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细菌性痢疾概述

题目

细菌性痢疾概述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细菌性痢疾是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并伴有全身中毒性症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临床表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细菌性痢疾预防


参考答案:(一)监测1.腹泻病人监测 在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开展菌痢监测,有专职医生对腹泻患者进行登记,发现疑似患者采样检测,脓血便患者重点进行粪检。诊断为临床或确诊病例要及时进行网络直报。2.重点人群监测 根据需要对辖区内的重点人群进行监测,包括密切接触者、医务人员、饮食行业人员、水管粪管人员、清洁工人、一年内有痢疾史者、反复发作的慢性痢疾患者及其他有流行病学指征者,监测方法以粪便细菌培养为主。3.外环境和水源监测 病家周围环境,如厕所、粪坑、饮用水源、塘水、污水坑等。4.食品监测 重点采集被患者和带菌者以及苍蝇污染的可疑食品。5.病原学监测 对监测点和面上检测分离到的菌痢病例菌株进行菌群分型鉴定和药敏试验等;掌握菌型分布和动态变化,不同时期的菌株药敏谱,可指导临床用药。(二)健康教育 采用多种形式在学校、工地、社区群众宣传菌痢的传播途径与防治知识,搞好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不食不洁食品,不喝生水、不乱倒垃圾,提高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发生腹泻主动到医院肠道门诊去就诊。(三)搞好环境卫生 开展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认真做好"三管一灭"工作。(四)加强饮水、食品、幼托等行业卫生管理 做好水源保护,定期开展水源与自来水厂水的监测;加强食品的卫生监督管理,尤其学校、幼托、集体单位食堂以及外来人口集聚地的卫生管理。(五)重点行业从业人员管理 对饮食制售人员、炊管人员、水源管理人员、托幼机构保教人员等重点行业人群,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及粪便培养,以便尽早发现病例。对新调入的人员必须在上岗前进行健康体检和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六)粪便与环境污物卫生管理 农村粪缸与厕所要远离饮用水源,要做好粪便无害化;医疗机构的粪便与污水要有无害化处理设施;城镇要做好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每年结合爱国卫生运动,经常进行环境卫生整治,药物消灭苍蝇等,消除苍蝇孳生场所。

第2题:

此病例的诊断为

A.急性细菌性痢疾轻型(不典型)

B.急性细菌性痢疾普通型(典型)

C.急性细菌性痢疾中毒型

D.慢性迁延性细菌性痢疾


正确答案:B

第3题:

细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的疾病概述


参考答案: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故亦称为志贺菌病。以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与溃疡为主要病理变化。主要临床表现为畏寒高热、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本病终年散发,夏秋季可引起流行,在卫生条件差的国家或地区发病率高。我国近年来发病下降,但仍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和结核病的法定传染病。阿米巴痢疾是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所致的肠道感染,主要病变在近端结肠和盲肠。临床表现轻重悬殊,典型表现是黏液脓血便等痢疾样症状,也称为阿米巴肠病。

第4题:

患儿,男,12岁。突发寒战、高热、抽搐、昏迷。体检:体温40.5℃,脉搏140次/分,血压61/32mmHg,口唇发绀。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5×10/L,中性粒细胞82%,肛拭子取便,镜检脓细胞(+),拟诊断为细菌性痢疾。其所属类型为

A.中毒性细菌性痢疾(脑型)B.慢性细菌性痢疾急性发作C.急性细菌性痢疾(普通型)D.中毒性细菌性痢疾(休克型)E.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混合型)

答案:D
解析:
中毒型:多见于2~7岁儿童。起病急骤,高热,体温达40℃以上。反复惊厥、嗜睡、昏迷,可迅速发生呼吸衰竭及休克,但肠道症状较轻,甚至开始无腹痛及腹泻,发病后24h内可出现腹泻及痢疾样大便。按其主要表现可分为3型:①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发绀,血压下降或测不出,脉搏细速甚至测不到,少尿或无尿,此型较常见;②脑型(呼吸衰竭型):以严重脑症状为主,脑缺血、缺氧、脑水肿、颅内压升高,严重者发生脑疝,也可出现呼吸异常及呼吸衰竭,此型较严重;③混合型:具有以上两型之表现,最为凶险,病死率很高。【该题针对“.细菌性痢疾病人护理与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第5题:

痢疾概述


答案:
解析:
痢疾是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证。多发于夏秋季节。

第6题:

细菌性痢疾传染源主要为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一般慢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及带菌者不具有传染性。()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7题:

多见于夏季,2~7岁儿童好发,起病急,以高热、精神萎靡为主要症状,病程24小时内中毒症状明显,发展快,其最可能是

A.慢性细菌性痢疾

B.慢性细菌性痢疾急性发作型

C.慢性细菌性痢疾迁延型

D.急性细菌性痢疾普通型

E.急性细菌性痢疾中毒型


正确答案:E

第8题:

细菌性痢疾概述


参考答案:1.概念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一般特指志贺菌属(又称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又称志贺菌病。本病是夏秋季常见肠道传染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2.病原学 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为革兰阴性的无鞭毛杆菌,有志贺志贺菌(A群)、福氏志贺菌(B群)、鲍氏志贺菌(C群)和宋内志贺菌(D群)。我国多数地区多年来一直是B群福氏菌为主要流行菌群,其次为D群宋内菌且有不断上升之趋势。各型痢疾杆菌均产生内毒素,是引起全身毒血症的主要因素;痢疾志贺菌还产生外毒素(志贺毒素),具有神经毒、细胞毒和肠毒素作用,从而引起更严重的临床表现。痢疾杆菌在外界环境中生存力较强,在瓜果、蔬菜及污染物上可生存1-2周,但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其他肠杆菌科细菌弱,对各种化学消毒剂均很敏感。3.流行病学(1)传染源为菌痢患者及带菌者。(2)传播途径通过消化道传播。(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短暂而不稳定,且不同菌群及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但有交叉抗药性,故易复发和重复感染。(4)流行特征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夏秋季多发。发病年龄以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中青年。4.病理 菌痢的肠道病变主要在结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最显著。肠黏膜的基本病变,急性期是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此病变一般仅限于固有层,故很少引起肠穿孔及大量肠出血。慢性期则有肠黏膜水肿及肠壁增厚,并导致肠腔狭窄。中毒型则结肠局部病变很轻,但全身病变重。

第9题:

阿米巴痢疾概述


答案:
解析:
1.概念 阿米巴痢疾是溶组织内阿米巴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病变主要在盲肠与近端结肠。临床上以腹痛、腹泻、排暗红色果酱样粪便为特征。本病易复发,易变为慢性。
2.病原学 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期。
(1)滋养体 致病形态。
(2)包囊 感染形态,抵抗力强,能耐受人体胃酸的作用,在潮湿环境中能存活数周至数月。
3.流行病学
(1)传染源 慢性、恢复期患者及无症状包囊携带者。
(2)传播途径 通过消化道传播。
(3)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病后特异性抗体效价虽高,但不具保护作用,故可重复感染。
(4)流行特征 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发病较多。
4.病理 病变主要在结肠,依次多见于盲肠、升结肠、直肠、乙状结肠、阑尾和回肠末段。典型病变初期为浅表糜烂,继而形成小脓肿。脓肿破溃后形成烧瓶样溃疡,基底为结肠肌层,腔内充满坏死物质。溃疡大小不等,溃疡间黏膜正常。当溃疡破坏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时可并发肠穿孔,溃疡累及血管并发肠出血。慢性期病变,组织修复与破坏并存,可有肠息肉、肉芽肿或呈瘢痕性狭窄。

第10题:

慢性细菌性痢疾是急性细菌性痢疾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病程超过()以上。


正确答案:2个月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