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

人类对植物界有何影响?有何主要表现?

题目

人类对植物界有何影响?有何主要表现?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概况起来主要有两方面的影响:
A、植物的自然面貌受到破坏。
B、植物的天然种受到改变。
(2)主要表现是:
A、人类不仅把野生植物改变成栽培植物,扩大它们的分布区,而且通过引种、培育,创造了大量的品种。
B、人类的活动除了改变植物的性质之外,还对植物的地理分布起了巨大的影响。
C、人类在改变原始的植被和植物区系时,常常会带来一些外来的有害植物。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土壤、空气和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对畜牧生产和人类生活有何影响,如何应对?


参考答案:(1)土壤中:除了固有的微生物种群外,还有一些随着动、植物尸体及人、畜排泄物、分泌物、污水、垃圾等废弃物一起进入土壤的微生物。对大多数病原微生物来说,并不是生长繁殖的适宜环境,这是因为土壤缺乏病原微生物需要的特殊营养物质和适宜的理化因素,而且还有土著微生物对病源微生物的拮抗作用等,故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只能在土壤中生存较短的时间。只有少数抵抗力强的芽孢菌能在土壤中生存数年甚至数十年以上,当其他条件同时具备时,随时都可能使家畜感染相应的传染病,成为土壤感染传染病的来源。为了防止“土壤感染”传染病的发生,应该设法避免病原微生物污染土壤,对患病畜、禽的粪便、垫草应堆积发酵后再施入土壤。怀疑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对于患传染病死亡的畜、禽尸体,能焚烧的必须焚烧,或者深埋地下2m深处作无害处理,以免传播传染病。(2)空气中:一般没有病原微生物存在,只有在病人、病畜、患病植物附近,医院和兽医院周围,当病人、病畜喷嚏、咳嗽时喷出含有病原体的微细泡沫以气溶胶的形式飞散到空气中,或者其带有病原体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干燥后随尘埃进入空气中,则该处空气中暂时带有病原微生物,健康人或动物往往因吸入而感染,分别称为气沫传染和尘埃传染,总称空气传播。进入空气中的病原菌一般很易死亡,只有一些抵抗力较强的病原微生物可以在空气中生存一个时期。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和尘埃被易感的人和动物吸入后容易引起呼吸道传染病,有时可使新鲜创面发生化脓性感染。有些病原微生物经空气的传播可引起广大范围的传染病流行,因此,为了减少空气传染,应该注意畜舍的通风、换气、空气消毒及对病畜进行隔离。(3)水中:含有病原微生物的人、畜的排泄物、分泌物、家畜尸体、垃圾和污水直接或间接污染水源,可使水中也含有相应的病原微生物。病源微生物在水中由于营养条件、生长环境以及水的自洁作用等不适宜其生长发育,因而生存时间短。但是,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水源能迅速散播和扩大污染面积,许多传染病特别是肠道传染病往往顺着河流迅速蔓延。故水禽传染病的发生,常是急速传播,几乎全群同时发生并迅速传染下游禽群。因此,对动物尸体及排泄物、污水等的处理应特别注意,勿使水源被污染,以免发生传染病的蔓延。

第2题:

生长发育长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对人类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生长发育长期变化的原因:(1)生长长期变化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认为是营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远缘婚配的遗传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2)营养对生长长期变化最具重要的作用。在不发达或发展中地区,供给充足的热能与生长长期变化关系密切;当营养条件改善,热能供给充足的情况下,导致生长长期变化的关键因素则是热能中摄入动物蛋白质所占的比例增高。(3)社会经济条件状况好坏也是导致生长长期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现代化,国民人均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卫生保健、健康服务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等都促进了生长长期变化的正向发展。反之,工业化早期,由于雇佣童工、恶劣的劳动条件,或者由于战争、灾荒等不良社会状态,对儿童生长长期变化都产生程度不同的负向效应。(4)遗传对生长长期变化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由于社会的开放,交通的便利,工业化、都市化导致人口大量远距离移动,远缘婚配和异族通婚的“杂交优势”促进了遗传潜力的充分发挥。
生长发育长期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包括正面和负面影响。身体状态、机能变化的正向趋势使人群体质提高,但由于身高体重的增大会导致社会资源消耗的增加和环境污染的加重;生育期和寿命的延长使全球人口问题更趋严重;青春期的提前到来,未婚性行为、少女怀孕及单亲家庭增加会引起一系列医学社会和法律问题。因此,对于人类生长长期变化既要重视积极的方面,也不要忽视消极方面的作用。

第3题:

温度荷载对拱坝有何影响?温升温降对坝体应力影响有何差异?


正确答案:水压和温度变化引起的总变位中,温度变位占1/3~1/2,温度作用为主要荷载之一。温降对坝体应力不利:温降时,轴线收缩,坝体下移,产生的弯矩和剪力与水压作用相同,与轴力相反。温升使拱端推力加大,对坝肩岩体稳定不利:温升时,轴线伸长,坝体上移,产生的弯矩和剪力与水压作用相反,与轴力相同。

第4题:

抽提塔的主要参数有哪些,对操作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抽提塔的主要操作参数有:塔压、溶剂比、溶剂入塔温度、灵敏板温度和贫溶剂烃含量、水含量等。
较低的塔压、较高的溶剂比和溶剂温度、较低的溶剂水含量和较低的非芳烃含量有利于避免汽液液三相的形成。塔的压力不可过高,否则容易产生两个液相;塔压也不可过低,否则塔底温位太低,会给后面的回收塔再沸器造成过重的负担。溶剂比高,非芳烃的相对挥发度大,有利于提高芳烃产品的纯度和回收率,但过大的溶剂比又会降低装置的处理能力并增加能耗。适当提高溶剂的温度,有利于避免塔板上两个液相的形成,对稳定操作有一定好处,但过高的溶剂温度,容易造成抽余油中芳烃损失增加,特别是苯的损失。溶剂的水含量越低,对烃的溶解能力越强,有利于避免两个液相,然而保持0.5~1.0%的水含量方可有效降低溶剂回收塔底温度,对提高溶剂的选择性也有一定好处。当灵敏板温度过低时,芳烃中的非芳烃含量迅速上升。灵敏板温度适当高一些,系统抗干扰的能力较强,但灵敏板温度过高时,则抽余油中损失的苯将大幅度提高。因此,灵敏板温度的控制值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过高或过低,灵敏板都将不成其为灵敏板,对分离效果不利。在实际操作中应密切关注灵敏板区温度的变化,必要时进行手动超前调节,并注意调整的幅度不能过大。

第5题:

SO3含量对水泥质量有何主要影响?


正确答案: SO3含量主要影响水泥的凝结时间。

第6题:

日光照射对中药有何主要影响?


正确答案: (1)日光的紫外线能破坏某些中药中的色素、叶绿素,从而使其变色。
(2)日光的红外辐射,使中药的温度升高而产生变异现象。
(3)日光照射虽使中药水分蒸发,但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日照过久,使药物变异。

第7题:

快餐食品包装对人类有何危害?


正确答案: 具有致癌性的全氟化合物广泛应用在快餐食品的包装材料中,在不知觉的情况下它已经污染了全人类。
科学家一直关注着由于人类活动而出现在人类血液样本中的各类污染物。最近,研究者在遥远的北极意外地发现了化学致癌物全氟辛酸胺(PFOA)。
此前的1999~2000年,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曾在美国人口中取样测试两种全氟类致癌物全氟辛烷磺化物(PFOS)和PFOA的水平。他们一共采取了1562份血样,结果是,90%的样本中含有全氟化学物质。
现在,PFOA这种成分已经连锁性地出现在全世界人们的血液样本中,并已经达到了每毫升30毫微克(能够显著检出)或更高的浓度。这种化学物质不能代谢降解,人们将其排出体外的速度非常缓慢。
老鼠实验表明,PFOA有致癌作用。美国环保局科学顾问组2006年提出,在啮齿动物身上致癌的PFOA也可能同样危害人类。动物实验还表明全氟化合物会影响肝脏、新生儿发育、免疫系统和激素水平。

第8题:

人类活动因素对年径流量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人类活动对年径流量的影响包括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直接影响包括跨流域调水、水库蓄泄水、植树造林等。跨流域调水将本流域的水调至另一流域,直接影响两流域的年径流量及其空间分布;水库蓄泄也会直接影响到下游断面的径流量及其时程分配;植树造林则改变了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比例,减缓了径流过程。间接影响指包括水面的增加或减少,从水循环上对年径流量产生的影响。

第9题:

人类氧中毒有哪两型?有何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1)肺型氧中毒发生于吸人一个大气压左右的氧8小时以后,出现胸骨后疼痛、咳嗽、呼吸困难、肺活量减少、Pa02下降。肺部呈炎性病变,有炎性细胞浸润、充血、水肿、出血和肺不张。氧疗的病人如发生氧中毒,可使Pa02下降,加重缺氧,造成难以调和的治疗矛盾,故氧疗时应控制氧的浓度和时间,严防氧中毒发生。
2)脑型氧中毒吸人2-3个大气压以上的氧,可在短时内引起脑型氧中毒(6个大气压的氧数分钟;4个大气压氧数十分钟),病人主要出现视觉和听觉障碍、恶心、抽搐、晕厥等神经症状,严重者可昏迷、死亡。高压氧疗时,病人出现神经症状,应区分脑型氧中毒与由缺氧引起的缺氧性脑病。前者病人先抽搐以后才昏迷,抽搐时病人是清醒的,后者则先昏迷后抽搐。对氧中毒者应控制吸氧。但对缺氧性脑病者则应加强氧疗。

第10题:

塔302塔底温度的高低对塔301的操作有何影响?对塔304的操作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塔302底温高,解析气量增加,造成塔301进料气体量过大,液气比降低.使干气脱后质量变差.塔302底温对塔304影响也不小,底温过低,脱乙烷汽油中C2解析不好,C2进入塔304,最终导致容303压力升高,被迫排放不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