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

地球内部圈层

题目

地球内部圈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正确答案: 根据前面讲授的地球内部各种物理性质,尤其是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将地球内部划分为以下三个一级圈层和两个不连续界面:地壳和地幔。

第2题:

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正确叙述是()

  • A、内部圈层不包括地壳
  • B、内部圈层分为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 C、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 D、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之间没有联系

正确答案:C

第3题:

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是如何划分的?


答:地球内部构造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层圈。

第4题:

()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最外层,它与()、()、()等地球外部圈层的联系最为紧密。


正确答案:地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第5题:

地球内部有哪些一级圈层?


正确答案: 地震波突然突变的主要界面
一级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地震波突变的主要界面:
1、莫霍面:地表以下30-40km深度,波速由6-7km/s突变至8.1km/s。具有全球性,是地壳与地幔分界面
2、古登堡面:位于地下2900km深度。横波在这个界面消失。纵波又13.64km/s减为8.10km/s,同时有明显的折射与反射。
3、康拉德面:位于地壳内部纵波波速从6km/s突变为6.6km/s.但此面存在争议。
4、岩石圈与软流圈界面:位于地幔内部紧靠莫霍面的部位。横波波速表现为逐渐下降,与达到60km之前相反,150km深度达到最低(4.0km/s),250km处开始回升。从地下50~250km深处为固态与液态混合物,称为软流圈。
5、内外地核界面:莱曼面(1996年丹麦莱曼女士)。位于地下大约5120km深度。纵波波速8km/s增加到11km/s,出现派生横波。分为液态外核和固态内核
6、此外上下地幔分界,约900km处岩石密度有明显差异。

第6题:

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岩石圈是地球外部圈层的重要组成
  • B、水圈是一个连续且很规则的圈层
  • C、地球的外部圈层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 D、生物圈不仅是地球生物的总称,还包括其生存环境

正确答案:D

第7题: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具体内部圈层的划分()。


正确答案: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地壳、地幔和地核

第8题:

地球的内部圈层主要为()、()和()。


正确答案:地壳;地幔;地核

第9题:

简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圈层之间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根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可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Ⅰ级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是莫霍面以上的地球表层。其厚度变化在5-70km之间。其中大陆地区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3km;大洋地区厚度较小,平均约7km;总体的平均厚度约16km。地壳物质的密度一般为
2.6-2.9g/cm3。地幔是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的一个巨厚圈层。其厚度约2850km。平均密度为4.5g/cm3。根据次级界面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从莫霍面至地下1000km,平均密度为3.5g/cm3,成分主要为含铁镁质较多的超基性岩。下地幔:地下1000km至古登堡面之间,平均密度增大为5.1g/cm3,成分仍为含铁镁质的超基性岩,但铁质的含量增加。地核是古登堡面以下地心的一个球体。半径为3480km。地核的密度达9.98~12.5g/cm3。其成分以铁镍物质为主.根据其状态可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物态为液态,其成分除铁镍外,可能还有碳、硅和硫;内核:物态为固态,其成分为铁镍物质。

第10题:

地球具有同心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圈包括()、()、()。


正确答案:地壳;地幔;地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