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

二步发酵法的整个生产工艺流程可分为()、()、()和()四部分。

题目

二步发酵法的整个生产工艺流程可分为()、()、()和()四部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服装熨烫按其在生产工艺流程中的作用可分为()四种。


正确答案:产前熨烫、粘合熨烫、中间熨烫、成品熨烫

第2题:

写出快速发酵法面包的制作工艺流程?


正确答案: 调制面团→中间醒发→分割、称量→搓圆→松弛→整形→摆盘→最后醒发→烘烤→冷却→包装

第3题:

催化裂化装置的整个工艺流程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即()、()、()、()


正确答案:反应再生系统;分馏系统;吸收稳定系统;烟气能量回收系统

第4题:

二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是如何进行转化?


正确答案: 第一步发酵:黑醋酸菌或弱氧醋酸杆菌以D-山梨醇为原料,将其转化为L-山梨糖;
黑醋酸菌以山梨醇微原料,将其转化为山梨糖,以酵母膏为氮源,加碳酸钙并调节PH4.8-5.0,原菌在斜面培养基上活化,转入三角瓶,在30℃培养48h为第一代,以后每隔24h传一代,10代后发酵率>50%,即可扩种到克氏瓶,克氏瓶用于扩培种液和生产。培养基:山梨醇、酵母膏、碳酸钙、玉米浆、甘油聚醚、苯多生钙、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碱胺、冰醋酸等。
第二步发酵:假单胞菌或芽孢杆菌(大菌)和氧化葡萄糖酸菌(小菌)将L-山梨糖转化为ɑ-酮基-L-古龙酸。ɑ-酮基-L-古龙酸是合成维生素C的前体。
二步发酵菌种采用混合菌种,由一株产酸“小菌”氧化葡萄糖酸菌和另一株伴生“大菌”假单胞菌或芽孢杆菌搭配组合而成。只有两株细菌混合培养发酵,才能正常产酸。国内工厂使用混合菌株往往习惯用“大菌”来命名。
培养基中加入玉米浆、尿素、碳酸钙、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甘油醚等。
茄子瓶29℃培养2-3天,转入种液瓶振荡培养17-20h,接入发酵瓶。
培养基灭菌:实罐灭菌,118-120℃,罐压0.1MPa,30分钟。
(也可)连消塔和维持罐连续灭菌,连消塔125-130℃,0.15-0.2MPa,维持罐0.2MPa,维持1h,打料速度250L/min。
发酵液在沉淀罐中沉降3h,上清液经离子交换,活性炭脱色、离心、浓缩、结晶、干燥,制得古龙酸干品。
将古龙酸干品经酯化、转化反应得到维生素C-Na、再经酸化后得到维生素C,经浓缩结晶分离即可得到维生素C粗品。粗品经溶解、脱色、冷却结晶、真空干燥等得到合格维生素C精品。

第5题:

面包生产按面团发酵方法可分为一次发酵法、二次发酵法、三次发酵法和快速发酵法等。()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整个人体可分为()、()、()、()、四个部分,上肢多为()、()、();下肢分为()、()、和()。


正确答案:头;颈;躯干;四肢;上臂;下臂;手;大腿;小腿;足

第7题:

简述维生素C“二步发酵法”的生物转化过程。


正确答案: 维生素C“二步发酵法”的生物转化过程:
将山梨醇转化成L-山梨糖,再用两种菌株自然组合的菌株进行第二步转化,就可将L-山梨糖转化成α-酮基-L-古龙酸

第8题:

写出一次发酵法的工艺流程。


正确答案: 配料→面团搅拌→面团发酵→面团分快→面块揉圆→中间醒发→面团压片→成型→装盘(模)→醒发→烘烤→刷油→冷却→切片→包装→成品。

第9题:

简述生产浓缩型乳酸菌发酵剂的工艺流程和设备,生产上常用乳酸菌发酵剂有哪些?


正确答案: 设备:
①良好气密性;
②耐≥15MPa?工作压力;
③耐121℃高温;
④有压力控制系统;
⑤有温度控制系统,温差控制±0.5℃;
⑥发酵罐罐高径比2;
⑦变速搅拌器,下部有挡板,按180o,120o,90o安装,搅拌过程中保持从上到下的均匀转动),30t发酵罐中平均转速为50~60r/min;
⑧罐内表面用316不锈钢,外表面用304;
⑨顶部有0.2~0.35μm滤膜,无菌空气进罐;
⑩加中和剂、通气、加营养物及消泡和远程读数设备。同时有电极传感器,如pH电极、热传感器探针,在发酵罐顶部还可开玻璃窗?,便于观察搅拌器转速。
流程:
灭菌培养基→发酵罐→缓慢搅拌→调罐温至培养温度→离心泵接种1%~2%母发酵剂→发酵→控制发酵参数→最大菌体量
常用:乳酸乳球菌发酵剂乳杆菌发酵剂片球菌发酵剂。

第10题:

面包生产中,活性干酵母应如何活化?试设计一次发酵法生产主食面包的工艺流程及工艺条件?


正确答案: 活性干酵母具体方法:1kg活性干醇母,500g砂糖,用7kg,27~30℃温水调成液状,发酵驯化30~45min即可使用。
工艺过程及条件:
1、原辅料处理
2、和面:10min
3、整批发酵:100min30℃
4、中间醒发:30min30℃
5、最后醒发:60~70min38℃85%
6、烘烤:5~6min230℃
7、冷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