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分操作工

问答题切换式换热器的中部温度怎样调整?

题目
问答题
切换式换热器的中部温度怎样调整?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返流气体冷端温度的变化,对切换式换热器的温度工况有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 返流气体冷端温度降低,则冷端温差.热端温差均会扩大,不过冷端温差扩大的要小一些.如果冷端温度过低,空气将在冷端某处开始液化,冷端空气温度不再降低.此时,冷端温差将进一步扩大,中部温度降低.冷端温差进一步扩大的原因是返流气体通过冷端时温度不断回升,而空气部分液化后温度几乎不变所致.这既不利于自清除,又增加了热端的冷损
返流气体的冷端温度升高时,则热端温差会减小,中部温度回升,正流空气的冷端温度也升高,使二氧化碳有可能析出不干净,自清除也难以保证。

第2题:

返流气体冷端温度的变化,对蓄冷器(或切换式换热器)的温度工况有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 返流气体冷端温度的变化,对蓄冷器(或切换式换热器)的温度工况有着直接的影响。
返流气体冷端温度降低,则冷端温差、热端温差均会扩大,不过冷端温差扩大得要小一些。如果冷端温度过低,空气将在冷段某处开始液化,冷端空气温度不再降低。此时,冷端温差将进一步扩大,中部温度降低。冷端温差进一步扩大的原因是返流气体通过冷端时温度不断回升,而空气部分液化后温度几乎不变所致。这既不利于自清除,又增加了热端的冷损。
返流气体的冷端温度升高时,则热端温差会减小,中部温度回升,正流空气的冷端温度也升高,使二氧化碳有可能析出不干净,自清除也难以保证。

第3题:

什么是切换式换热器?


参考答案:是指冷热流体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周期性的进行交替工作的换热器。

第4题:

蓄冷器(或切换式换热器)采用中部抽气或增加一股环流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保证蓄冷器(或切换式换热器)不被水分和二氧化碳的冻结物所堵塞,就必须把冷端温差控制在保证自清除的最大允许温差范围内。影响冷端温差的主要因素是返流气量与正流空气量的比值(空气进装置的温度和冷端污氮的温度也会有影响,但是在正常情况下是基本不变的)。根据物料平衡,在无液态产品时,总的返流气量与正流气流量是相等的。但是,正流空气因为压力高,它的比热容要比低压返流气体大,所以它的温度变化范围比返流气体温升要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热端温差满足了要求(一般定为2~3℃),则冷端温差会很大。它将超过保证自清除的最大允许温差,而且不能把空气冷却到接近液化温度(约-172℃)。例如,KFD-41000型空分设备经热平衡计算,若热端温差为2℃,冷空气温度只能降到-165℃,冷端温差达9.5℃(冷端污氮进口温度维持在-175℃),远远超过规定的3℃。因此,必须采取某些措施增加返流气体量(即增大冷量)。如果在冷段增加一股环流气体(或在蓄冷器中部抽出一部分正流空气,在冷段亦相当于增加了返流气体量),这样才能把空气冷却到更低的温度,使冷端温差低于控制值。
蓄冷器的中部抽气经二氧化碳吸附器去膨胀机作为膨胀空气,其量约占加工空气量的8%~16%,抽气温度在-90~-130℃之间。因为自清除发生困难是在此温度范围以下,即蓄冷器的冷段。中抽口以上(热段)的正流空气与返流气体量基本上是相等的。
环流气体一般是来自下塔的洗涤空气,或直接引自冷端出来的低温空气。在切换式换热器的环流通道或蓄冷器的盘管内被复热。环流出口温度主要考虑切换式换热器(或蓄冷器)的热平衡和自清除的要求,还与流程设计、膨胀量、机前温度等因素有关。环流量约占加工空气量的10%~15%,环流出口温度一般是-100~-120℃。
调节环流量(或中抽量)的大小,是实际操作中控制冷端温差和中部温度的主要手段。

第5题:

可逆式换热器中部温度的调整只通过调氧-1,2,3,4,5,6手动进行调节。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板式换热器温度的调整要以()温度为基础。

  • A、冷端
  • B、热端
  • C、中部
  • D、出塔气体

正确答案:C

第7题:

主热交换器(非切换式板栩换热器)与切换式换热器相比有什么优点? 


正确答案: 非切换式板翅换热器就是指该换热器的所有通道,包括空气、氧、氮和污氮的通道都是不随时间改变,且稳定流动的多股流的换热设备。一般用在分子筛的低压流程上,也有用在中压流程上。它是空分设备中最主要的换热器,也通称为主热交换器。
通道内的气体不切换,因此在设计上可以取较高的流速,使传热系数提高,而且截面的传热温差也不受自清除条件的限制。为了减少热端冷量不完全回收损失,因此热端温差仍取得较小值(2~3℃)。而冷端温差因不受自清除限制,可取得比切换式换热器的冷端温差大得多。所以在这种流程中可不设置液化器,而是尽量使上塔出来的纯氮和污氮用过冷器来回收冷量。液化器的任务由该换热器的冷段来完成。入塔空气的含湿量由精馏系统根据塔的热平衡来确定的。
由于主热交换器的传热温差比切换式换热器大,传递同样的热量所需的传热面积可以减小,所以非切换式板翅换热器的长度一般要比切换式换热器短。板式单元的长度约为5.4m,而切换式换热器长度需要6m。
由于装置内设备简单,冷损较小,换热器的中抽温度一般可以取得较高,或与长板式切换式换热器的环流温度差不多。
板翅式换热器单元的截面积因流速提高而可以比切换式换热器小。所以对同样的设备,非切换式板翅换热器的质量要轻,而且它的配管简单,操作方便,设备启动快,获得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第8题:

板式换热器中部温度升高的原因()、()。


正确答案:进塔空气温度升高;正返气流比例失调

第9题:

简述切换式换热器切换原理?


正确答案: 切换是通过装在切换式换热器管道上的切换阀及装在冷端管道上的自动阀组来实现的。切换阀的切换严格按照一定顺序进行。

第10题:

为什么在积液阶段往住会出现切换式换热器过冷,膨胀机后温度过低,如何防止?


正确答案: 在积液阶段,为了加速液体的积累,需要发挥膨胀机的最大制冷潜力,将几台膨胀机全量运转。为了不使膨胀机温度过低,采用加大中抽或环流的办法来提高机前温度。但往往事与愿违,随着中抽或环流量的不断增加,环流温度越来越低,切换式换热器冷端越来越冷,膨胀机前温度仍无法提高,最后失去了调节手段,造成了被动的局面。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在积液前没有对中抽或环流量进行适当限制;液化器接通过晚,或液化器的液化效果不良;主冷没有预先冷透,从而造成在积液阶段无法将冷量转移到塔内,而切换式换热器显得冷量过剩,出现过冷。在此阶段,如果空气的液化量越大,就越有利于膨胀机制冷能力的发挥,才可加快液体的积累。其操作要领是:
1)在液空出现之前,中抽或环流量要适当,需留有相当的调节余地。一般中抽温度以不低于-100℃为宜。
2)液空出现前后要尽快把主冷冷透,以便液空出现后能尽快出现液氧。不致因液空节流到上塔又很快蒸发。
3)在切换式换热器的温度工况基本建立,其他设备也基本上冷却完毕的情况下,要及时接通液化器,回收冷量,防止冷端过冷,热端温差扩大。
4)在液氧出现后,应设法减少液体的蒸发。例如适当关小氧流量,提高上塔压力;提高液氮、液氧纯度,以缩小主冷温差。
当出现切换式换热器过冷,膨胀机温度过低时,可停一台膨胀机,减少产冷量。这时中抽或环流量会自动减少,从而使中部温度提高。待冷好主冷,中部温度提高后,再将膨胀机开动起来。
如果中抽或环流温度比规定值不是低很多,也可采取机前节流的方法来减少制冷量,提高机后温度。或将一部分冷量用来冷却吸附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