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正午太阳高度》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 上午 辽宁省沈阳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十分钟左右;
(2)结合地图完成教学;
(3)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4)学生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答辩题目1.在教学讲“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时,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一抽象的地理规律?
2.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引出新课
小明家去年6月购买了一套住房,今年1月全家入住后发现,阳光被前排楼房挡住了。家人感到很困惑,6月份看房时,房内阳光很充足,怎么过了几个月,阳光就被挡住了呢?你能帮小明家分析一下原因吗?
通过生活中出现的趣味问题,引出新课——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二)合作探究,掌握规律
1.理解概念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思考:(1)什么是太阳高度?什么是正午太阳高度?(2)试着在光照图上绘制正午太阳高度角。
学生学习后,请一位同学上台绘制正午太阳高度角,教师评价并总结: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简称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即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刻的太阳高度角。在光照图上绘制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首先要找出地方时12点所在的经线;过该地作切线即代表当地的地平面;画出直射光线,需要与地平面垂直,最后做出直射光线的平行光线。
提问:结合上图,比较A、B两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学生分析后得出: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2.探究规律
活动一:展示“春分日和秋分日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学生描述图示时刻,全球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布情况,并推测同一时刻,全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布满足什么规律?
学生总结之后,为了验证学生的猜想,教师展示“夏至日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和“冬至日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帮助学生理解同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活动二:展示“北半球某地不同日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示意”,将学生分成三大组,分别为夏至组、冬至组、春秋分组,分别思考相对应节气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情况,并找出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地区。
学生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及时评价并总结: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存在有规律的变化。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思考问题:
(1)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纬度和季节作有规律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2)解释小明家购买房屋中出现的问题?
(四)小结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课下查找资料思考如何避免在买房时出现小明家同样的问题?能否通过准确计算解决这一问题?
【板书设计】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同一时刻的纬度变化规律
2.同一地点的季节变化规律
【答辩题目解析】
1.在教学讲“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时,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一抽象的地理规律?
2.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