙顶宽度不宜小于400mm;混凝土挡土墙的墙顶宽度不宜小于200mm。重力式挡墙的基础埋置深度,应根据地基承载力、水流冲刷、岩石裂隙发育及风化程度等因素进行确定。在特强冻涨、强冻涨地区应考虑冻涨的影响。在土质地基中,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0.5m;在软质岩地基中,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0.3m。重力式挡土墙应每间隔10m20m设置一道伸缩缝。当地基有变化时宜加设沉降缝。在挡土结构的拐角处,应采取加强的构造措施。6.某地基采用挤密法石灰桩加固,石灰桩直径300mm,桩间距lm,正方形布桩,地基土天然重度16.8kN/m3,孔隙比e01.40,含水量50%。石灰桩吸水后体积膨胀率1.3(按均匀侧胀考虑),地基土失水并挤密后重度17.2kN/m3,承载力与含水量经验关系式fak110100(单位为kPa),处理后地面标高未变化。假定桩土应力比为4,求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A.70kPaB.80kPaC.90kPaD.100kPa【答案】:C7.在松砂地基中,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中的碎石垫层其主要作用可用下列选项中哪些来说明?( )2009年真题A.构成水平排水通道,加速排水固结B.降低碎石桩桩体中竖向应力C.降低桩间土层中竖向应力D.减少桩土应力比【答案】:B|D【解析】:BCD三项,根据地基处理手册第234页规定,砂石桩施工之后,桩顶1.0m左右长度的桩体是松散的,密实度较小,此部分应当挖除,或者采取碾压或夯实等方式使之密实。然后再铺设褥垫层,垫层厚度300500mm,不宜太厚。褥垫层的铺设应分层压实,褥垫层与桩顶互相贯通,以利于排水。褥垫层的作用是将上部基础传来的基底压力通过适当的变形以一定的比例分配给桩及桩间土,使二者共同受力。主要作用包括:保证桩与土共同承担荷载;调整桩与桩间土之间的荷载分担比例;减小和减缓基础底面的应力集中。A项,由于散体材料本身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因此构成排水通道并非其主要作用。8.某单位在某工程建设过程中,有一项由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签字盖章的文件,需要修改,在征得了本文件的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的同意后,另外一名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修改并签字盖章,由此产生的责任问题应由( )承担。A.原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B.进行文件修改的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C.两者共同D.单位主管部门【答案】:B【解析】:根据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因岩土工程技术质量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接受委托单位应承担赔偿责任,并可向签字的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追偿。9.室内测得岩石的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为30MPa,干燥岩块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为50MPa,则岩石的软化系数是( )。A.0.4B.0.6C.0.67D.1.67【答案】:B【解析】:岩石的软化系数是指同种岩石的饱和极限抗压强度与干燥极限抗压强度之比,即:KRRb/Rc30/500.6。10.桩身露出地面或桩侧为液化土的桩基,当桩径、桩长、桩侧土层条件相同时,以下哪种情况最易压屈失稳?( )A.桩顶自由,桩端埋于土层中B.桩顶铰接,桩端埋于土层中C.桩顶固接,桩端嵌岩D.桩顶自由,桩端嵌岩【答案】:A【解析】: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8.4条规定,计算轴心受压混凝土桩正截面受压承载力时,一般取稳定系数1.0。对于高承台基桩、桩身穿越可液化土或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10kPa的软弱土层的基桩,应考虑压屈影响,可按本规范式(5.8.2-1)、式(5.8.2-2)计算所得桩身正截面受压承载力乘以折减。其稳定系数可根据桩身压屈计算长度lc和桩的设计直径d(或矩形桩短边尺寸b)确定。桩身压屈计算长度可根据桩顶的约束情况、桩身露出地面的自由长度l0、桩的入土长度h、桩侧和桩底的土质条件确定。根据表5.8.4-1和表5.8.4-2规定,桩顶自由,桩端埋于土层时,约束最弱,桩身压屈计算长度最大,最易于压屈失稳。11.某位于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大面积筏板基础的基底压力为320kPa,土的饱和重度为18kN/m3,当测定其基底下15m处黄土的湿陷系数时,其浸水压力宜采用下列哪一选项的数值?( )A.200kPaB.270kPaC.320kPaD.590kPa【答案】:D12.取直径为50mm,长为70mm的标准岩石试件,进行径向点荷载强度试验,测得破坏时极限荷载为4000N,破坏瞬间加荷点未发生贯入现象,该岩石的坚硬程度属于( )。2009年真题A.软岩B.较软岩C.较坚硬岩D.坚硬岩【答案】:C13.某场地土层为:上层3m为粉质土,以下为含有层间潜水的4m厚的细砂,再下面是深厚的黏土层。基坑开挖深度为10m,不允许在坑外人工降低地下水。在下列支护方案中,选用( )的方案比较合适。2008年真题A.单排间隔式排桩B.地下连续墙C.土钉墙D.双排桩桩间旋喷止水【答案】:B|D【解析】: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第3.3.2条规定,支护结构应按表3.3.2选型,因为题目要求不允许坑外人工降水,所以支护方案必须可以截水,可知应选择BD两项。14.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判别饱和砂黏性土液化时,可采用下列哪几项指标?( )A.剪切波速B.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C.液性指数D.颗粒粒径d10【答案】:A|B|C【解析】:ABC三项,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附录P规定,判别饱和砂黏性土液化时,可采用剪切波速、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液性指数等指标。D项,从d10颗粒粒径无法判断是否为液化土体。15.某工程进行初步勘察时,在地表露头测得岩体压缩波速度为2.6km/s,岩块压缩波速度为3.8km/s,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数为2.4,该岩体的基本质量级别为( )。A.级B.级C.

有一个大型设备基础,基础尺寸为15m×12m,地基土为软塑状态的黏性土,承载力特征值为80kPa,拟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以桩身强度控制单桩承载力,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取1.0,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取0.5。按照配比试验结果,桩身材料立方体抗压强平均值为2.0MPa,桩身强度折减系数取0.25,采用d=0.5m,设计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180kPa,请估算理论布桩数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只考虑基础范围内布桩)(  )

A. 180根
B. 280根
C. 380根
D. 480根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7.1.5条第2款规定,对有粘结强度增强体复合地基应按下式计算:


已知软塑黏性土场地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处理,正方形布桩,桩径为0.6m,桩长为 12m,桩间距为2.0m,由桩周土的强度确定向单桩承载力为800kN,桩间去承载力特征值为110kPa,折减系数为0.5,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小于240kPa,桩身强度fcu不宜小于( )MPa。
A. 5.2 B. 6.2 C. 7.2 D. 8.2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第7. 2. 8条、第11. 2. 3 ~ 11. 2. 4 条及第9. 2. 5条,等效圆直径为:de=1. 13s = 1. 13×2. 0=2. 26m;置换率为:m=d2/d2e=0. 62/2. 262 =0. 07。
则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


某工程采用旋喷桩复合地基,桩长10 m,桩径600 mm,桩身28天强度为3 MPa,桩身强度折减系数为0. 33,基底以下相关地层埋深及桩侧阻力特征值,桩端阻力特征值如图,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与()接近。
(A) 210 kN (B) 280 kN (C) 378 kN (D) 520 kN


答案:B
解析:
据:①《面授班辅导讲义》第四十讲。
②《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第12. 2. 3条。
(1)按桩身材料计算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艮为:
R = ηfcuAp=0.33 X 3 X 103 X 3. 14 X 0 . 32=2 79 . 8 (kN)
(2)按桩周土的强度计算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


某市一厂房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40kPa,桩长17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桩径0.4m,桩间距1.75m,等边三角形布桩,桩周土平均侧阻力特征值qs=28kPa,桩端阻力特征值qp=700kPa,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0. 8。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 )kPa。
A. 240 B. 260 C. 280 D. 300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 79—2002)第9. 2. 6和9. 2. 7条,①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Ra=upqsl+qpAp =3.14×0.4×17×28 +3.14×0. 22×700 =686kN(式中,up为桩的周长,Ap为桩的截面积);且应满足


取两者较小值:即Ra=498kN。②面积置换率为:m=d2/d2e=0.42/(1.05×1.75)2 =0.0474。
则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某住宅楼基底以下地层主要为:①中砂~砾砂,厚度为8.0m,承载力特征值200kPa,桩侧阻力特征值为25kPa;②含砂粉质黏土,厚度16.0m,承载力特征值为250kPa,桩侧阻力特征值为30kPa,其下卧为微风化大理岩。拟采用CFG桩+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台尺寸3.0m×3.0m;CFG桩桩径φ450mm,桩长为20m,单桩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850kN;水泥土搅拌桩桩径φ600mm,桩长为10m,桩身强度为2.0MPa,桩身强度折减系数η=0.25,桩端阻力发挥系数ap=0.5。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该承台可承受的最大上部荷载(标准组合)最接近以下哪个选项?(  )(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取λ1=λ2=1.0,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β=0.9,复合地基承载力不考虑深度修正)

A、4400kN
B、5200kN
C、6080kN
D、7760kN

答案:C
解析:

更多 “土木工程师(岩土)(二合一)考试在线刷题含答案(可下载)” 相关考题
考题 某建筑物地基采用CFG桩处理,CFG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800kN,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Pa,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β取为0.90,桩端端阻力发挥系数λ=0.80采用三角形布桩,单桩直径为0.5m。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作答。试问:桩间距为1.5m,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kPa),最接近于下列()项。()A、410B、425C、450D、475正确答案:B

考题 判断题只有当梁板式筏基的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才应验算底层柱下基础梁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A 对B 错正确答案:错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某建筑采用夯实水泥土桩进行地基处理,条形基础及桩平面布置见下图。根据试桩结果,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Pa,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30kPa,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取0.9。现设计要求地基处理后复合承载力特征值达到200kPa,假定其他参数均不变,若仅调整基础纵向桩间距s值,试算最经济的桩间距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A. 1.1m B. 1.2m C. 1.3m D. 1.4m答案:B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7.1.5条、7.1.6条。(1)根据定义计算置换率截取单元体,单元体内有2根桩。调整前:m1=2Ap/(1.6×2.4)。调整后:m2=2Ap/(s×2.4),m1/m2=s/1.6。(2)根据复合地基承载力公式反算置换率(3)基础纵向桩间距s值由(1)和(2)可得:m1/m2=63/83=s/1.6,解得:s=1.21m。

考题 单选题已知软塑黏性土场地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处理,正方形布桩,桩径为0.6m,桩长为12m,桩间距为2.0m,由桩周土的强度确定向单桩承载力为800kN,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10kPa,折减系数为0.5,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λ=0.8,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小于240kPa,桩身强度fcu不宜小于(  )MPa。A 5.2B 6.2C 7.2D 10.8正确答案:D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7.1.5条、第7.1.6条计算,过程如下:等效圆直径为:de=1.13s=1.13×2.0=2.26m;置换率为:m=d2/de2=0.62/2.262=0.07。根据式(7.1.5-2),有黏结强度增强复合地基承载力为:fspk=λmRa/Ap+β(1-m)fsk式中,fspk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Ra为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Ap为桩的截面积,m2;fsk为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λ为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β为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m为面积置换率。则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Ra=Ap/λm[fspk-β(1-m)fsk]=(3.14×0.62)/(0.8×4×0.07)×[240-0.5×(1-0.07)×110=953kN故桩身强度应满足:fcu≥4λRa/Ap=4×0.8×953/(3.14×0.32)=10.8MPa

考题 某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其柱下桩基采用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PHC桩),桩外径400mm,壁厚95mm,桩尖为敞口形式。有关地基各土层分布情况、地下水位、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桩侧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k及桩的布置、柱及承台尺寸等,如图5-12所示。该建筑物属于对水平位移不敏感建筑。单桩水平静载试验表明,当地面处水平位移为10mm时,所对应的水平荷载为32kN。已求得承台侧向土水平抗力效应系数ηl为1.35,桩顶约束效应系数ηr为2.05。试问,当验算地震作用桩基的水平承载力时,沿承台长方向,群桩基础的基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Rn(kN),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提示:sa/d (A) 75 (B)93 (C)99 (D)116答案:B解析:

考题 某场地地基为淤泥质粉质黏土,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60kPa.拟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桩长15.0m, 桩径 600mm,桩周侧阻力=10kPa,端阻力=10kPa,端阻力 = 40kPa,桩身强度折减系数η取0.3,桩端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折减系数α取0.4,水泥加固土试块90d龄期立方体坑压强度平均值为=1.8MPa,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取0.6,试问要使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160kPa,用等边三角形布桩时,计算桩间距最接近下列哪项选项的数值? (A) 0. 5m (B) 0. 8m (C) 1. 2m (D) 1.6m答案:C解析:【解答】

考题 某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其柱下桩基采用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PHC桩),桩外径400mm,壁厚95mm,桩尖为敞口形式。有关地基各土层分布情况、地下水位、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桩侧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k及桩的布置、柱及承台尺寸等,如图5-12所示。当不考虑地震作用时,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桩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试问,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计算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kN),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A)1200 (B)1235 (C)2400 (D)2470答案:A解析:

考题 某建筑场地采用CFG桩处理,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需达到450kPa,CFG桩单桩承载力为700kN,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00kPa,采用等边三角形布桩,桩径为300mm,桩间土折减系数取0.90,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计算,桩间距宜为()。A、1.20mB、1.49mC、1.60mD、1.87m正确答案:B

考题 某承受轴心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采用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基础宽度、布桩如图所示。桩径400mm,桩长15m,现场静载试验得出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400kN,桩间土的承载力特征值150kPa。充分发挥该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时,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该条基顶面的竖向荷载(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土的重度取18kN/m3,基础和上覆土平均重度20kN/m3,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取0.9,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取1.0) A、700kN/m B、755kN/m C、790kN/m D、850kN/m答案:B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7.1.5条第2款规定,对有粘结强度增强体复合地基应按下式计算:

考题 单选题初步设计中按规范推荐公式估算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时,下述()不正确。()A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单桩载荷试验确定B 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 当桩端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大于桩周土承载力特征值的平均值时,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可取0.1~0.4D 当桩端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小于桩周土承载力特征值平均值时,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可取0.5~0.9正确答案:C解析: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