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医学高级)

简述人本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题目

简述人本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了需要的不同层次,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他的著作中对需要层次论作了许多探讨,除了广为人知的这5种需要外,马斯洛还详细说明了认知和理解的欲望、审美需要在人身上的客观存在,但他认为,这些需要不能放在基本需要层次之中。
(2)罗杰斯的自我论罗杰斯也是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刚出生的婴儿并没有自我的概念,随着与他人、环境的相互作用,开始慢慢地把"我"与非"我"区分开来。在孩子寻求积极的经验中,有一种是受他人的关怀而产生的体验,还有一种是受到他人尊重而产生的体验,当经验与自我之间存在冲突时,个体就会预感到自我受到威胁,因而产生焦虑。预感到经验与自我不一致时,个体会运用一定的防御机制(如歪曲、否认、选择性知觉)来对经验进行加工,使之在意识水平上达到与自我相一致。如果防御成功,个体就不会出现适应障碍,若防御失败就会出现心理适应障碍。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目标是将原本内化而成的自我部分去除掉,找回属于他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模式,用罗杰斯的话说"变回自己""从面具后面走出来",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机能。来对经验进行加工,使之在意识水平上达到与自我相一致。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投射性测验的理论基础是A.精神分析理论B.行为主义理论C.人本主义理论

投射性测验的理论基础是

A.精神分析理论

B.行为主义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认知理论

E.心理生理学理论


正确答案:A

第2题:

人本主义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
解析:
(1)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以罗杰斯为代表,是学习理论的重要流派之一。①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认为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全人,即既用情感的方式也用认知的方式行事的知情合一的人。②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首先,提出认知学习是无意义学习。而经验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所谓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其次,提出有意义学习的四个要素:全神贯注、自动自发、全面发展、自我评价。③学生中心的教学观。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在于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包括:真诚一致、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移情性理解(同理心)。(2)现实意义。①教学目标上,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既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也要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因素。②学习观上,要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不仅使学生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能灵活运用知识引导行动和实践。③教学观上,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经常进行移情性理解,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第3题:

人本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领域有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到多媒体网络教学阶段,为融入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创造了条件,这就要求在开发、设计、实施、评价、组织管理的程序化时,汲取人本主义思想的合理成分,为学生的创造学习创设科学的、人本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教育技术的运用并不排斥充满人本主义色彩的教与学的环境。恰恰相反,教学媒体能够有助于提供一个学习环境,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第4题: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索和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索和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基本问题。

第5题:

简述人格的人本主义理论。


正确答案: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本性是倾向于好的方面的,这也是人能够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动力。他们关注健康的、正常的个体是如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并完成自我实现的,在人格方面,他们关注如何实现健全人格。
罗杰斯认为无条件积极关注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
霍尼认为人们的“真实自我“需要一个良性的环境氛围。

第6题:

简述人本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
解析:
(1)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2 分):(2)重视人的价值和人格的发展(2 分);(3)强调教育要以学习者为中心(1 分)。

第7题:

简述人本主义情感取向的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人本主义情感取向的道德教育就是麦克费尔的体谅模式。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体谅模式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些需要是教育的重要职责。它以一系列的人际与社会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1)理论假设:①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重要职责。②道德教育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并从中获得快乐。③鼓励处于社会试验期的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促进学生成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行为的发展。④教育即学会关心。麦克费尔特别强调:营造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的课堂气氛;教师在关心人、体谅人上起表率作用。(2)实践操作部分:实践操作部分是通过麦克费尔等人编制的一套独具特色的人际一社会情境问题教材——《生命线丛书》来实施的,这套教材是实施体谅模式的支柱,该教材由3部分组成,循序渐进地向学生呈现越来越复杂的人际与社会情景。第一部分:《设身处地》,这一部分是围绕人们在家庭、学校和邻里中所经历的各种共同的人际问题而设计的,目的在于发展个体体谅他人的动机。第二部分:《证明规则》,这一部分情境所涉及的均为比较复杂的群体利益冲突和权威问题,其目的在于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全的同一性认识,并把自己视为对自己的共同体作出贡献的人。第三部分:《你会怎么办》,向学生展示以历史事实或现实为基础的道德困境,这一部分的目的在于通过一个给人深刻印象的历史时刻,帮助学生拓宽道德视野,鼓励学生形成更为深刻、普遍的道德框架。(3)体谅模式的贡献:该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从实证研究出发,建立起关心他人,发展利他主义观念的理论基点,带有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同时,该模式为学校道德教学提供的《生命线丛书》,别具一格,设计有趣,内容逼真,问题引人深思,深受学生欢迎。这对我国目前道德教育教材存在的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学生无兴趣的现状,是一个好的启示。

第8题:

以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疗法是 查看材料


正确答案:C
暂无解析,请参考用户分享笔记

第9题:

根据人本主义理论评价教师在教育中的角色。


正确答案: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教师在教育中是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该有较高的创造性,以促进学生学习,以保持或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此外,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一种自由学习的氛围。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另一个学习资源。因此,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不应简单地提供信息或忠告,而应以认可、鼓励等方式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10题:

T小组治疗发端于()

  • A、认知主义理论
  • B、精神分析理论
  • C、人本主义理论
  • D、行为主义理论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