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安全考试

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基因工程等实验中接触的溴化乙锭(EB)是致癌物质,做实验中不能让药品接触到皮肤上。

题目

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基因工程等实验中接触的溴化乙锭(EB)是致癌物质,做实验中不能让药品接触到皮肤上。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EB是下列何种成分

A、溴化乙锭

B、溴酚蓝

C、甲基蓝

D、丙烯酰胺

E、碘液


参考答案:A

第2题:

白血病MIC分型是结合哪些特点提出的

A、形态学、生物学、细胞遗传学

B、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

C、生物学、形态学、免疫学

D、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形态学

E、形态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


参考答案:B

第3题:

在琼脂糖凝胶电泳时,DNA与溴化乙锭(EB)结合后在紫外光激发下呈

A、紫色

B、橘红色

C、淡蓝色

D、绿色

E、白色


参考答案:B

第4题:

分子生物学的诞生是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学科发展的汇合结果。按研究路线不同,有三个学派对分子生物学有重要贡献,它们是()、()与()。


正确答案:结构学派;生物学派;信息学派

第5题:

EB为( )。

A.溴化乙锭
B.溴酚蓝
C.甲基蓝
D.丙烯酰胺
E.碘液

答案:A
解析:
EB是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的缩写。EB是一种荧光染色剂,可用于琼脂糖凝胶或聚丙烯酰胺凝胶中DNA的观察。

第6题:

临床上诊断淋巴瘤最重要、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手段是

A、骨髓检查

B、组织活检

C、细胞免疫学分型

D、细胞遗传学检查

E、分子生物学检查


参考答案:B

第7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在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方面有哪些改变?


答案:
解析:
90%以上的CML细胞中出现Ph染色体,显带分析为t(9;22)(q34;q11)。9号染色体长臂上的C-ABL原癌基因易位至22号染色体长臂的断裂簇集区(BCR),形成BCR-ABL融合基因。

第8题:

EB所指的物质是

A、溴化乙锭

B、聚丙烯酰胺

C、溴酚蓝

D、载样缓冲液

E、琼脂糖


正确答案:A

第9题:

在遗传学等实验中接触的秋水仙素是致癌物质,实验中可以让少量药品接触到皮肤上。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基因工程等实验中,哪种常见药品是致癌物质?实验中不能让药品接触到皮肤上。()

  • A、单体丙烯酰胺
  • B、甲叉双丙稀酰胺
  • C、溴化乙锭(EB)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