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

《红楼梦》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悲剧意识?今天有何认识意义?

题目

《红楼梦》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悲剧意识?今天有何认识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吃饭》体现了怎样的散文风格?它与作者的个性特征有何联系?


正确答案: 文章主要采用了类比论证方法。从吃饭说到结婚,说到艺术,说到政治,都是通过相似性联想展开的。其中,巧设陌生化的比喻是一个最显著的艺术特色。如“吃饭有时很像结婚”、“一碗好菜仿佛一支乐曲”、“整个人世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等比喻,都具有出奇制胜的审美效果。本文的另一特点是广征博引,让读者感受到知识和智慧的乐趣。从柏拉图到孔子,从政治到经济,从音乐到烹调,从人情世态到人生观,作者似乎信手拈来,但处处涉笔成趣。这与钱钟书任性而发、洒脱自然的个性特征直接相关,也是他任性挥洒的个性的体现。

第2题:

请谈谈《红楼梦》悲剧的三重意义。


正确答案:(1)家庭和社会的时代悲剧
一方面,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精神统治,对思想文化采取了历史上少见的箝制与麻醉的政策;另一方面,在统治阶级内部,特别是占有大量庄田和享有种种特权的上层贵族,由于失去了开国之初一定程度的淳朴、节俭的作风,骄奢淫逸的风气日益蔓延,日臻腐败。
(2)以女子命运为代表的文化悲剧
作为中国伦理性的文化特征,是将人推崇到很高的地位,将人与天地等量齐观,然而,中国文化传统中这种“重人”的意识,并非尊重个人价值和个人的自由发展,而是强调个人对宗族和国家的义务。因此这是一种缺乏个性意识的“人学”,它造成了中国历代所传扬的一种善良、忍辱负重的美德。“中国人从来没有争得人的价格”,曹雪芹深刻地揭示了这种文化意识所造成的悲剧,这种悲剧尤为深刻地体现在弱女子的身上。
(3)贾宝玉和人生的悲剧
《红楼梦》里还有一个神话世界,即由情而生的太虚幻境。无才补天而又灵性已通的石头,被带到红尘,幻化成贾宝玉。所以宝玉是个半现实半意象的人物。

第3题:

《红楼梦》第五回是提示全书情节脉络和主要人物悲剧命运的重要一回,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与整体构思。 (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对

第4题:

试述《红楼梦》的悲剧意义


正确答案: 曹雪芹的《红楼梦》向世人昭示一个人们感情上难以承受,但却无可改变的哲理:人生和社会永远处于摆脱的命运悲剧之中。他从三个层面揭示了从社会到个人,从表层到深层的悲剧意蕴。
一.社会悲剧。《红楼梦》写出了由家庭悲剧构成的社会悲剧。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基本线索,以宝、黛爱情为中心事件,写出了从家庭到社会的悲剧命运。
1.封建官僚家庭政治上的腐败是他们必然衰败的根本原因。如“护官符”的作用,点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黑暗内幕。
2.从生活的穷奢极欲写出四大家族必然崩溃的结局。如一顿螃蟹宴便是庄稼人一年的生活费。奢侈和荒淫是分不开的,贾府的淫乱无耻已经到了乱伦的地步。
3.作者以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生动描写,揭示出封建家庭自然枯萎的悲剧命运。贾宝玉的形象在贾府的社会悲剧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作为社会新思潮代表人物的贾宝玉与作为腐朽的封建势力化身的家庭是格格不入的水火关系。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也是社会悲剧的一个缩影。由于无法找到自己理想的社会道路,他把自己的精力转移到爱情生活上来。
二.道德文化悲剧。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思想,它的突出要点就在于一方面它用“仁爱”来作为每一个人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又强调个人对社会的服从原则,这是要以牺牲个性价值为代价的。
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以仁爱为核心和以个人服从社会为前提的儒家思想提出了大胆的质疑。从贵族后裔身上看到儒家思想的失败,青年女子的不幸命运,往往也可以从儒家道德文化的影响中找到原因。如薛宝钗尽管是婚姻上的胜利者,然而在个人自我上却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作为封建道德文化造就的标准的淑女形象,她只是以压抑个性去服从社会和家庭。
三.人生悲剧。人生悲剧则是从哲学上思考生命的本质,《红楼梦》在悲剧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达到中国悲剧作品的顶峰。
《红楼梦》对中国传统悲剧意识的最大突破,就在于它彻底抛弃了那种自欺欺人,始终幻想喜从天降的浅薄悲剧意识,将人生无所不在的悲剧现象上升到哲学高度来认识其永恒的不幸。王国维认为解脱悲剧有两种,其中一种是看破红尘而出世,这种解脱是宗教的,超自然的,因而是平和的,而高出这种解脱的是贾宝玉,他不是因为自己的痛苦,而是看到全人类的痛苦,从而得到解脱之道的。

第5题:

《吃饭》文体现了怎样的散文风格?它与作者的个性特征有何联系?


正确答案: 本文的散文风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动活泼,形象有趣。这主要体现在作者巧设陌生化比喻中,文中通过“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小姐”、“一碗好菜仿佛一只乐曲”、“整个人世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比喻,使读者认识到了一个个全新的观点。
(2)扩散联想,逐步深入。在文中作者通过事物的相似性展开联想,采用了类比的论证方法,从吃饭说到结婚,又讲到艺术,谈到政治,这些都是通过相似性的联想而展开的。
(3)广征博引,知识丰富。本文可谓学者型散文,文中作者从柏拉图讲到孔子,从政治谈到经济,从音乐说到烹调,从人情世态谈到人生观,当要用到相关资料时,无不是信手拈来,这些资料从中到外、从古到今,体现出了知识性的特点,让读者感受到知识和智慧的乐趣。这一点与作者的个性有关,钱钟书先生具有任性而发、洒脱自然的个性特征,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因此其散文也是处处涉笔成趣,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风格。

第6题:

《红楼梦》中作者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悲剧人物,请分别简要概括三人的悲剧命运。


正确答案: 贾宝玉终于背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泪而死;薛宝钗虽被尊为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凄凉孤苦。

第7题:

袁宏道《满井游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正确答案: 无比喜悦的心情。

第8题:

《红楼梦》悲剧的三重意义是()。

  • A、家庭和社会的时代悲剧
  • B、以女子命运为代表的文化悲剧
  • C、贾宝玉和人生的悲剧
  • D、统治阶级的悲剧

正确答案:A,B,C

第9题:

《鹊桥仙》与古代歌咏牛郎织女爱情悲剧的诗词有何不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恋爱观?


正确答案: 一反大多感叹牛郎织女聚少离多的做法,表达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健康爱情观。

第10题:

《红楼梦》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美学理念?试作具体分析。


正确答案: “自然之理、自然之趣”,是美学的最高境界,遵循的“自然、天籁”可以看作是指导作者创作全书的美学理念。拈自然之事,顺自然之理,撷自然之趣,使生活艺术化。比较与映照是小说又一个美学理念。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