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

简要分析杜丽娘的思想性格。

题目

简要分析杜丽娘的思想性格。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牡丹亭》由生到死的情节中,真正达到高潮的一幕是()。

  • A、杜丽娘与母亲的生离死别
  • B、杜丽娘托梦柳梦梅还魂
  • C、杜丽娘弥留之际葬于梅树下的遗言
  • D、杜丽娘死而复生与柳梦梅结合

正确答案:C

第2题:

试以杜丽娘形象分析《牡丹亭》的思想和社会意义。 


正确答案: (1)杜丽娘是一个执着追求美好的爱情婚姻、大胆反抗封建礼教的叛逆者。
(2)杜丽娘形象体现了明代后期王学左派及李贽等人个性解放的思想。
(3)杜丽娘形象有力批判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礼教。

第3题:

阐述《牡丹亭》中杜丽娘性格的发展过程。这个艺术形象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杜丽娘是一个深受封建礼教影响的贵族少女。具有封建家长所要求的美德。但她对被压抑、类同禁锢的生活产生了不满、萌生了反抗意识。游园使她这种意识更加强烈。惊梦以至殉情,表现了她对爱情的强烈呼唤,不惜以死相求。最后她终于和柳梦梅如愿结合。这个形象,是反对封建思想素缚,争取个人婚姻幸福的勇敢斗士,她高度集中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男女青年争取婚姻自由的艰辛,和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反映了作者对美好婚姻模式的向往。

第4题:

简要分析杜十娘的思想性格。


正确答案:杜十娘的思想性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杜十娘是一个善良、聪明、纯洁的妓女,她热情追求人生幸福和真正的爱情。在李甲身上寄托了她的最高的也是最起码的希望和理想―――真诚的爱情和幸福生活。但她的理想破灭了。她的投江自尽,一方面是用她的生命向旧社会作了毫不妥协的斗争。另一方面也是庄严地维护了人的尊严,表现了她刚强的性格。杜十娘在封建势力面前,宁愿反抗而死,不愿屈辱而生的斗争精神,是资本主义因素萌芽时期新思想的反映,是市民意识的表现。正因为如此,杜十娘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位光彩夺目的下层市民的典型形象。

第5题:

试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的时代意义。


正确答案:作为爱情剧,《牡丹亭》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女子的苦闷,汤显祖写作《牡丹亭》,通过杜丽娘的故事,赞扬真情、至情,批判了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在《牡丹亭》中,杜丽娘和《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不同,她并没有一个现实中的情人,她为追求梦中情人而死去,又因情而复生。她不是在现实的感情中苦恼,而是为梦境而痛苦,她不是死于爱情的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的渴望。
在这里,汤显祖不仅写出了社会现实中的女性的困境:生活中受到重重束缚,行动也受到多方约束,对于爱情,仅仅只有渴望,而无法实现。同时,汤显祖更借杜丽娘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至情观:“情”可以超越现实的存在,超越时间和空间。真情是无法为常理所规定和约束的。

第6题:

试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的时代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作为爱情剧,《牡丹亭》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女子的苦闷,汤显祖写作《牡丹亭》,通过杜丽娘的故事,赞扬真情、至情,批判了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在《牡丹亭》中,杜丽娘和《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不同,她并没有一个现实中的情人,她为追求梦中情人而死去,又因情而复生。她不是在现实的感情中苦恼,而是为梦境而痛苦,她不是死于爱情的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的渴望。在这里,汤显祖不仅写出了社会现实中的女性的困境:生活中受到重重束缚,行动也受到多方约束,对于爱情,仅仅只有渴望,而无法实现。同时,汤显祖更借杜丽娘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至情观:“情”可以超越现实的存在,超越时间和空间。真情是无法为常理所规定和约束的。

第7题:

杜丽娘16岁病亡的原因是()。


正确答案:相思成疾

第8题:

分析《游园》中杜丽娘的形象。


正确答案: 杜丽娘是个出身封建名门望族的淑女,从小受到封建礼教的严格管教,常年独守于深闺中。因此当她第一次踏进春光明媚的后花园,看到春天美丽的景致,便引发了对青春流逝的惋惜和对美好爱情生活、对婚姻自由的向往。表现了杜丽娘多情浪漫和不甘心做循规蹈距的闺阁典范的叛逆的一面。

第9题:

分析杜丽娘的性格特征,并说明作者是怎样刻画杜丽娘内心世界的。---《牡丹亭》


正确答案:杜丽娘是一个受到封建礼教的禁锢和压抑,而又渴望个性自由,大胆追求美好爱情的女性形象。课文通过杜丽娘游园的场景,将杜丽娘的寂寞生活与园内的明媚春光形成强烈对比,从而展示这一人物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显示其独有的性格特征。如“绕地游”一曲为读者呈现出一个春晨倦起、慵懒不堪的深闺少女形象,以及她烦闷无端的心理状态;“步步娇”一曲后半部分描写杜丽娘梳妆情景,反映了她在封建礼教的禁锢下顾虑重重、惶恐不安的心态;“醉扶归”一曲写杜丽娘对自己美貌的赞美,体现了她对自己情思萌动的喜悦,无人赏识的苦恼以及她对寂寞、单调生活环境的怨恨不满。

第10题:

从杜丽娘的形象看《牡丹亭》的思想和社会意义。


正确答案:①杜丽娘出生在名门大家,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无限春光使她萌发了对幸福人生的憧憬和对理想异性的渴望。然而,生存环境没有给这种憧憬和渴望的实现提供任何条件,所以她只有到梦中去寻找。因无法实现梦中的理想,杜丽娘含恨为情而死。进入鬼蜮的杜丽娘更加大胆、痴情。她能为爱情而死,更愿意为情而再生。她大胆争取还魂复生,复生后更让自己的叛逆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承认。
杜丽娘积极主动的行为的潜台词是:爱情的力量既然能使杜丽娘从生到死,从死到生,那么它也能够征服作为自由爱情死敌的封建礼教,使其不得不认可主人公的叛逆婚姻。这虽然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想象,却生动地体现出作者关于本剧“理之所必无”,然而“情之所必有”的主题思想。
②杜丽娘不是先与柳梦梅有了花前月下的那些浪漫情调后,才激发自己的欲望冲动,冲破“男女大防”的限制,而首先是因为春心萌动以后,迫切地感到青春寂寞难耐,因而自然地涌发欲望的冲动才在梦中与柳梦梅相会。在解决了生物欲望以后,才由此蕴育了生死不渝的爱情。这与《西厢记》中崔莺莺对张生是由“情”到“欲”的过程截然不同,是明代后期王学左派尊重人的生存权利,认为“百姓日用即是道”的激进思想的形象阐释。正因如此,《牡丹亭》提出的反封建礼教、宣扬个性解放、主张爱情自由的口号才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古代爱情剧的思想和社会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