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分操作工

为什么切换式换热器温度工况的调整要以中部温度为准?

题目

为什么切换式换热器温度工况的调整要以中部温度为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返流气体冷端温度的变化,对切换式换热器的温度工况有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 返流气体冷端温度降低,则冷端温差.热端温差均会扩大,不过冷端温差扩大的要小一些.如果冷端温度过低,空气将在冷端某处开始液化,冷端空气温度不再降低.此时,冷端温差将进一步扩大,中部温度降低.冷端温差进一步扩大的原因是返流气体通过冷端时温度不断回升,而空气部分液化后温度几乎不变所致.这既不利于自清除,又增加了热端的冷损
返流气体的冷端温度升高时,则热端温差会减小,中部温度回升,正流空气的冷端温度也升高,使二氧化碳有可能析出不干净,自清除也难以保证。

第2题:

返流气体冷端温度的变化,对蓄冷器(或切换式换热器)的温度工况有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 返流气体冷端温度的变化,对蓄冷器(或切换式换热器)的温度工况有着直接的影响。
返流气体冷端温度降低,则冷端温差、热端温差均会扩大,不过冷端温差扩大得要小一些。如果冷端温度过低,空气将在冷段某处开始液化,冷端空气温度不再降低。此时,冷端温差将进一步扩大,中部温度降低。冷端温差进一步扩大的原因是返流气体通过冷端时温度不断回升,而空气部分液化后温度几乎不变所致。这既不利于自清除,又增加了热端的冷损。
返流气体的冷端温度升高时,则热端温差会减小,中部温度回升,正流空气的冷端温度也升高,使二氧化碳有可能析出不干净,自清除也难以保证。

第3题:

板式换热器温度的调整要以冷端温度为基础。()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为什么蓄冷器(或切换式换热器)在切换时需要均压?


正确答案: 切换式换热器(或蓄冷器)中的空气与污氮通道是周期性地进行切换的。切换前原来走空气的通道压力为0.56~0.6MPa,而走污氮的通道压力为0.12~0.13MPa。均压就是通过均压阀,使两条通道在交换前压力均衡,平均为0.33~0.36MPa。
均压是为了使切换后空气进入原先走污氮的通道时的冲击减轻,以免损坏设备。并且可使升压速度加快,能很快达到0.56~0.6MPa就向下塔送气。此外,切换前走空气的通道排出一部分空气,可以减少切换后的放空损失和消减放空噪声。
均压时间(均压阀开启持续时间的长短)与换热器的容积大小及管道、阀门的阻力有关,一般在1s左右。对较小的空分装置也可不均压。

第5题:

蓄冷器(或切换式换热器)采用中部抽气或增加一股环流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保证蓄冷器(或切换式换热器)不被水分和二氧化碳的冻结物所堵塞,就必须把冷端温差控制在保证自清除的最大允许温差范围内。影响冷端温差的主要因素是返流气量与正流空气量的比值(空气进装置的温度和冷端污氮的温度也会有影响,但是在正常情况下是基本不变的)。根据物料平衡,在无液态产品时,总的返流气量与正流气流量是相等的。但是,正流空气因为压力高,它的比热容要比低压返流气体大,所以它的温度变化范围比返流气体温升要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热端温差满足了要求(一般定为2~3℃),则冷端温差会很大。它将超过保证自清除的最大允许温差,而且不能把空气冷却到接近液化温度(约-172℃)。例如,KFD-41000型空分设备经热平衡计算,若热端温差为2℃,冷空气温度只能降到-165℃,冷端温差达9.5℃(冷端污氮进口温度维持在-175℃),远远超过规定的3℃。因此,必须采取某些措施增加返流气体量(即增大冷量)。如果在冷段增加一股环流气体(或在蓄冷器中部抽出一部分正流空气,在冷段亦相当于增加了返流气体量),这样才能把空气冷却到更低的温度,使冷端温差低于控制值。
蓄冷器的中部抽气经二氧化碳吸附器去膨胀机作为膨胀空气,其量约占加工空气量的8%~16%,抽气温度在-90~-130℃之间。因为自清除发生困难是在此温度范围以下,即蓄冷器的冷段。中抽口以上(热段)的正流空气与返流气体量基本上是相等的。
环流气体一般是来自下塔的洗涤空气,或直接引自冷端出来的低温空气。在切换式换热器的环流通道或蓄冷器的盘管内被复热。环流出口温度主要考虑切换式换热器(或蓄冷器)的热平衡和自清除的要求,还与流程设计、膨胀量、机前温度等因素有关。环流量约占加工空气量的10%~15%,环流出口温度一般是-100~-120℃。
调节环流量(或中抽量)的大小,是实际操作中控制冷端温差和中部温度的主要手段。

第6题:

板式换热器温度的调整要以()温度为基础。

  • A、冷端
  • B、热端
  • C、中部
  • D、出塔气体

正确答案:C

第7题:

可逆式换热器中部温度的调整只通过调氧-1,2,3,4,5,6手动进行调节。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板式换热器中部温度升高的原因()、()。


正确答案:进塔空气温度升高;正返气流比例失调

第9题:

为什么在积液阶段往住会出现切换式换热器过冷,膨胀机后温度过低,如何防止?


正确答案: 在积液阶段,为了加速液体的积累,需要发挥膨胀机的最大制冷潜力,将几台膨胀机全量运转。为了不使膨胀机温度过低,采用加大中抽或环流的办法来提高机前温度。但往往事与愿违,随着中抽或环流量的不断增加,环流温度越来越低,切换式换热器冷端越来越冷,膨胀机前温度仍无法提高,最后失去了调节手段,造成了被动的局面。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在积液前没有对中抽或环流量进行适当限制;液化器接通过晚,或液化器的液化效果不良;主冷没有预先冷透,从而造成在积液阶段无法将冷量转移到塔内,而切换式换热器显得冷量过剩,出现过冷。在此阶段,如果空气的液化量越大,就越有利于膨胀机制冷能力的发挥,才可加快液体的积累。其操作要领是:
1)在液空出现之前,中抽或环流量要适当,需留有相当的调节余地。一般中抽温度以不低于-100℃为宜。
2)液空出现前后要尽快把主冷冷透,以便液空出现后能尽快出现液氧。不致因液空节流到上塔又很快蒸发。
3)在切换式换热器的温度工况基本建立,其他设备也基本上冷却完毕的情况下,要及时接通液化器,回收冷量,防止冷端过冷,热端温差扩大。
4)在液氧出现后,应设法减少液体的蒸发。例如适当关小氧流量,提高上塔压力;提高液氮、液氧纯度,以缩小主冷温差。
当出现切换式换热器过冷,膨胀机温度过低时,可停一台膨胀机,减少产冷量。这时中抽或环流量会自动减少,从而使中部温度提高。待冷好主冷,中部温度提高后,再将膨胀机开动起来。
如果中抽或环流温度比规定值不是低很多,也可采取机前节流的方法来减少制冷量,提高机后温度。或将一部分冷量用来冷却吸附器等。

第10题:

为什么改变环流量(或中抽量)能调整切换式换热器(或蓄冷器)的温度工况,调整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正确答案: 调整切换式换热器(或蓄冷器)的温度工况主要是调整中部温度,并使它们尽可能地保持较小的偏差。用改变环流量(或中抽量)来调整中部温度是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有效的方法。
环流是在切换式换热器(或蓄冷器)冷段增加的一股返流气体,改变环流量就改变了冷段正、返流气体流量的比例关系。增加环流气量时,冷段的冷量相对增加,可把空气冷却到更低的温度,因此冷端空气温度降低,冷端温差减小。由于环流空气放出的冷量增加,冷段返流气体放出的冷量相应地要减少些,热端返流气体温度随之降低,热端温差增大。正、返流气体在中部的温度都要降低,但因热段返流气量没有增加,故空气在中部温度的降低量比返流气体温度的降低量要小,所以正、返流气体在中部的温差会增大。这一点与用改变返流气量的方法来调整温度工况产生的效果不同。减少环流气量时,情况与上述相反,冷端温差增大,热端温差减小,中部温度升高,中部温差减小。
中部抽气是从蓄冷器中部抽出一部分正流空气作为膨胀空气,使冷段通过的空气量减少,相当于增大返流气量。增加或减少中抽量与增加或减少环流量对温度工况的影响相同,不再重述。
在调整切换式换热器(或蓄冷器)中部温度的时候,要注意到环流量(或中抽量)的变化对其他温度工况的影响。加大环流量将导致冷端温差减小,中部温度下降,热端温差扩大。所以,加大环流量存在一个上限,即要避免冷端空气出现液化,热端冷损增加。减少环流量将导致冷端温差扩大、中部温度上升。所以,减少环流量也存在一个下限,要避免二氧化碳在冷段的冻结。
此外,在改变环流量的分配时,要避免引起环流总量的变化,必要时应辅以调整旁通气量。若在运转中发现切换式换热器各单元中部温度均偏低、冷端温差偏小,热端温差偏大时,说明环流总量过大,应适当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