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病例摘要】患者,女,35岁。患者2年前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眼睑及颜面浮肿,经休息后症状好转。但每遇劳累或外感后症状复现,每次尿常规检查均可见镜下血尿和尿蛋白。现感疲倦乏力,少气懒言,自汗,易感冒,腰膝酸软。查体:T36.8℃,P78次/分,R16次/分,BP160/1OOmmHg。患者慢性病容,面色萎黄,肾叩击痛阴性,双下肢浮肿。舌质淡,苔薄润,脉细弱。辅助检查:尿蛋白(++),尿潜血(+++),镜检尿红细胞35个/HP,可见透明和颗粒管型,24小时尿蛋白定量2.5g。血尿素氮8.5mmol/L,血肌酐

题目

【病例摘要】患者,女,35岁。患者2年前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眼睑及颜面浮肿,经休息后症状好转。但每遇劳累或外感后症状复现,每次尿常规检查均可见镜下血尿和尿蛋白。现感疲倦乏力,少气懒言,自汗,易感冒,腰膝酸软。查体:T36.8℃,P78次/分,R16次/分,BP160/1OOmmHg。患者慢性病容,面色萎黄,肾叩击痛阴性,双下肢浮肿。舌质淡,苔薄润,脉细弱。辅助检查:尿蛋白(++),尿潜血(+++),镜检尿红细胞35个/HP,可见透明和颗粒管型,24小时尿蛋白定量2.5g。血尿素氮8.5mmol/L,血肌酐90μmol/L。B超示双肾大小结构正常。 【答题要求】 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男,16岁,咽痛8天后出现水肿、尿少,血压165/100mmHg,尿蛋白(++)、红细胞(+++),可见红细胞管型,血肌酐90Μmol/L,经治疗后逐渐恢复。下列哪项改变最后恢复正常

A、水肿;

B、高血压;

C、管型尿;

D、尿量;

E、镜下血尿;


答案:E

第2题:

患者,男,34岁。慢性肾炎病史4年。现颜面水肿,面色萎黄,倦怠乏力,恶风,易感冒,腰酸膝软,舌质淡,苔白润,脉细弱。查:尿常规示:蛋白(++),镜检可见颗粒管型。其证型为

A.气阴两虚型

B.阴阳两虚型

C.肝肾阴虚型

D.肺肾气虚型

E.脾肾阳虚型


正确答案:D

第3题:

【病例摘要】患者,女,35岁。患者2年前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眼睑及颜面浮肿,经休息后症状好转。但每遇劳累或外感后症状复现,每次尿常规检查均可见镜下血尿和尿蛋白。现感疲倦乏力,少气懒言,自汗,易感冒,腰膝酸软。查体:T 36.8℃,P 78次/分,R 16次/分,BP 160/1OOmmHg。患者慢性病容,面色萎黄,肾叩击痛阴性,双下肢浮肿。舌质淡,苔薄润,脉细弱。辅助检查:尿蛋白(++),尿潜血(+++),镜检尿红细胞35个/ HP,可见透明和颗粒管型,24小时尿蛋白定量2. 5g。血尿素氮8.5mmol/L,血肌酐90 μmol/L。B超示双肾大小结构正常。【答题要求】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参考答案:一、西医诊断依据(1)眼睑及颜面浮肿2年。(2)慢性病容,面色萎黄,肾叩击痛阴性,双下肢浮肿。(3)尿常规:蛋白(++),潜血(+++),镜检尿红细胞35个/HP,可见透明和颗粒管型。24小时尿蛋白定量2. 5g。肾功能:血尿素氮8.5mmol/L,血肌酐90μmol/L。二、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1.中医辨证依据 肾气虚衰,阳不化气,故见眼睑及颜面浮肿,但每遇劳累或外感后症状复现阳气虚衰则疲倦乏力、少气懒言、自汗、易感冒、腰膝酸软;舌质淡、苔薄润、脉细弱均为肾阳衰微之象。2.病因病机分析 肾气虚衰,阳不化气。三、入院诊断1.西医诊断 慢性肾小球肾炎。2.中医疾病诊断 水肿。3.中医辨证诊断 肾阳衰微。四、中医治疗1.中医治法 温肾助阳,化气行水。2.所选方剂名称 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熟地15g、山药1Og、山茱萸1Og、丹皮1Og、茯苓15g、泽泻15g、炮附子15g、桂枝20g、牛膝15g、车前子1Og、白术1Og、芍药1Og、生姜15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五、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1.一般治疗 控制蛋白入量。2.控制高血压和保护肾功能 钙拮抗剂、利尿剂等。3.抗凝和血小板解聚药物。4.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5.其他 积极防治各种感染、积极纠正高尿酸血症等。

第4题:

【病例摘要】
患者,女,35岁。
患者2年前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眼睑及颜面浮肿,经休息后症状好转。但每遇劳累或外感后症状复现,每次尿常规检查均可见镜下血尿和尿蛋白。现感疲倦乏力,少气懒言,自汗,易感冒,腰膝酸软。
查体:T36.8℃,P78次/分,R16次/分,BP160/100mmHg。患者慢性病容,面色萎黄,肾叩击痛阴性,双下肢浮肿。舌质淡,苔薄润,脉细弱。
辅助检查:尿蛋白(++),尿潜血(+++),镜检尿红细胞35个/HP,可见透明和颗粒管型,24小时尿蛋白定量2.5g。血尿素氮8.5mmol/L,血肌酐90μmol/L。B超示双。肾大小结构正常。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慢性肾盂肾炎相鉴别。


答案:
解析:

一、西医诊断依据
(1)眼睑及颜面浮肿2年。
(2)慢性病容,面色萎黄,肾叩击痛阴性,双下肢浮肿。
(3)尿常规:蛋白(++),潜血(+++),镜检尿红细胞35个/HP,可见透明和颗粒管型。24小时尿蛋白定量2.5g。肾功能:血尿素氮8.5mmol/L,血肌酐90μmol/L。
二、西医鉴别诊断
慢性肾盂肾炎晚期可有较大量的蛋白尿和高血压,有时与慢性肾炎难以鉴别,但本病多见于女性,常有尿路感染病史。多次尿沉渣检查和尿细菌培养,对其活动性感染诊断有重要意义,肾功能损害多以肾小管损害为主,可有高氯性酸中毒,低磷性肾性骨病,而氮质血症和尿毒症较轻,且进展缓慢。静脉肾盂造影和核素检查如发现有两侧肾脏损害不对称者,则更有助于诊断。
此外,本病还需与其他继发性肾炎等鉴别。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 肾气虚衰,阳不化气,故见眼睑及颜面浮肿,但每遇劳累或外感后症状复现阳气虚衰则疲倦乏力、少气懒言、自汗、易感冒、腰膝酸软;舌质淡、苔薄润、脉细弱均为肾阳衰微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 肾气虚衰,阳不化气。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 慢性肾小球肾炎。
2.中医疾病诊断 水肿。
3.中医辨证诊断 肾阳衰微。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 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2.所选方剂名称 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熟地15g、山药10g、山茱萸10g、丹皮10g、茯苓15g、泽泻15g、炮附子15g、桂枝20g、牛膝15g、车前子10g、白术10g、芍药10g、生姜15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 控制蛋白入量。
2.控制高血压和保护肾功能 钙拮抗剂、利尿剂等。
3.抗凝和血小板解聚药物。
4.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
5.其他 积极防治各种感染、积极纠正高尿酸血症等。

第5题:

【病例摘要】
患者,女,63岁。
患者平素经常小便不畅,排尿时疼痛。近2周因劳累过度出现小腹坠胀,小便淋漓不已,尿有热痛感,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食欲不振。
查体:T36.9℃,P80次/分,R19次/分,BP130/80mmHg。面色无华,膀胱区压痛(+),右肾区叩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辅助检查:白细胞7.1×10/L,中性粒细胞0.75。尿白细胞5~10个/HP,尿红细胞2~6个/HP,尿蛋白(++),尿潜血(+),尿培养细菌数大于10/ml。肝肾B超未见异常。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尿道综合征相鉴别。


答案:
解析:

一、西医诊断依据
(1)小便淋漓不尽伴尿痛2周。
(2)血压130/80mmHg。面色无华,膀胱区压痛(+),右肾区叩痛(+)。
(3)血常规:白细胞7.1×10/L,中性粒细胞75%。尿检查:白细胞5~10个/HP,红细胞2~6个/HP,尿蛋白(++),尿潜血(+)。尿培养:细菌数大于10/ml。肝肾B超未见异常。
二、西医鉴别诊断
尿道综合征虽有尿频、尿急、尿痛,但多次检查均无真性细菌尿,二者不难鉴别。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 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故见小腹坠胀、小便淋漓不已、尿有热痛感,腰为肾之府,故见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均为湿热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 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 急性膀胱炎。
2.中医疾病诊断 淋证。
3.中医辨证诊断 劳淋。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 清热利湿,通利小便。
2.所选方剂名称 八正散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黄柏12g、山栀12g、大黄9g、滑石20g、瞿麦15g、篇蓄15g、茯苓12g、泽泻12g、车前子20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 多饮水。
2.抗菌药物治疗 化学药物可用复方新诺明;抗生素可用氧氟沙星等,用药3天,1周后复查尿细菌定量培养。

第6题:

14岁男性患者,咽痛7天后出现浮肿、尿少7天,血压165/100mmHg,尿蛋白(+ +),红细胞(+++),尿中有红细胞管型,血肌酐90μmol/L,经治疗后逐渐恢复,下列改变中最后恢复正常的是

A.镜下血尿

B.高血压

C.尿量

D.尿中管型


正确答案:A
解析:绝大多数患者于1~4周内出现利尿、消肿、降压,尿化验也常随之好转。血清C3在8周内恢复正常,病理检查亦大部分恢复正常或仅遗留系膜细胞增生。但少量镜下血尿及微量尿蛋白有时可迁延半年至一年才消失。

第7题:

【病例摘要】患者,女,62岁。患者约半年前出现大便溏薄,日行2~3次,尤以黎明前必肠鸣,腹中隐隐作痛而泻,泻后痛减,完谷不化,近20天腹泻症状加重,现症状为食少,腰膝酸软,手足不温,喜温畏寒,面色黧黑,身体瘦弱。查体:T 36.2℃,P 66次/分,R 16次/分,BP 110/70mmHg。慢性病容,左下腹轻微压痛,但揉按则舒,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细。辅助检查:血尿常规未见异常,肝胆胰脾双肾B超未见异常。大便常规:稀便,镜检未见异常,潜血阴性。结肠镜:乙状结肠黏膜轻度水肿,局部充血,未见溃疡面及出血点。【答题要求】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参考答案:一、西医诊断依据(1)腹泻半年,加重20天。(2)慢性病容,左下腹轻微压痛,但揉按则舒。(3)大便常规:稀便,镜检未见异常,潜血阴性。结肠镜:乙状结肠黏膜轻度水肿,局部充血,未见溃疡面及出血点。二、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1.中医辨证依据 脾胃受损,故纳呆、食少、乏力;脾胃虚弱,水谷精微无以化生,损及肾脏,故见腰膝酸软;命门火衰则黎明腹泻、手足不温、喜温畏寒、面色黧黑、完谷不化;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细均为脾肾阳气虚衰之象。2.病因病机分析 脾肾阳虚,运化失常,肾阳虚衰。三、入院诊断1.西医诊断 慢性结肠炎。2.中医疾病诊断 泄泻。3.中医辨证诊断 肾阳虚衰。四、中医治疗1.中医治法 温肾健脾,固涩止泻。2.所选方剂名称 四神丸加减。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肉豆蔻1Og、吴茱萸3g、补骨脂12g、五味子1Og、附子3g、炮姜6g、甘草6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五、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1.一般治疗 休息,饮食宜富营养少渣。2.药物治疗 首选柳氮磺胺吡啶或美沙拉嗪;口服鱼油、甲硝唑(灭滴灵)。

第8题:

患者,男,34岁。慢性肾炎病史4年。现颜面浮肿,面色萎黄,倦怠乏力,恶风,易感冒,腰酸膝软,舌质淡,苔白润,脉细弱。查:尿常规示:蛋白(++),镜检可见颗粒管型。其证型为( )。

A.气阴两虚型

B.阴阳两虚型

C.肝肾阴虚型

D.肺肾气虚型

E.脾肾阳虚型


正确答案:D

第9题:

【病例摘要】
患者,男,28岁。
患者于2周前患急性扁桃体炎,予以药物治疗后略见好转。1周前晨起眼睑浮肿,继而颜面浮肿,伴尿少色深,口干欲冷饮,发热不恶寒、咽痛。
查体:T37.8℃,P90次/分,R20次/分,BP140/95mmHg。心肺、肝脾阴性,双肾叩击痛阴性。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辅助检查:白细胞11.0×10/L,中性粒细胞0.80。尿蛋白(++),尿潜血(++),镜检尿红细胞15~20个/HP,可见颗粒管型。24小时尿蛋白定量1.5g。血尿素氮5.32mmol/L,血肌酐110μmol/L。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升高。总补体及补体C降低。B超示双肾大小结构正常。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相鉴别。


答案:
解析:

一、西医诊断依据
(1)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史。
(2)眼睑浮肿,继而颜面浮肿,伴尿少色深,口干欲冷饮,发热不恶寒、咽痛。
(3)BP140/95mmHg,心肺、肝脾阴性,双肾叩击痛阴性。
(4)蛋白(++),尿潜血(++),镜检尿红细胞15~20个/HP,可见颗粒管型。24小时尿蛋白定量1.5g。肾功能:血尿素氮5.32mmol/L,血肌酐110μmol/L。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升高。免疫学检查:总补体及补体C降低。
二、西医鉴别诊断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多早期出现多尿、无尿,肾功能急剧恶化。重症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呈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者与该病相鉴别困难时,应及时做肾活检以明确诊断。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 肺失通调,膀胱疏泄失职,故见尿少、色深,卫表失和则发热、不恶寒、咽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均为风热在表、水湿内停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 风邪外袭,肺气失于宣畅,不能通调水道,以致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流溢肌肤。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 急性肾小球肾炎。
2.中医疾病诊断 水肿。
3.中医辨证诊断 风水相搏。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 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2.所选方剂名称 越婢加术汤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眼法 麻黄6g、杏仁10g、生石膏30g、防风12g、白术15g、茯苓12g、车前子20g、泽泻12g、黄芩12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低盐饮食,明显少尿者尚需限制液体入量。
2.治疗感染灶 首选青霉素。
3.对症治疗 可酌情使用常规剂量利尿剂。

第10题:

【病例摘要】
患者,女,62岁。
患者约半年前出现大便溏薄,日行2~3次,尤以黎明前必肠鸣,腹中隐隐作痛而泻,泻后痛减,完谷不化,近20天腹泻症状加重,现症状为食少,腰膝酸软,手足不温,喜温畏寒,面色黧黑,身体瘦弱。
查体:T36.2℃,P66次/分,R16次/分,BP110/70mmHg。慢性病容,左下腹轻微压痛,但揉按则舒,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细。
辅助检查:血尿常规未见异常,肝胆胰脾双肾B超未见异常。大便常规:稀便,镜检未见异常,潜血阴性。结肠镜:乙状结肠黏膜轻度水肿,局部充血,未见溃疡面及出血点。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肠易激综合征相鉴别。


答案:
解析:

一、西医诊断依据
(1)腹泻半年,加重20天。
(2)慢性病容,左下腹轻微压痛,但揉按则舒。
(3)大便常规:稀便,镜检未见异常,潜血阴性。结肠镜:乙状结肠黏膜轻度水肿,局部充血,未见溃疡面及出血点。
二、西医鉴别诊断
肠易激综合征粪便有黏液但无脓血,可有便秘和腹泻交替,常伴腹痛、腹胀肠鸣及全身神经官能症,结肠镜检查无器质性改变。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 脾胃受损,故纳呆、食少、乏力;脾胃虚弱,水谷精微无以化生,损及肾脏,故见腰膝酸软;命门火衰则黎明腹泻、手足不温、喜温畏寒、面色黧黑、完谷不化;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细均为脾肾阳气虚衰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 脾肾阳虚,运化失常,肾阳虚衰。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 慢性结肠炎。
2.中医疾病诊断 泄泻。
3.中医辨证诊断 肾阳虚衰。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 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2.所选方剂名称 四神丸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肉豆蔻10g、吴茱萸3g、补骨脂12g、五味子10g、附子3g、炮姜6g、甘草6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 休息,饮食宜富营养少渣。
2.药物治疗 首选柳氮磺胺吡啶或美沙拉嗪;口服鱼油、甲硝唑(灭滴灵)。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