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

试论《诗经》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题目

试论《诗经》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第一,《诗经》中的爱国主义思想。《诗经》中的爱国主义思想诗很朦胧、原始的,他们所“爱”的仅仅是自己的“宗国”而已。《鄘风。载驰》中许穆夫人爱的诗卫国,《秦风。无衣》中士卒爱的诗秦国,这些都毋庸置言。但是,正是这种原始的朦胧意识,在历史长河中,逐步锤炼为我们民族的灵魂---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犹如巨大的磁石,使各族人民的团结坚如磐石。这种精神,在《史记》《汉书》中,在鲍照,庾信的诗中,在唐代边塞诗中,在陆游,辛弃疾的诗词中,在文天祥的诗歌中,直到鸦片战争以后的作品中,都有突出的表现,爱国主义成为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成为乐章的主旋律。自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意识的增长,爱国主义意识的内涵愈来愈丰富,形式愈来愈广泛,溯其源头,应以《诗经》为本。
第二,忧国忧民,重视社会责任,重视人生价值的积极入世思想。《诗经》为我们塑造众多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具有满腔的政治热情,敏锐的洞察力,关心国事,注意时局的发展动向哦昂在高压之中,仍敢于直抒己见,敢于对昏君佞臣大胆批判,表现了早期知识分子不畏强权政治,大义凛然的无畏气概。这些,在《王风。黍离》《小雅。正月》《小雅。十月之交》等诗中,得到充分表现。诚然,这些贵族文人关心的诗奴隶主的宗国,关心的是本阶级的厉害,但他们为后人开了一个好头,树立起一个榜样。那就是学习要与关心国事联系起来,学以致用,不为读书而读书。学习要与人格的修养联系起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中国文人追求的最高境界。而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正是汲取了包括《诗经》在内的思想文化的精华所建立起来的完整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竟整整支配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全部历史过程。更重要的是,这种参与意识对于封建士大夫的人格塑造、价值取向以及心理素质的培养,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形成了以进言为荣,以敢于讽谏为上的批判精神,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形成了以进言为荣,以敢于讽谏为上的批判精神,并酿成了以适应这种批判精神需要的谏官体制,专门负责向君主提出各种意见。我国历代有作为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诗经》忧患意识的感染熏陶,都是在《诗经》影响下成长起来的。
第三,《诗经》体现出的审美意识及文艺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孔子岁这一问题多有论述,仅《论语》就有:“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与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些论述都十分精辟地总结了《诗经》所体现出来的审美意识及文艺思想。可见,《诗经》中的审美意识与文艺思想,奠定了我国古代美学思想及文学理论的基础,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其巨大的影响绝不低估。
第四,《诗经》的宗教意识与伦理意识对后世也有很大的影响。农业部族的周人,尽管尊天畏命,敬奉祖先,但始终是以一种理智的行为来对待宗教。可以说,中华民族未能形成一种狂热的宗教意识,与住人独特的宗教观念及重视亲情的伦理观念有密切的关系。将神权、族权、政权三位合为一体,是周人的首创,天子诗世俗的君主,是本族的大族长,诗祭祀天帝祖先的主祭.形成天子管辖诸侯,大宗管理小宗,有叛逆行为不得不享配祭祀等一整套管理体制.在这种系统完整的管理体制下,人的个性逐渐被抹杀,人的创造欲望被遏制,人的自由意志被破坏,代之而来的是对上司前辈的敬畏心理和服从习惯,谨小慎微的个性,以及盲目的群体观念和事业有成时的专制欲望.自然,《诗经》显示出的伦理观念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同时,也对中华民族忠厚善良/尊长恤幼/爱国敬业等良好的伦理思想的形成,起到极大的作用.总之,《诗经》既是时代思想的载体,又是宣传某种思想意识的工具,因此,研究《诗经》思想意识对后世的影响,极为重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论卢梭的政治思想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巨大影响。


参考答案:卢梭提出了人人平等,财产占有应该尽可能的平等,以及在法律规定下人人权力平等的原则;他相信,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 只是人类社会打破了大自然在他们之间建立的平等; 他对封建特权制度的尖刻讽刺; 他平等思想中最为深刻的部分是力图挖掘造成这种恶果的原因, 探寻社会政治不平等的根源; 他主张财产占有上尽可能的平等。从国家方面看,他要求人民整体拥有最大的权威和力量,要求个人有服从国家的精神;从个人方面看,卢梭认为经过社会契约论, 个人的道德的自由、 社会的自由代替了天然的自由, 而且获得了法律面前的平等;从表面上看,他重视个人自由,认为自由是人性的产物,人们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会转让自己的自由。主权实质上由公益构成;主权权力是绝对的、神圣的、不可侵犯的,任何公众决定,任何一种根本法律都不可能约束人民共同体;主权是不可转移的、 不可分割的、不能被替代的。他的人民主权高于一切信念、 主权不可分离观点、整体国家观等对后来马恩理论与革命实践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如马恩的议行合一理论、 整体国家观和巴黎公社议行合一实践。卢梭的政治思想在法国历史的进程中发挥过巨大的影响; 卢梭的政治原则影响了西方近代政治制度的建立,反映在重要的历史文献当中;卢梭有关政府权力来自主权者人民,应该服从人民并接受人民的监督,政府官员在于人民的任用,以及他的批判与革命精神等等。

第2题:

简述包豪斯的教学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


参考答案:

包豪斯的办学宗旨是创造一个艺术与技术接轨的教育环境,培养出适合于机械时代理想的现代设计人才,创立一种全新的设计教育模式。主张在教学中“艺术与技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制度。强调设计的目的是功能,而不是产品。认为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法则进行。并把这些思想贯彻于教学体系中,改变以往美术院校对学生片面的教学方法,实施“双轨制”教育,每一门课程都由造型老师和技术老师共同教授,并有实习工厂与教学相结合,避免学生偏于技术而忽略审美因素方面的偏差。另外特别注意:一、设计艺术的整体观念;二、坚持教学合一;三、认为国际风格是艺术追求的目标;四、充分认识到东方哲学在其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性。
影响:首先,包豪斯建立了一整套的设计艺术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给后来的工业设计科学体系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后来设计艺术领域,从平面设计、到产品设计,以及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次,包豪斯从事的设计实践真正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形成了真正的理性主义设计原则,开创了面向现代工业的设计方法,填补了现代艺术与技术、手工艺与工业之间的鸿沟。再次,为德国培养了一批设计师,影响了当时和以后德国的工业设计的面貌和特征。


第3题:

试论布丹的政治思想对后来的政治思想家的影响。


参考答案:布丹从人类的历史经验出发解释国家起源问题, 布丹以家庭作为国家的基础; 布丹认为家长在家庭中享有最高权力,一但走出家庭,同其他家长在国家了一起活动时,则是公民;布丹承认国家的目的包括人们的物质福利,承认自然法保护私有财产。 布丹认为,一个国家必须具有至高无上的主权; 主权是把国家与其他社会团体区分开来的基本标志;布丹认为,家长的权力与主权是不同性质的权力,主权具有绝对和永恒的性质;主权又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不可转让的。布丹坚持主权的绝对性,强调公民必须服从主权者的命令,表明他的国家学说的核心内容是专制主义。 布丹试图按照主权者人数与权利行使的方式区分国家类型与政府形式。 主权掌握在一个人手里的,是君主政体。主权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是贵族政体。主权掌握在多数公民手里的,是民主政体;布丹并非不加区分地拥护君主政体; 布丹赋予君主制以专制主义的特点。 布丹是法国政治思想家, 近代主权学说的创始人。
在政治方面的主要著作是《国家论六卷》 。他的政治思想有国家理论、主权理论、政体理论。布丹的国家、主权和政体理论表明,他已经在现代意义上使用国家概念,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布丹的政治思想,尤其是他的国家理论,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对后来的政治思想家产生的巨大影响。

第4题:

试论儒、道两家思想对刘勰文论的影响。


正确答案: 1)、儒家思想对刘勰的影响。在文学理论和批评的方法论上,刘勰以儒为主。《序志篇》自言“擘肌分理,惟务折衷”,这是将孔儒“中庸”的人格法式创造性地转换为文学理论的思想方法。《论语·雍也篇》:“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朱熹解释为“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7页。)。刘勰取其意而作为一种思想方法,从而将前人视为相互对立或互不相关的文论命题、范畴和概念,通过剖析辩证,找到它们之间互相关联着的某种共同性,从而建立起一种更为深刻的关于统一的看法。从方法论的特定意义上讲,《文心雕龙》之所以能苞罗群籍、弥纶群言而最终成为魏晋南北朝思想之总结,正是刘勰“惟务折衷”的结果。
2)、道家思想对刘勰的影响。《文心雕龙》以道家的自然之道作文学的本体之论。“日月叠壁,以垂丽天之象”,这是天道之文;“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这是地道之文。不惟天地有文,而且动植皆文。日月、山川、草木、林泉、龙凤、虎豹,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五彩缤纷,千姿百态,以它们的“形”与“象”,以它们的“妙”与“奇”,以它们的变化无穷也是魅力无穷的“文”,无言地言说着自然之道。而这种言说过程乃至言说实质本身,就是自然,就是道。天地之间是人,人乃“性灵所钟”,乃“五行之秀,天地之心”(《原道篇》)。遵循着天地自然的规律,人也有着自己的“文”(人之文,亦即“人文”)。人文的创造者“心生而言立,言立以文明”(同上),同样在言说着自然之道,而这种言说过程乃至言说实质本身,同样是自然,同样是道。

第5题:

《诗经》的()、比、()的表现手法在艺术上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


正确答案:赋;兴

第6题:

试论西塞罗的政治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参考答案:西塞罗批评了君主政体,肯定了混合政体; 无论是贵族政体,还是民主政体作为单一政体都具有缺陷,三种单一政体结合而成的适中的“平衡政体”才是最好的政体;西塞罗还认为混合政体具有两个优势,其一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其二具有稳定性。西塞罗认为人类自然而平等。首先,他指出,既然所有的人类都由自然法而联接为一个整体,所有的人就都应该是平等的,都是整个世界国家的成员。其次,他指出,人都具有理性,对光荣与耻辱、善与恶之间都能做出相同判断。在这意义之上,人是平等的。再次,他指出,人具有超越动物的理性和学习能力,具有形成美德的潜质,能通过教育而获得知识和美德。最后,西塞罗的平等思想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奴隶制具有很大的冲击, 开始以一种平等的没有根本差别的眼光看待所有人。 西塞罗的自然法思想主要集中于 《论法律》。他认为自然法是先于成文法或国家颁布的法律而存在,是正义的根源,是人类法律的基础。其次,自然法是根植于自然,为自然界的内在准则,是正确的规则,最高的理性。再次,自然法具有高于一切人类立法的权威,是判断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是衡量人类立法和人类行为的准绳。各国的法律只有符合自然法,才是真正的法律。西塞罗的政治思想对西方政治思想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7题:

试述孔子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对后世的重大影响。


正确答案: (1)以“仁”为核心的法律观,“仁”是孔子政治法律思想的核心和出发点,最能反映“仁”的思想含义的是“仁者,爱人”。
(2)“为国以礼”的礼治论,孔子认为依据礼治,剥削阶级享有特权是“天下之通义”,强调各级贵族必须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名分,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主张兴礼乐,社会秩序才不致紊乱,使用刑罚才能得当,强调“礼之用和为贵”要求用礼来节制恭,慎,勇直这些道德品行,使大家和谐相处。
(3)德治论与重义轻利的价值观。“为政以德”强调礼义道德的教化作用,但也不否定刑罚,其实质是宽猛相济,德主刑辅。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孔子强调道德理想高于物质利益,反对追求个人私利要求“见利思义”但并不排斥利。
(4)宽刑慎杀,反对冤狱,孔子主张宽刑慎杀“赦小过”反对冤狱,并要求教民改恶从善,以达到“无论”的境地。
(5)“为政在人”的人治论,孔子把政事的兴废寄托在统治者个人身上,“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影响: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包括法律思想在内的孔子的思想,给中华民族以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孔子的思想及儒学闪烁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智慧与美德,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第8题:

试论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参考答案:马基雅维利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政治思想有权力政治观、共和理想和君主专制、 君主的统治方法。 马基雅维利十分重视财产因素在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他主张国家的根本问题是统治权,统治者应以夺取和保持权力为目的,是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核心。他认为,维护国家统治的基础,一个是法律,一个是军队。马基雅维利十分重视财产因素在国家中的重要作用;他主张国家的根本问题是统治权,统治者应以夺取和保持权力为目的,是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核心。他认为,维护国家统治的基础,一个是法律,一个是军队。马基雅维利主张意大利建立君主专制制度。他认为,要建立任何一种秩序,唯一的方法是建立君主专制的政府。 因为在人们彻底腐化堕落的地方, 法律已经起不到制约的作用。 这样就必须建立某种最高权力,凭借君主之手,依靠充分而绝对的权力,才能遏制权贵的极大野心和腐化堕落。马基雅维利主张不受任何
道德标准的束缚,可以采用各种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他看来,一个君主不必具备各种美德,而且如果真的具备各种美德并永远遵行的话, 那对君主来说是十分有害的; 他提出君主必须在表面上装成具备这些美德; 他认为,一个君主不能希望人民爱他,而应使人们对他感到恐惧。在西方他最早把政治的实质看作权力的问题,将法律、军队、权术等治国要策视为权力的工具, 为近代西方政治学奠定了基本原则, 在近代政治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马基雅维利一反古代和中世纪研究政治问题的方法,摆脱了道德与神学规范的束缚,开始从人和人的经验出发,总结国家强弱、权力得失的原因。在西方他最早把政治的实质看做权力问题,将法律、军队、权术等治国要策视为权力的工具,为近代西方政治学奠定了基本原则,在近代政治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第9题:

简述《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正确答案: (一)思想:首先是诗经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诗经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很朦胧、很原始的,他们爱祖国,爱国主义成为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诗经是其源头。在文天祥等人诗歌中,有突出表现。
其次,忧国忧国重视社会责任重视人生价值的积极入世思想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诗经塑造了众多知识分子形象,他们具有政治热情,敏锐的洞察力,关心国事,注意时局的发展动向,我国历代有作为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受到诗经忧患意识的影响。
再次,诗经体现出的审美意识及文艺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奠定了我国古代美学思想及文学理论的基础。
第四,诗经的宗教意识与伦理意识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
(二)艺术:首先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成为推动古代进步文学创作的巨大动力,诗经中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社会现实,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获得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源头的美称,使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主要的创作方法。在屈原到杜甫的三吏三别都是现实主义精神的继承。
其次,诗经的表现手法也有极大的影响,自诗经问世以来,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一直是古代诗人进行文学创作的基本表现手法。
再次,诗经其他艺术成就对后世亦有极大影响,诗经生动形象准确的用语,奠定了我国诗歌创作的语言基础,诗经坦直、爽快的语言深受后世作家的喜爱多被借用到自己诗句中,诗经中的用韵形式和节奏要求、修辞手法、意境的创作被后世广泛接受。诗经作为最早的诗集,又作为经书,使其成为后世同题材的先声。

第10题:

试论《诗经》的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正确答案: 首先,《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成为推动古代进步文学创作的巨大动力。《诗经》中许多作品,都深刻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社会现实,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获得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源头的美称。后代的文人学子无不受其感染熏陶,从而使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主要的创作手法,战国末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不仅充满了爱国激情和忧患意识,而且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的反映了当时楚国的社会现实,揭露了丑恶的昏君党人,抒发了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对祖国的热爱。汉乐府更是继承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建安时代,曹氏父子与建安七子,不仅创作了许多四言诗,而且以其诗作描摹了汉末动乱的现实,抒发了摩纳哥鱼的忧国忧民的感情,赢得了“汉末实录,真诗史也”的美称。至于唐代诗坛,现实主义的传统更为鲜明。从陈子昂的《修竹诗篇》提出“文章道弊五百年矣……仆尝懗时观齐、梁间诗,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风雅不作,以耿耿也”开始,到李白“大雅久不作”的叹息和杜莆的“三吏“三别”《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再到白居易的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无不是《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自唐以后,苏轼,李清照、陆游、……尽管文学样式多有变化,但现实主义精神却像一条红线一样,贯穿始终。说明优秀的作家,都能自觉的学习《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反过来说,《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文学创作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其次,《诗经的表现手法对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自《诗经问世以来,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一直是古代诗人进行文学创作的基本表现手法。《诗经共有1141章,其中727处使用赋笔,许多诗篇还大量使用了排比对偶等修辞格,极尽铺张扬厉之能事。这些作品,岁楚辞的产生,对汉赋的发展,均有极大的影响。班固在《两多赋序》说:“赋者,古诗之流也”刘勰的《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可见,赋不仅是诗歌创作最常见用的哟中手法,而且诗赋—这种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的重要源头,从西汉的大赋到东汉魏晋的抒情短赋,从南北的骈赋、唐五代的律赋到两宋的文赋,尽管名称有变化,花样时有翻新,内容有别,手法各异,但其表现手法均为赋,均源于《诗经》,这是无可非议的。《诗经》中的比兴手法,更为后人广泛使用。王逸在《楚辞章句。离骚序》中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词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刘勰的《文心雕龙。比兴》也说:“楚襄信谗,而三閭忠烈,依《诗》制《骚》,讽兼比兴”可见,从屈原开始,比兴就是作者们常用的手法,自然,比兴手法在后代诗人的使用中,又有新的创造与发展。像汉乐府中的《枯鱼过河泣》曹植中的《野田黄雀行》杜莆的《佳人》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等,均大量使用了比兴手法,前代诗人不仅在创作上大量使用比兴,而且在诗歌理论上,也将是否使用比兴手法视为作品是否具有社会意义的标志,比兴作为一种形象思维的形式,作为塑造形象的一种手法,愈来愈为人们所接受。
再次,《诗经》其他艺术成就就对后世亦有极大的影响,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诗经》生动的、形象的、准确的语言用语,奠定了我国诗歌创作的语言基础,《诗经》坦直爽直的语言深受后世作家的喜爱,很多被化用到了自己的诗句中,《诗经》和谐自然的用韵,继承并发扬了上古劳动歌谣的用韵形式和节奏要求,尤其诗句句用韵的形式,更为古体诗继承。而首句入韵、偶句押韵与首句不入韵、偶句押韵的形式,又为新体诗所发扬光大。二拍制的音韵节奏,为众体之歌所继承,成为中国之歌的一大民族特色。《诗经》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为后世文学作品所效法,使后世文学更添风采。《诗经》对于意境的创作,更为后世广泛接受,并发展为我国诗歌创作的重要手法,前人常以诗歌是否具有深邃的意境来判断其艺术成就之高低,然而,无论诗意境含蓄或者意境俊朗,皆由《诗经》发其端,着则诗确定无疑的。
《诗经》作为最早的一部诗集,且又被视为经书,双重的身份又使《诗经》成为后世同类题材的先生声,如《郑风。女曰鸡鸣号称联句诗之祖,《唐风。葛生为悼亡诗之祖《秦风。黄鸟为挽歌之祖,《卫风。考槃》为招隐诗之祖,《陈风。月出》为千古望月怀人诗之祖。。。。。更重要的是,古典诗歌中最常见的主题,如弃妇,闺怨、思妇、伤春、悲秋、惜时、相思、怀古、思乡、送别、忧国、咏美等,在《诗经》中均有反映,也就是说《诗经。的文本本身,对后世就有这巨大的影响,后世同类题材的创作,只不过是它的重复、发展、敷衍、完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