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住院医师外科

伽玛刀治疗垂体微腺瘤,视神经距肿瘤应超过4mm为安全,为防止视神经损伤。( )

题目

伽玛刀治疗垂体微腺瘤,视神经距肿瘤应超过4mm为安全,为防止视神经损伤。( )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女性,20岁,无有月经,B超显示子宫小于正常,卵巢萎缩,药物治疗无效.核磁共振检查脑垂体微腺瘤.提供几种可能的治疗方法()

A.手术治疗

B.放射治疗

C.药物治疗

D.激素补充疗法

E.伽玛刀治疗


正确答案:ABCDE

第2题:

垂体腺瘤X(γ)刀治疗的适应证是 ( )

A、术后残存或复发

B、垂体微腺瘤

C、视路受量<8Gy

D、肿瘤与视路距离≥5mm

E、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ABCDE

第3题:

γ刀治疗垂体微腺瘤的视神经距离应超过

A.0.4cm

B.1.0cm

C.2.0cm

D.3.0cm

E.4.0cm


参考答案:A

第4题:

脑垂体瘤依据肿瘤大小分为大腺瘤和微腺瘤,下述正确的是()

  • A、大腺瘤和微腺瘤的区分常以2cm为标志
  • B、直径大于1cm为大腺瘤
  • C、直径大于2cm为大腺瘤
  • D、直径小于2cm为微腺瘤
  • E、直径小于1cm为微腺瘤

正确答案:B,E

第5题:

Cushing病的首选治疗方法是( )

A.放射治疗
B.开颅切除垂体微腺瘤
C.激素替代治疗
D.经蝶窦切除垂体微腺瘤

答案:D
解析:
①Cushing病是垂体ACTH亢进所致,可表现为垂体ACTH微腺瘤(80%)、大腺瘤(10%)、无腺瘤(10%)。治疗可首选经蝶窦切除垂体微腺瘤,大部分患者可找到微腺瘤,摘除瘤体后可治愈,仅极少数患者复发。②若经蝶窦手术未能切除垂体微腺瘤,可作一侧肾上腺全切,另一侧肾上腺大部分切除或全切除,之后作激素替代治疗。术后应作垂体放疗。

第6题:

垂体微腺瘤增强后早期为低密度,延迟扫描为等或高密度的原因有哪些()

A.正常垂体无血脑屏障,增强后迅速强化

B.正常垂体血供比肿瘤的丰富

C.正常垂体血供不如肿瘤的丰富

D.肿瘤内造影剂廓清的慢

E.肿瘤内可有微坏死、囊变


答案ABDE

第7题:

问题3:根据肿瘤大小分类,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标准为(提示:头部CT及MRI检查报告:垂体微腺瘤。)


正确答案:
1.<4mm2.≤5mm3.≤10mm4.5mm≤肿瘤≤10mm5.20mm≤肿瘤≤30mm6.30mm≤肿瘤≤40mm

第8题:

患者女性,29岁。因婚后4年未育,闭经溢乳1年余入院。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内分泌检查:血泌乳素300ng/ml。问题1:可引起高泌乳素血症的病理性因素有A、垂体泌乳素腺瘤

B、空泡蝶鞍

C、口服多巴胺受体阻断剂(氯丙嗪等)类药物

D、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E、下丘脑肿瘤

问题2:垂体前叶主要分泌哪些具有生理活性的激素A、加压素

B、泌乳素

C、促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

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问题3:根据肿瘤大小分类,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标准为A、<4mm

B、≤5mm

C、≤10mm

D、5mm≤肿瘤≤10mm

E、20mm≤肿瘤≤30mm

问题4: 提示:头部CT及MRI检查报告:垂体微腺瘤。下列哪项是CT和MRI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可靠征象A、CT示垂体内低密度区

B、MRI示垂体内低信号

C、垂体腺高度超过7mm及垂体柄移位

D、鞍底骨质侵蚀凹陷

E、垂体上缘形状

问题5: 提示:头部CT及MRI检查报告:垂体微腺瘤。目前绝大多数学者主张垂体泌乳素微腺瘤首选的治疗方法是A、经蝶垂体腺瘤手术

B、口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药物治疗

C、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D、翼点入路肿瘤切除

E、额下入路肿瘤切除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ABCDE


问题 2 答案:BCDE【考点】垂体的生理功能


问题 3 答案:C


问题 4 答案:ABCDE


问题 5 答案:B

第9题:

垂体腺瘤为来源于垂体后叶的良性肿瘤。( )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简述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的适应症、注意点、主要并发症。


正确答案: 适应症:
1.垂体腺瘤(功能性微腺瘤尤佳)与视神经的距离大于5mm;
2.垂体腺瘤手术失败或肿瘤残留或肿瘤突发;
3.高龄、身体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
4.拒绝手术或不具备经蝶手术条件。
为获取伽玛刀的良好效果,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精确定位;
2.要选择适合的照射剂量,尤其是肿瘤所接受的边缘(最小)剂量是一重要因素;
3.治疗前要了解肿瘤的大小,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是何种类型的肿瘤。实践证实ACTH、GH、PRL功能性腺瘤的效果较好。
主要并发症: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率在10%-33%左右,一般与定位不精确和剂量过大有关,多在治疗后2月到6月出现短期功能不足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