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住院医师神经外科

男性,36岁,胸痛、反酸、胃灼热、嗳气,多于餐后加重3个月,胃镜检查食管黏膜未见明显异常,最有助于明确诊断的检查是()A、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B、13C脲酶呼气试验C、24小时胃食管pH监测D、24小时心电监测E、腹部B超

题目

男性,36岁,胸痛、反酸、胃灼热、嗳气,多于餐后加重3个月,胃镜检查食管黏膜未见明显异常,最有助于明确诊断的检查是()

  • A、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
  • B、13C脲酶呼气试验
  • C、24小时胃食管pH监测
  • D、24小时心电监测
  • E、腹部B超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典型症状是

A.餐后上腹胀

B.上腹部钝痛

C.吞咽困难

D.嗳气

E.反酸、胃灼热


正确答案:E

第2题:

男性,40岁,胸痛、反酸、烧心。嗳气2个月,胃镜检查食管粘膜未见明显异常,最有助于明确诊断的检查是

A.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

B.C13尿素呼气试验

C.24h胃食管PH监测

D.腹部B超

E.24h心电监测


正确答案:C
解析:该患者考虑为胃食管反流病,内镜检查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最准确的方法,如无典型内镜表现,应进一步作以下检查:24小时食管PH监测、食管滴酸试验、食管测压。食管吞钡x线检查目的主要是排除食管癌等其他食管疾病。

第3题:

男性,40岁,胸痛、反酸、烧心、嗳气2个月,胃镜检查食管黏膜未见明显异常,最有助于明确诊断的检查是()

A.24小时胃食管PH监测

B.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

C.腹部B超

D.24小时心电监测


答案:A

第4题:

患者男性,40岁。因剑突下烧灼感与反酸3个月就诊,反流物呈酸性,胃灼热与反酸常发生在餐后,进食时胸骨后有梗塞感。此种患者最适宜的体位是()

  • A、平卧位
  • B、俯卧位
  • C、侧卧位
  • D、睡时床头抬高
  • E、头低足高位

正确答案:D

第5题:

患者男,40岁。胸痛、反酸、胃灼热、嗳气,多于餐后加重2个月。胃镜检查食管黏膜未见明显异常。最有助于明确诊断的检查是

A.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
B.C脲酶呼气试验
C.24小时胃食管pH监测
D.腹部B超
E.24小时心电监测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该患者"胸痛、反酸、胃灼热、嗳气",最可能的诊断是胃食管反流病。检查方法中,内镜检查是最准确的方法,并能判断程度和分级,但内镜下无反流不能排除胃食管反流病,24小时胃食管pH监测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诊断方法,故C正确;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敏感性不高,主要是排除食管癌等疾病,严重反流时可呈阳性,故不选A;B主要用于检查幽门螺杆菌,故不选;D和E对诊断无意义,故不选。

第6题:

男性,30岁,胸痛、反酸、胃灼热、暖气2个月,胃镜检查食管黏膜未见明显异常,最有助于明确诊断的检查是

A.腹部B超

B.腹部CT

C.24小时胃食管pH监测

D.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

E.埒C一尿素呼气试验


正确答案:C

第7题:

男,40岁,胸痛、反酸、胃灼热、嗳气2个月,胃镜检查食管黏膜未见明显异常,最有助于明确诊断的检查是

A.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

B.13C尿素呼气试验

C.24h胃食管pH监测

D.腹部B超

E.24h心电监测


正确答案:C

第8题:

某患者,女性,23岁,反酸、嗳气1个月,多于餐后加重,胃镜检查食管黏膜未见明显异常,最有助于明确诊断的检查是 ( )

A.13C尿素酶呼气试验

B.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

C.24小时胃食管pH监测

D.腹部B超

E.24小时心电监测患者


正确答案:C
根据题干,该患者“胸痛、反酸、胃灼热、嗳气”,最可能的诊断是胃食管反流病。检查方法中,内镜检查是最准确的方法,并能判断程度和分级,但内镜下无反流不能排除胃食管反流病,24小时胃食管pH监测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诊断方法。

第9题:


患者男,41岁,职业司机,间断上腹胀痛3年,常于餐后加重,冬春季为重,3天前上腹胀痛加重,伴有反酸,嗳气。患者吸烟16年,平均20支/天,经胃镜检查,诊断为“胃溃疡收入院”

该患者饮食护理中,应尽量避免
A.进餐时细嚼慢咽
B.定时定量进餐
C.餐间零食和睡前进食
D.症状加重时以面食为主
E.少食多餐

答案:C
解析:

第10题:

男性,40岁,胸痛、反酸、胃灼热、嗳气2个月,胃镜检查食管黏膜未见明显异常,最有助于明确诊断的检查是().

  • A、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
  • B、13C尿素呼气试验
  • C、24小时胃食管pH监测
  • D、腹部B超
  • E、24小时心电监测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