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招聘考试

教师自制一个测验——带幼儿参观理发店,然后引导幼儿描述观察到的事物,根据幼儿的回答对幼儿的观察力做出评价。这种方式属于( )。A、标准测验法B、教师自编测验C、观察法D、谈话法

题目

教师自制一个测验——带幼儿参观理发店,然后引导幼儿描述观察到的事物,根据幼儿的回答对幼儿的观察力做出评价。这种方式属于( )。

  • A、标准测验法
  • B、教师自编测验
  • C、观察法
  • D、谈话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刘老师发现幼儿园大班“理发店”的“顾客”很少,“顾客”对“理发店”不感兴趣。于是,刘老师带幼儿到理发店参观。在理发店里,刘老师引导幼儿观察理发店里的设施,理发师与顾客的活动,鼓励幼儿就感兴趣的问题询问理发师;记录幼儿的问题与发现,还拍下了许 多照片,如顾客躺着洗头,梳漂亮的发型以及理发店里的各种工具等。回到幼儿园,刘老师组织幼儿讨论“怎样开好理发店”。她呈现理发店拍的照片,引发幼儿回顾,有的幼儿说:“我们也想躺着洗头,可是没有躺椅呀。”有的说:“我要给顾客梳漂亮的头发,可是没有发型书怎么办呢?”......刘老师说:“可不可以用我们身边的材料来做呢?”在老师的启发下,幼儿提出用积木搭建躺椅,自己画发型图等想法。刘老师支持幼儿的做法,并提供大型积木,收藏发型图的活页夾等材料。之后,顾客在“理发店”里能躺着洗头,能选漂亮的发型烫发......“理发店”又红火起来了。
问题:请分析案例中教师采用了哪些策略来支持幼儿的游戏活动。


答案:
解析: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幼儿园中,教师应该经常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这样才能促进幼儿通过游戏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个性和社会性。
本案例中教师采用的策略有:
(1)将教育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幼儿教育不应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是要分析幼儿特点、结合幼儿实际再进行。案例中的刘老师在发现“理发店”这一游戏不受大家喜欢之后,就带领幼儿去理发店参观。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而且可以积累他们的生活经验。
(2)指导幼儿进行观察,发现问题。观察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幼儿的观察常常是零散的、漫无目的的,然而刘老师却设置了几方面的观察目标,让幼儿对此一一进行观察。这样可以训练幼儿观察的系统性和细致性,从而发现他们感兴趣的问题。
(3)以讨论为主,共同解决问题。讨论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激发智慧的火花。
刘老师并没有停留在幼儿的观察层面,而是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将他们的观察汇总起来。并通过引导和启发,让他们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比教师直接的“告诉”更能加深幼儿的记忆,增强幼儿的主动性,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专家点拨】这道题考查教师的活动技能。准确审题后即可得出答题要点:将教育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指导幼儿进行观察、启发幼儿思考与讨论。考生明白了这些要点,然后结合材料进行阐述即可。注意回答这类问题时切忌长篇大论,让人摸不着头脑。
游戏作为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经常被拿来考查。考查的角度很丰富,如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幼儿游戏的特点、游戏的功能以及不同类型游戏的具体指导等。

第2题:

请你谈谈幼儿教师应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的游戏?


答案:
解析:
(1)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儿童的知识经验是游戏的源泉。儿童游戏是建立在实际经验的基础上的。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可以使儿童游戏的主题和内容变得多姿多彩。教师带领儿童外出参观、给儿童讲故事、让儿童观看电影、阅读图书画册等,都有可能引发儿童开展某种游戏的灵感,并使儿童知道应如何使用材料、如何开展游戏。
(2)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
教师可以经常有意识地创设丰富、变化、新颖的环境,在游戏场地置放一些新材料、新设备,引发儿童动手操作、想象创造的欲望,引起儿童开展某方面的游戏的意愿,以此驱使儿童主动投入到游戏之中。
(3)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在儿童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儿童的想象和思考,使游戏不断深入,以促进游戏的发展。
(4)提出合理化建议。当儿童的游戏未能向前发展的时候,教师应适当地给予提示、建议,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帮助儿童更好地开展游戏。
(5)平行介入游戏,巧妙扮演角色。当儿童在游戏中经常转移主题或半途而废时,教师可以以同伴的身份,平行介入儿童的游戏,激发、鼓励儿童将游戏坚持到底,获得成功。教师还可以通过巧妙扮演游戏中的角色.自然而然地加入到游戏中来,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引导。

第3题:

简述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如何引导幼儿的游戏。


正确答案:
(1)教师要诱发幼儿的游戏。教师可用不同的方法来引发幼儿游戏的需要:一方面,在游戏场地放置一些新材料、新设备,引起幼儿开展某方面的游戏。另一方面,教师带领幼儿外出参观,让幼儿观看电影、阅读图书画册等,也能引发幼儿的某种游戏,并使幼儿知道应如何使用材料、如何开展游戏。
(2)教师要适时提出开放性问题。在幼儿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以促进游戏的发展。
(3)教师要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当幼儿的游戏未能向前发展的时候,教师应适当地给予提示、建议,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开展游戏。
(4)教师要巧妙扮演游戏中的角色。教师通过扮演一定的角色,自然而然地加入到游戏中来,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引导。首先,可视幼儿的特点,给予引导。如果幼儿不善交往、寡言少语,那么教师在游戏中,就可创造条件,让其有较多的交往、谈话的机会。其次,可根据游戏的情节,予以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教师明察秋毫,调停解决。

第4题:

大班教师在教给幼儿投掷沙包的技能后,让每个幼儿投掷沙包以测验幼儿对该技能的掌握程度。这是属于()

  • A、智力测验
  • B、人格测验
  • C、成绩测验
  • D、能力倾向测验

正确答案:D

第5题:

大班教师在教给幼儿投掷沙包的技能后,让每个幼儿投掷沙包以测验幼儿对该技能的掌握程度。这是属于()测验。


正确答案:成绩

第6题:

刘老师发现大班“理发店”的“顾客”很少,她就带领幼儿到真实的理发店去参观。在理发店里,刘老师引导幼儿观察理发店,还拍了关于理发店的照片,如顾客进理发店是怎么对理发师要求的,理发店的各种材料,如顾客洗头发的躺椅啊,剪刀、梳子等等,怎样给顾客烫漂亮的发型等问题。根据幼儿的问题与发现,刘老师让幼儿询问理发店的理发师。回到幼儿园,刘老师让幼儿讨论:“怎么样才能开好理发店?”在幼儿讨论中,在幼儿园里找到可以代替的物品,开起了“理发店”,“顾客”很多,生意很红火。请分析案例中教师采用了哪些策略来支持幼儿的游戏活动。


答案: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李老师主要采用了以下策略: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李老师在观察游戏的基础上,发现“理发店”游戏进展得不顺利,分析可能的原因是幼儿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于是带幼儿到理发店参观,并鼓励幼儿向理发师咨询问题,记录幼儿的问题并拍下照片等等,通过这些途径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从而使得幼儿为顺利开展“理发店”游戏做好准备。
(2)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在游戏之前,李老师组织幼儿讨论“如何开好理发店”,激发幼儿的想象和思考,激发幼儿操作、想象创造的欲望,引起幼儿开展“理发店”游戏的意愿。##niutk

第7题:

要评价幼儿“形状与数概念”的理解能力,教师可在幼儿小组或个别活动时,出示相关材料,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测试和提问,记录幼儿的反应,并做出评价。这种测验方法是( )

A.标准测验
B.教师自制测验
C.个体测验
D.专家测验

答案:B
解析:
在幼儿园教育评价中,教师为了了解本班幼儿在某些方面的发展情况,可以自制一些测验题目,对评价对象进行测查。题干描述的是教师自制测验。

第8题:

教师带幼儿参观木偶博物馆,这属于(  )。

A.家庭与社区的合作
B.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
C.家园合作
D.家庭与社会机构的合作

答案:B
解析:
木偶博物馆属于社区资源,故教师带幼儿参观木偶博物馆属于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

第9题:

幼儿园课程管理的目的是()。

  • A、引导幼儿,教师,家长
  • B、支持幼儿,教师,家长
  • C、刺激幼儿,教师,家长
  • D、帮助幼儿,教师,家长

正确答案:A,B,D

第10题:

听说游戏的基本步骤是()。

  • A、教师引导游戏——交代游戏规则——设置游戏情景——幼儿自主游戏
  • B、设置游戏情景——交代游戏规则——教师引导游戏——幼儿自主游戏
  • C、设置游戏情景——教师引导游戏——交代游戏规则——幼儿自主游戏
  • D、教师引导游戏——设置游戏情景——交代游戏规则——幼儿自主游戏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