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题目

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1)遗传因素。
(2)脑部疾病。包括:①颅内感染,如多种脑炎、脑囊虫病等;②脑的发育畸形、脑积水等;③脑血管病;④颅内肿瘤;⑤中毒性脑病;⑥脑外伤,包括产伤、出血等。
影响发作的因素:①遗传因素;②环境因素。
发病机制:①脑内抑制性机制减弱;②兴奋性突触机制增强;③内源性神经元暴发放电。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贫血按病因及发病机制可分为()、() 、() 、() 。


正确答案:造血不良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第2题:

简述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正确答案: 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1)遗传因素。
(2)脑部疾病。包括:①颅内感染,如多种脑炎、脑囊虫病等;②脑的发育畸形、脑积水等;③脑血管病;④颅内肿瘤;⑤中毒性脑病;⑥脑外伤,包括产伤、出血等。影响发作的因素:①遗传因素;②环境因素。
发病机制:①脑内抑制性机制减弱;②兴奋性突触机制增强;③内源性神经元暴发放电。

第3题:

贫血按病因及发病机制可分为哪几种?分别列举,谢谢!


答:①造血不良性贫血;②溶血性贫血;③失血性贫血;④缺铁性贫血

第4题: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及病因已明确。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根据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通常可将贫血分为三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失血

第6题:

试述慢性胃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答案:
解析:
(一)、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
(二)、饮食和环境因素
长期Hp感染 ,在部分患者可发生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即发展为慢性多灶萎缩性胃炎。饮食中高盐和缺乏新鲜蔬菜水果与胃黏膜萎缩、肠化生以及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三)、自身免疫
壁细胞损伤后其能作为自身抗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而产生相应的壁细胞抗体(PCA)和内因子抗体(IFA),终致壁细胞数减少,胃酸分泌减少,乃至缺失,以及维生素B12吸收不良,导致恶性贫血。
(四)、其他因素
1)、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时,含胆汁和胰液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削弱胃黏膜的屏蔽功能。
2)、酗酒、服用NSAID等药物,刺激性食物导致损伤胃黏膜。

第7题:

简述贫血按发病机制和或病因分类及常见疾病。


正确答案: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一)造血干细胞异常所致
1.再障(AA)
2.纯红细胞再障性贫血(PRCA)
3.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疾病(CDA)
4.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
(二)造血调节异常所导致贫血
1.骨髓基质细胞受损所致贫血
2.淋巴细胞功能亢进所致贫血
3.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所致贫血
4.造血细胞凋亡亢进所致贫血
(三)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
1.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
2.缺铁和铁利用障碍性贫血
红细胞破坏过多贫血;溶血性贫血(HA)
失血性贫血

第8题:

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参考答案: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1)遗传因素。(2)脑部疾病。包括:①颅内感染,如多种脑炎、脑囊虫病等;②脑的发育畸形、脑积水等;③脑血管病;④颅内肿瘤;⑤中毒性脑病;⑥脑外伤,包括产伤、出血等。影响发作的因素:①遗传因素;②环境因素。发病机制:①脑内抑制性机制减弱;②兴奋性突触机制增强;③内源性神经元暴发放电。

第9题:

简述碘缺乏病的主要病因及发病机制。


正确答案: 环境碘缺乏目前被一致公认为是碘缺乏病的主要病因,支持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如下。
(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的饮水、食物以及土壤中,碘均缺乏或不足。调查表明,水碘在5ug/L以下时,随碘含量降低,地方性甲状腺肿患病率急剧增高;水碘在5-40ug/L时,随碘含量增加,患病率缓慢下降;水碘为40-90ug/L时,患病率降至最低,并保持恒定水平。一般情况下,水中碘应保持在10ug/L.
(2)在缺碘地区广泛采用碘盐和碘化油防治后,甲状腺肿患病率和肿大率均显著下降,尿碘水平显著增加,有效地控制了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流行。
(3)国内外学者都进行过用缺碘食料喂养的动物实验,均成功地引起动物实验性甲状腺肿。

第10题:

问答题
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