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

简述姚鼐的文学主张。

题目

简述姚鼐的文学主张。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姚鼐观点有:①主张写作过程中()三者“相济”,②首创散文风格学上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


正确答案:义理、考证、文章

第2题:

清代文学家中,被称为“乾隆三大家”的是()。

  • A、袁枚
  • B、姚鼐
  • C、赵翼
  • D、蒋士铨
  • E、屈大均

正确答案:A,C,D

第3题:

试述姚鼐的古文理论。
(1)主张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善用”而相济的散文艺术本体论,这是在方苞“义法”说的理论基础上,正确反映了散文写作中观点、材料、辞章三者的关系,体现了融宋学、汉学与唐宋古文于一炉的艺术理想。
(2)提出建构散文应具备“神、理、气、味、格、律、声、色”八要素的散文艺术创作论。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将总结“神理气味”为文之精,“格律声色”为文之粗,认为的前四者要通过具体的后四者来加以艺术体认和审美把握,进而超越后四者的束缚,达到“御其精者遗其粗者”的艺术境界。
(3)在散文的艺术风格和境界上,首创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散文艺术风格论。上述虽是三点,但义实贯串,相互补充,彼此发明,共同桐城派完整而有序的文学理论体系。

第4题:

试述姚鼐散文理论内涵及其对桐城派文学理论的贡献。 


正确答案: 姚鼐对古文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对前人的学说进行了融化和总结,使之更加具体化。
(1)他论文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其中义理说来自方苞,文章说来自刘大櫆,考证说则受乾嘉时期汉学考证学派的影响。他主张用乾嘉学派的考证工夫为义理和辞章服务。
(2)姚鼐提出用“八要”来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有机的融合落实到实处。所谓“八要”就是“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古文辞类纂序目》)。“精”和“粗”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六朝时期“言意之变”所涉及的问题,但更加具体,与散文创作及散文审美的方方面面都有了关联。他认为只有彻底领悟了“精”,才会用“粗”将其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粗”本身也就被超越。
(3)姚鼐总结了前人关于艺术风格的各种归纳,将多种文风归结为“阳刚”和“阴柔”两种。这二者大致上与西方美学中“崇高”和“优美”的对照范畴相对应。从而增加了中国美学的范畴,对中国美学的发展和文学艺术风格的分析探讨具有重大影响。这就使得桐城派的文学理论更加完整、更加系统化了。

第5题:

以方苞、姚鼐、刘大魁代表的()是清代著名散文流派,提出“义法”的主张。


正确答案:桐城派

第6题:

简析姚鼐的古文创作理论。 


正确答案: 姚鼐,把桐城派的文论构成体系,汇合了方、刘之长。姚鼐的散文理论,使桐城派文论进一步完整而系统,构成了严密的体系。 
义理、考据、辞章:
强调写文章要义理、考证、辞章三者兼备,突出考证,这是受当时考据学风影响的结果。但他在考据学方面根柢不深,因此他实际上侧重的还是文章的作法和风格方面的意见。 
文章八要:
在文章作法方面,他提出 “所以为文者八,曰神、理、气、味、格、律、声、色。”其所说的神理气味指文章的内容和精神,格律声色则属于文章的形式。并继续指出,学习古人的文章,应先学形式,再重视内容,最后达到“御其精者而遗其粗者”的境界。
文章风格:
其次在风格方面,他提出了文章阴阳、刚柔的风格问题。他认为文章的风格可以划分为阳刚、阴柔两大范畴,而它们的形成与作家性情有关,“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都是文章所需要的,不能偏废。

第7题:

在我国,从美学角度将文学风格区分为阳刚和阴柔两种类型的,是()

  • A、方苞
  • B、姚鼐
  • C、刘熙载
  • D、刘勰

正确答案:B

第8题:

清代文学家中,被称为“江左三大家”的是()。

  • A、姚鼐
  • B、钱谦益
  • C、吴伟业
  • D、屈大均
  • E、龚鼎孳

正确答案:B,C,E

第9题:

桐城派姚鼐的观点有()

  • A、他论文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
  • B、主张用乾嘉学派的考据功夫为义理和辞章服务
  • C、姚鼐的文章比较重视形象
  • D、提出用八要来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的融合落到实处

正确答案:A,B,C,D

第10题:

以方苞、姚鼐、刘大魁代表的桐城派是清代著名散文流派,提出“()”的主张。


正确答案: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