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

简析《三王墓》的叙事技巧和人物塑造特点

题目

简析《三王墓》的叙事技巧和人物塑造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析《茶馆》的人物特点。


正确答案: 茶馆中出场的人物很多,但是他们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具体的矛盾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他们各自按着自己的身份、自己的性格在说话、在活动,但这些话、这些活动无不带有时代的烙印。
⑴王利发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
⑵常四爷: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⑶松二爷:松二爷也是个旗人,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他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⑷李三的抱怨,明着是在抱怨“改良”、抱怨王利发,实际上是社会使然,因为“改良”本身就暗示着社会对茶馆生存的巨大影响。
⑸报童来卖报,王利发问:“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这一问,正折射出社会的动荡和不安,而作为茶馆掌柜的王利发是多么盼望社会太平,自己能安安稳稳地赚钱发家呀!
⑹唐铁嘴的改抽“白面儿”的一席话,恰好透露出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对中国人民的毒害。因此,作者虽然没有直接写那个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但那个时代的黑暗与罪恶又无处不在,这正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结果。
⑺崔久峰:“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者—“中国非亡国不可”的失败主义者。
⑻吴祥子、宋恩子:顺风倒的奸邪小人,靠坑害别人钻营偷生。⑼刘麻子、唐铁嘴等:一群地痞无赖。一个说媒拉纤、拐卖人口,一个是麻农相士,算命骗人。这样一类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

第2题:

简析《寄王琳》、《重别周尚书》工丽自然的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寄王琳》与《重别周尚书》不同,前者于工丽中见自然,后者自然中显工丽,二者同臻五言妙境,开拓了绝句的先声,树立了五言绝句诞生的丰碑。
《寄王琳》感情深沉,对仗精工。“玉关”、“金陵”二句,寓含了朋友分离的遥远和对故国的哀婉之情。
“道路远”、“信使疏”在离别久远与书信稀少的对比中,加重了孤凄悲凉之情,同时开启下联。“千行泪”与“万里书”形成工丽的对句,在夸张中写出自己的无限哀思。
短短一首五言绝句,写出了故国旧友万里诀别的沉痛之情。而《重别周尚书》则是采用了散文化的句式,语气如悬泉落瀑,飞流直下。
先写万里道上,不见一人归来,以“万里”写巨大的空间,对比人的无一归来,写出了孤寂、空寥之感,也写尽了落寞与悲哀。接着笔势一移,从有情的人转向无情的河边归雁,以反衬人的无奈和不自由,言有尽而意无穷。全诗语句浅显自然,近于口语,却饱含无限的深情,浅显中孕含蓄,自然中见工丽。

第3题:

简析《暴风骤雨》人物塑造的成功。
1.小说最突出的地方是作者着力刻画了农村中新人的典型,赋予这些新人较多的理想主义色彩。
2.第一部的中心人物是赵玉林,作者紧紧抓住“赵光腚”这个外号的来由,追述他一家在韩老六和日伪反动势力残酷压迫下悲惨的遭遇。在一次与土匪的战斗中牺牲了。作者热烈赞扬了这位农会主任的英雄业绩,给人以巨大的鼓舞。
3.小说第二部的主人公郭全海,是通过分马、参军等几个典型事例写他的精明能干、机灵正派,大公无私的高贵品质和无限忠于人民革命事业的传统美德。周立波是对农民优秀品德发掘得最多的一个作家。他把农民这种崇高的品德,作为作家的美学追求,着力加以表现,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4.《暴风骤雨》人物画卷里,塑造得最生动和丰满的艺术形象,要数赶车老把式老孙头。老孙头这个人物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艺术形象说明历史潮流不可逆转,在旧社会饱受苦难的劳动者具有革命性的一面,只要他们甩掉旧思想的因袭和负担,就可以在革命道路上大步前进。

第4题:

简析《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的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使三者有机结合,增加了诗的表现力量。而其中精心锤炼成的名句,提高了诗的价值,永葆了诗的生命。诗的开头两句借用王荣、潘岳诗意叙事,述说自己即将离开金陵赴宣州任所。虽为叙事,情含其中,将既想离开京城以避祸又频频回首,不忍离去的矛盾心情委婉含蓄地表明。接下去六句写景:先绘出宫殿,继而铺写宫殿的背莆,上至天空云霞,下到大地江河,细及春鸟、春花,有动有静,流声湿香,多侧面、多角度地写出了春的特色。在诱人的春色中,流露着诗人对京邑故乡的不胜依恋之情。最后六句是抒情,抒发了诗人离京难归的烦恼失意、悲凉痛苦之情,而这种情感也正是在叙事、写景的基础上发生的。正是因为要离开京都,而京都的景色又是如此令人流连,京都的亲朋宴饮更使人难以割舍,所以才会使诗人愁肠百结,早生华发。

第5题:

简析《召公谏厉王弭谤》中召公用比喻、议论、劝诫进行说理的技巧。


正确答案: 《召公谏厉王弭谤》主要记叙了召公与厉王就“弭谤”问题的两段对话,代表了《国语》的记言特色。首先,召公以“民不堪命”劝诫厉王。在厉王采用高压政策“弭谤”之后,召公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为喻,说明“弭谤”的严重性;“川壅溃,伤人必多。”接着对“为川者”和“为民者”加以论议,说明“导”与“宣”才是正确的方法。然后又列举公卿、瞽、史等以各种方式向国君进谏,借古说今,劝诫厉王倾听民意。而后又以各种资用生成的议论来说明“国人谤王”是自然之理。最后,以“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警告厉王,“弭谤”的结果只会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这篇作品在语言技巧上,有比喻、议论,有恳切的劝诫,有严峻的警告,逻辑性强,富于文采,很有说服力。

第6题:

简析《巴黎圣母院》塑造人物的主要艺术手法。


正确答案:对照方法的运用。如弗罗洛和卡西莫多对照。弗罗洛外表道貌岸然,温文尔雅,但他的灵魂是邪恶阴险、卑鄙狠毒的,他是恶与丑的化身。卡西莫多虽然外形丑陋,但他心地善良,懂得真正的爱,心灵是美的。他是作者心目中善与美的象征。

第7题:

简析《百合花》中百合花被子在表现主题、人物塑造和情节结构上的作用。


正确答案: 百合花被子是连接军民的重要纽带。深刻表现了军民团结、生死与共的主题。百合花被子在刻画人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刻画了新媳妇对子弟兵的无比崇敬的心灵,也烘托了小通讯员的动人形象。百合花被子在作品的情节结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借被子到献出被子,构成作品的基本情节。在结构上则前后呼应,卒章显志,使作品结构严谨。

第8题:

简析《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


正确答案: (1)长篇结构的新形式:《儒林外史》采取了编年和纪传相结合的方法,以时间为序,写出了一代二三十个人物的行状,创造了一种长篇小说的独特结构。
(2)题材: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多以传奇故事为题材,可以说都是“传奇型”的。《儒林外史》描绘当时随处可见的日常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以平凡人为主角,描写世俗生活。
(3)情节:《儒林外史》摆脱了传统小说的传奇性,淡化故事情节。尊重客观再现,用寻常细事,通过精细的白描来再现生活,塑造人物。
(4)人物性格:
①通过平凡的生活写出平凡人的真实性格。
②人物性格也摆脱了类型化,而有丰富的个性。
③作者不但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而且写出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5)景物描写:运用口语化的散文,对客观景物作精细的、不落俗套的描写,富有艺术美。
(6)叙事角度:采用了第三人称隐身人的客观观察的叙事方式,由人物形象自己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和体味人物形象的内涵。
(7)讽刺艺术:《儒林外史》将讽刺艺术发展到新的境界,“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戚而能谐,婉而能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运用古文的“春秋笔法”,通过精细的白描,写出人事的矛盾,不和谐,显示出其蕴含的美刺意义。
(8)美学风格:《儒林外史》悲喜交融,真实地展现出戚谐组合、悲喜交织的二重结构。

第9题:

简析《氓》中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技巧。


正确答案: 《氓》是一首叙事诗,但带有极浓厚的抒情色彩。它不仅在事件叙述时以感情起伏为依据,而且情感推动着事件的发展,触及着人物的内心,从心灵深处表现人物的思想。全诗将叙事和抒情有机结合,更加动人心魄。

第10题:

简析《呐喊》对农民形象的塑造和对农民问题的思考。


正确答案: ①《呐喊》中的农民形象,主要有《故乡》中的闰土,《阿Q正传》中的阿Q,《风波》中的七斤等;
②写农民物质上的“病苦”:他们受封建主义的剥削和压迫,生活困苦,处境艰难,失去做人的权利;
③更侧重写农民精神上的“病苦”:他们受封建文化和旧礼教道德的精神奴役,性格扭曲,灵魂钝化;
④深刻地揭露了农民在现实中的悲惨遭遇和精神上的愚昧混沌状态的深刻矛盾,提出了启发农民觉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