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招聘考试

3个苹果加2个苹果,幼儿回答是5个苹果,但对于“3+2=?”幼儿往往不能回答,这说明幼儿的思维具有()特点。A、经验性B、情绪性C、具体性D、形象性

题目

3个苹果加2个苹果,幼儿回答是5个苹果,但对于“3+2=?”幼儿往往不能回答,这说明幼儿的思维具有()特点。A、经验性B、情绪性C、具体性D、形象性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幼儿计算应用题“5个苹果吃掉3个,还剩几个”时,他的思维种类属于( )
A.直觉动作思维 B.抽象思维 C.形象思维 D.发散思维


答案:C
解析:
形象思维是用人脑中的表象进行的思维,没有直接采用算术题的形式,而是用苹果来进行运算,在进行运算时使用了苹果这个表象,属于形象思维。

第2题:

幼儿经常把动物或一些物体当人来对待,如经常看见幼儿和花儿说话。这体现出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 )特点。

A.具体性
B.形象性
C.经验性
D.拟人性

答案:D
解析:
拟人性是指学前儿童往往把动物或一些物体当人来对待。他们赋予小动物或玩具以自己的行动经验和思想感情和它们说话,把它们当作好朋友。

第3题:

幼儿依靠头脑中的苹果梨子等形象来进行加法运算t这种思维方式为( )。

A.具体形象思维

B.聚合式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直观行动思维


正确答案:A
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表象,即依靠对事物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聚合式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是使用概括、通过判断和推理进行的,是高级的思维方式。直观行动思维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其主要特点是:思维是在直接感知中进行的;思维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的。

第4题:

幼儿计算“5个苹果,吃掉3个,还剩几个”时,其所呈现的思维形态属于(  )。

A.直觉行动
B.具体形象
C.抽象逻辑
D.发散思维

答案:B
解析:
具体形象思维,又称表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表象来进行的思维。

第5题:

问儿童“1加1等于几”,儿童可能无法回答,但若问他“1个苹果加1个苹果等于几个苹果”,他就比较容易做出回答,这是儿童(  )的体现。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逻辑思维
D.发散思维

答案:B
解析:
形象思维是凭借头脑中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学前儿童利用具体形象来进行思维。

第6题:

茵茵已经上中班了,她知道把两个苹果和三个苹果放在一起,就有五个苹果。但是问她2加3等于几?茵茵直摇头。请结合案例简述中班幼儿数学学习的思维特点及对教育的启示。


答案:A
解析:
中班幼儿的数学学习的思维特点:
(1)思维具体形象,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概括分类。4、5岁儿童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在理解成人语言时,较少依靠行动来思维,时常凭借自己的具体经验。
(2)活泼、好动,并且富于想象,难以分清假想和现实。他们常常会把看到的内容融人自己的想象,能独立表述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3)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4、5岁儿童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开始增强,在时间概念上,能分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在空间概念上,能区别前后、中间、最先、最后等位置;在数量上,能自如地数1—10。对物体类别的概念也有初步的认识,会区别轻重、厚薄、粗细等。部分儿童还能分清左右,能把物品从大到小摆成一排。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表面的、简单的因果关系。
对教育的启示:
(1)针对幼儿想象力水平提高的特点,可多提供一物多玩的玩具或废旧材料。
(2)针对幼儿思维形象性最为突出的特点,在组织活动时,可常用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有趣的游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

第7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茵茵已经上了中班,她知道把两个苹果和三个苹果加起来,就有5个苹果。但是问她2加3等于几?她直摇头。
问题:根据上述材料简述中班幼儿数学学习的思维特点以及教育的启示。(15分)


答案:
解析:
中班幼儿数学学习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是介于直观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也是幼儿期典型的思维方式。就像材料中的茵茵,她懂得“两个苹果和三个苹果加起来,有5个苹果”,但是很难理解“2加3等于几”这样比较抽象的题日。
在组织中班幼儿开展数学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认识和理解其思维的具体形象性这一特点,在以下方面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1)有目的、有计划、合理地为幼儿提供大量可以直接感知的玩具与活动材料,激发幼儿积累起来的感性经验,引导幼儿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
(2)为幼儿提供活动与操作的条件与机会。由于幼儿初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与活动,因此,组织幼儿开展的各神活动应该是幼儿能亲自动手的,允许幼儿边操作边思考。
(3)组织丰富的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思考问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事物的兴趣。
(4)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对具体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分类,从而有效地逐步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

第8题:

苹果“变变变”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水果的变化,了解多种水果制品。
2.培养幼儿爱吃水果的习惯。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活动准备】
1.苹果头饰、苹果汁、苹果脯等。
2.各种水果、榨汁机、刀子、盘子等。
3.即时贴、棉花等可装饰物品。
附:“苹果变变变”的游戏方法。即教师请幼儿给苹果娃娃喊“变变变”,然后随着幼儿的喊声旋转自己的身体,转到黑板的后面取出一盒苹果汁。提问“苹果娃娃变成了什么?”等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根据活动目标和活动准备,为中班幼儿设计苹果“变变变”活动,要求写出活动过程。


答案:
解析:
【活动过程】
1.教师戴苹果头饰扮演苹果娃娃出现在幼儿面前,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好!我是会变的苹果娃娃,你们猜一猜我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2)引导幼儿自由的想象苹果的变化。
2.教师与幼儿一起玩“苹果变变变”的游戏。
(1)教师请幼儿给苹果娃娃喊“变变变”的口令,然后随着幼儿的喊声旋转自己的身体,转到黑板的后面取出一盒苹果汁。提问:“苹果娃娃变成了什么?(苹果汁)它是怎么变成苹果汁的?”
(2)请幼儿继续给苹果娃娃喊“变变变”的口令,随着幼儿的喊声再次旋转到黑板的后面取出一盒苹果脯。提问:“这次苹果娃娃变成了什么?(苹果脯)它是怎么变成的?”
(3)请幼儿再次给苹果娃娃喊“变变变”的口令,随着幼儿的喊声旋转到黑板的后面取出苹果干、苹果酱、苹果派等各种苹果制成的食品。提问:“苹果娃娃真会变呀?它都变成了什么?苹果还会变成什么呀?”
3.教师与幼儿品尝各种各样的苹果制品,说一说吃苹果有哪些好处。
4.出示橘子、西瓜、香蕉等水果,请幼儿一一说出它们的名称。教师:“今天,我们也来一个水果大变身的比赛,看一看这些好看、好吃的水果在小朋友的手中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1)分别向幼儿介绍提供的三组材料。
第一组:将各种水果用榨汁机进行榨汁的活动,变出各种果汁(教师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第二组:将各种水果进行装饰活动,利用粘贴即时贴、棉花等方式,变出各种水果娃娃。
第三组:利用各种水果制作成水果拼盘、水果串、水果沙拉等。
(2)请幼儿分成小组进行活动。
5.让幼儿分别品尝和欣赏各自的成果,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活动延伸】
将各种水果及相关材料,如榨汁机、适合幼儿用的刀具、牙签、沙拉酱等投放在日常生活区和美术区供幼儿进行水果装饰。

第9题:

问儿童“1加1等于几”,儿童可能无法回答,但若问他“1个苹果加1个苹果等于几个苹果”,他就比较容易做出冋答,这是儿童( )的体现。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逻辑思维
D.发散思维


答案:B
解析:
形象思维是凭借头脑中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学龄前儿童利用具体形象来进行思维。

第10题:

一个幼儿能够正确回答:“这里有六个苹果,我们两个人分,两个人要一样多,那么每个人应该得到几个苹果?”但是不会回答3+3=?这说明幼儿思维的()。


正确答案:形象性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