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kaoti.com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耕作学》复习题(附答案)

在一定的耕作制度下,通过科学耕作、合理施肥和灌溉等措施,不断增进土壤肥力的措施,称为( )。

A、农林复合

B、土壤培肥

C、耕作措施

D、间作


正确答案:B


水稻本田在肥料运筹上,应根据()、种植制度、生产水平和品种特性进行配方施肥。

A、气候

B、土壤肥力状况

C、土壤水分

D、土壤温度


参考答案:B


人工补充土壤水分,以改善作物生长条件的技术措施,称为()。

A、灌溉

B、漫灌

C、农田水利

D、水土保持


参考答案:A


根据《士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以下关于切实加大农用地保护力度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各地要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
B、永久基本农田任何建设不得占用
C、推行秸秤还田、增施有机肥、少耕免耕、粮豆轮作、农膜减量与回收利用等措施
D、农村土地流转的转让方要履行土壤保护的责任,避免因过度施肥、滥用农药等掠夺式农业生产方式造成土壤环境质量下降


答案:A,C
解析:
见教材P217。


根据《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关于切实加大农用地保护力度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各地要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
B.永久基本农田任何建设不得占用
C.推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少耕免耕、粮豆轮作、农膜减量与回收利用等措施
D.农村土地流转的转让方要履行土壤保护的责任,避免因过度施肥、滥用农药等掠夺式农业生产方式造成土壤环境质量下降

答案:A,C
解析:


华南农业高校农学院耕作学复习题(附答案)华南农业高校农学院耕作学复习题(附答案)1. 耕作制度的内容答:(1)种植制度是指某一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生产的方式方法。包括 3 方面:作物布局:解决确定作物种类、种植数量和时空分布问题;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 果树、饲料作物等各种多少面积,何时种植,种在哪里等。种植方式:包括单作、间套作、混作、轮作、连作等。作物熟制:如一年一熟、一年二两熟、两年三熟等。(2)养地制度(Soil Foliage and Fertilizer System )概念: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包括农田基本建设、 土壤培肥与施肥、水分供求平衡、免耕少耕技术、沿海地区农田防护林的建立等。养地制度的具体内容耕作层的管理施肥、水分、土壤耕作提高土壤综合肥力农田基本建设平田整地、治沙改土、农田排灌改善农田整体环境农田爱护水土保持、爱护植被、爱护性耕作、复垦改善种植业大环境保证生产持续性2. 耕作制度的类型,按集约度分。答:(1) 游耕制或搁荒制(Shifting Cultivation) 利用荒地原有肥力进行作物生产,能源物质投入甚少的一种自给性耕作方式。一般土地开垦 35 年以后,弃耕 1020 年,等地力恢服过来再重新耕种的方式。土地利用率 1525%(按耕种 35 年,弃耕 20 年计)。(2) 休闲耕作制(fallow system)土地种植作物13 年以后,休闲12 年,然后再种农作物。土地利用率约 20%50%。我国西北部分农田沿用这种耕作制。适用于降雨量少的半干旱地区或投入少的自然农业区。(3) 常年耕作制(permanentfarming)土地连年种植,不休闲,土地利用率达 100%,多实行连作或轮作。这种耕作制目前盛行于世界各地。(4) 集约耕作制(intensive farming)高投入高产出的耕作方式。高投入指人工投入多,科技水平高,资金投入多;高产出包括高产量、高效益和高土地利用率。3. 什么是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养地制度答:耕作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种植制度及相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包括该 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种类、数量、作物生产的时空设置以及农田土壤农耕活动等内种植制度:是指某一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生产的方式方法。包括 3 方面:作物布局,种植方式, 作物熟制。养地制度: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包括农田基本 建设、土壤培肥与施肥、水分供求平衡、免耕少耕技术、沿海地区农田防护林的建立等。4.耕作学的争辩对象是什么?答:其争辩对象主要是耕作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作物生产结构与布局、复种、间套种、轮作、连作、土壤耕作法等。 其次章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1. 作物生产潜力可归纳为哪几种类型?(1) 光合生产潜力(YL) 在作物群体结构及其环境因素(CO2、温度、水分,土壤条件)处于最佳状态时,由光能所打算的产量潜力。2. 光温生产潜力(YLT) 除光、温度以外的其它环境因子处于最佳状态,由光、温两因子共同打算的生产潜力。3. 光温水生产潜力(YLTW) 除光、温度、水分以外的其它环境因子处于最佳状态,由光、温、水三因子共同打算的生产潜力。4. 土地生产潜力(YS)在光温水生产潜力的基础上考虑土壤因子对产量的影响而得出的潜力。2. 潮湿指数(MI)的大小与一个地区的水分状况的关系。 MI干旱程度与作物生产0.75潮湿,可从事水稻生产3. 对作物布局、多熟制起打算性作用资源条件是什么?答: 热量资源。(1) 0活动积温(简称积温)。 是喜凉作物生长的起始温度。(2) 10的活动积温或有效积温。日均温度高于 10的温度是各种农作物生理活动较活跃的温度。也是喜温作物生长的起始温度。人们常以一地区 10以上的有效积温或活动积温来衡量该地区的热量条件。(3)无霜期长短。无霜期是指一年内连续无霜日平均数。是打算某 些窄温性作物适宜生长温度和日数综合指标。如无霜期的长短对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的分布有重要影响。香蕉、甘薯等作物易受霜冻影响而死亡。(4)某些作物生长或分布的临界温度。例如,水稻抽穗温度下限(1820) 。(5)作物分布极限温度。例如,冬小麦分布北界(月极端低温-20-22) 。4.我国光资源条件较差和较好的地区(辐射强度低值区和高值区)在哪?答: 四川、贵州境内为 80-90 千卡/cm2.年,为全国低值区。西藏 150-190kcal.cm-2.year-1 青藏高原、内蒙古西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为 160 千卡/cm2.年为高值区5. 什么是作物生产潜力、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土地生产潜力?答:(1)作物生产潜力:作物在一种或多种资源条件下可能实现的生产力量。(2) 光合生产潜力(YL):在作物群体结构及其环境因素(CO2、温度、水分,土壤条件)处于最 佳状态时, 由光能所打算的产量潜力。(3) 光温生产潜力(YLT):除光、温度以外的其它环境因子处于最佳状态,由光、温两因子 共同打算的生产潜。(4) 土地生产潜力(YS):在光温水生产潜力的基础上考虑土壤因子对产量的影响而得出的生产潜力。6. 什么是游耕制、休闲耕作制、常年耕作制、集约耕作制答:游耕制(Shifting Cultivation):利用荒地原有肥力进行作物生产,能源物质投入甚少的一种自给性耕作方式。休闲耕作制(fallow system):土地种植作物 13 年以后,休闲 12 年,然后再种农作物。土地利用率约 20%50%。常年耕作制(permanent farming):土地连年种植,不休闲,土地利用率达 100%,多实行连作或轮作。这种耕作制目前盛行于世界各地。集约耕作制(intensive farming):高投入高产出的耕作方式。高投入指人工投入多,科技水平高,资金投入多;高产出包括高产量、高效益和高土地利用率。7. 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包括哪些?答:自然资源:光资源、热量资源、水资源、大气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 社会资源:工业装备水平、人力资源、经济条件、信息资源第三章作物布局1.简述作物布局的原则答:(1)产品满足社会需求原则:依据社会需求,确定相应的农作物种类、品种和种植面积。(2) 作物生态适应性原则: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有强有弱。生态适应性较强的作物与适宜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相结合就形成了一个地区较好的作物布局。(3) 经济可行性原则: 经济效益的凹凸打算了作物布局的可行性。经济效益差的作物布局方案难以长久。就经济效益而言,确定作物结构和配制应留意的问题:1. 比较利益原则与最低风险原则 2. 应用边际边际平衡原理或线性规划确定作物最佳配搭3. 依据区位优势特点加强区域化、专业化布局 4. 自然和人工吻合度要保持全都(4)生产技术的可操作原则(5)生态合理性原则: 作物布局与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的协调2.在作物布局过程中,作物的生态经济适宜区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1)生态最适区 (2)生态适宜区 (3)次适宜区 (4)不适宜区3.依据作物对土壤肥力的适应性,可将作物分为哪几种类型?答:(1) 耐瘠作物 (2) 耐肥作物 (3) 喜肥作物 (4) 中间型作物4.什么是作物布局、作物生态适应性?答:作物布局(crop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生产结构及其配置的总称。作物结构包括作物的种类、品种类型、面积比例等。作物配置是指作物在地 域和季节的分布等。作物生态适应性:作物生长发育对环境的要求以及自然条件对这种要求的吻合程度。第四章复种1.复种对农业资源的集约利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复种提高光能的集约利用:单一作物群体对光能利用的缺陷,复种形成的复合群体在一 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单一群体的上述缺点。复种提高热量的集约利用:1.复种有利于充分利用生长季节 2.复种有利于充分利用积温条件复种提高地力的集约利用:1.复种增加了养分的消耗 2.复种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源 3. 合理的复种有利于土壤物理性状的改良复种与水分的集约利用:1.复种与降水量。在年降水量达 6002000 毫米的地区或在有浇灌条件的地区均可进展复种。2. 复种要消耗较多的水分。在夏季种植需水较多的作物,在冬春季种植需水量较少的作物。则当地的水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3.合理的复种有利于土壤物理性状的改良。 4.合理复种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复种有利于进展多种经营:1.我国人均耕地有限,如不复种,种植经济高效作物的可能性较 小。2.复种增加了作物的播种面积,缓和了作物争地的冲突。2. 复种对农业增产的作用?答:(1) 增加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作物年产量(2) 复种有利于缓和作物争地的冲突。合理提高复种指数,扩大复种面积,有利于解决粮食 作物、经济作物、绿肥饲料作物、蔬菜等作物争地的冲突。全国有 6600 万亩绿肥依靠复种或填闲种植。(3) 合理利用复种可以保养地力。第一,在复种方式中支配肯定比例的绿肥或豆科作物,增 施肥料,可以补充和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其次,复种可以增加地面掩盖,削减土壤冲刷和土壤养分的流失。(4) 复种是保证农业持续进展、缓和人地冲突的重要措施。与开垦荒地相比,提高复种指数、 进展多熟种植在解决人地冲突上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一,能增加复种的耕地,水、热、肥条件较好,生产力量相当于新垦地的 2 倍; 其次,农田基本建设不必从头开头,具有投入少见效快的特点;第三,能增加复种的耕地大都位于人口稠密的地区,提高复种而增加的农产品,能就近供应。(5) 复种有利于稳产。我国地处季风区,旱涝灾难频繁,复种有利于年内作物产量互补。这 对保证农作物全年产量的稳定有重要作用。3. 耕地被反复利用的程度可用哪些指标来衡量?答:可用复种指数(cropping index, CI)来衡量:某一地区耕地在一年内被反复利用的频度,常用耕地复种指数来表示。4. 复种的方法有哪些?答:1. 接续种植。一季作物收获后接种其次季作物。2. 套作。在上季作物收获前将下季作物间套种在上季作物的行间。3. 留头再生复种。例如,宿根蔗、荨麻、再生稻均为留头再生复种方式。5. 复种与间作的异同答:异:复种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间作指在同一生长季节内,同一田地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本质区分:间作与套作的本质区分:套作增加一季作物。间作与套作都有作物共处期,不同 的是前者作物的共处期长,后者作物的共处期短,每种作物的共处期都不超过其生育期的一 半。同:间作与套种都是人工组合的作物复合群体,是我国精耕细作集约种植的传统技术,。通过不同类型作物的合理 搭配,形成了空间或时间上的生长优势,在群体内部联系上,除了种内关系之外,又增加了种间关系;在群体结构上,除了水平结构简单之外,而且垂直结构消灭了明显的层次,提高了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和对有限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作物产量也得以提高,利于抗灾保收。6. 熟制与年平均气温的关系答:耕作上可以依据年均温确定某地的熟制类型7.

农田基本建设技术经济效益评价主要包括()。

  • A、水土保持
  • B、土壤改良
  • C、农田水利建设
  • D、生态农业建设
  • E、灌溉方式

正确答案:A,B,C,E


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土壤混合样是在农田耕作层采集若干点的等量耕作层土壤并经混合均匀后的土壤样品,组成混合样的分点数不少于()个。

  • A、2
  • B、3
  • C、4
  • D、5

正确答案:D


养地制度是指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正确答案:正确


耕作制度又称()。

  • A、农作制度
  • B、科技制度
  • C、土壤耕作制度
  • D、农田耕作管理制度

正确答案:A


沙尘暴与农田土壤耕作有关


正确答案:错误

更多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耕作学》复习题(附答案)” 相关考题
考题 农田与裸地土壤湿度差的引起,主要可以归结到以下哪几个方面。()A、农田中总蒸发量较大,使农田土壤失水较多。B、植被截留部分降水并直接蒸发,使土壤实际获得的降水量有某些减少。C、植被表面容易形成水平降水(露、霜等),额外增加土壤水分。D、植被能截留地表径流,减少水分流失,增加向地中渗透的水分。正确答案:A,B,C,D

考题 单选题养地制度的中心任务是()A 种植制度B 提高土地生产力C 提高总产量D 培肥土壤正确答案:C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简述农田土壤培肥的措施。正确答案:1、生物养地;2、无机培肥;3、有机无机相结合。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多选题农田与裸地土壤湿度差的引起,主要可以归结到以下哪几个方面。()A农田中总蒸发量较大,使农田土壤失水较多。B植被截留部分降水并直接蒸发,使土壤实际获得的降水量有某些减少。C植被表面容易形成水平降水(露、霜等),额外增加土壤水分。D植被能截留地表径流,减少水分流失,增加向地中渗透的水分。正确答案:A,D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耕作制度是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正确答案:错误

考题 多选题保护性耕作减少农田扬尘的机理是()。A翻耕地表平整B免耕地表粗糙C免耕根茬固土D覆盖土壤水分增加E深松土壤疏松正确答案:B,C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水稻本田在肥料运筹上,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种植制度、()进行配方施肥。A、生产水平B、品种特性C、土壤水分D、A,B正确答案:D

考题 养地制度的中心任务是()A、种植制度B、提高土地生产力C、提高总产量D、培肥土壤正确答案:B

考题 多选题农田基本建设技术经济效益评价主要包括()。A水土保持B土壤改良C农田水利建设D生态农业建设E灌溉方式正确答案:D,B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养地制度的中心是()。A、种植制度B、提高土地生产力C、提高总产量D、培肥土壤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