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工考试

写出两种次氯酸盐漂白的影响因素()和()

题目

写出两种次氯酸盐漂白的影响因素()和()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有效氯用量;PH值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高得率浆连二亚硫酸盐漂白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漂白原理:连二亚硫酸盐能还原纸浆木素中的苯醌结构、松柏醇(双键)结构,使之变成无色的产物。本身氧化成亚硫酸盐,亚硫酸氢盐本身也能破坏与苯环共轭的双键。
影响因素:
(1)Na2S2O4用量:0.25%-1.0%。PH值:4.5-6.5之间(5.5-6.0之间效果更好)。
(2)螯合剂:STPP,EDTA,DTPA。
(3)浆浓:3%-5%。
(4)温度:45-60℃。
(5)时间:30-60min。

第2题:

试述高得率浆过氧化氢漂白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原理:过氧化氢漂白机械浆和化学机械浆主要是靠H2O2离解生成的氢过氧阴离子(HOO—),使纸浆中的发色基团退色,从而提高浆料的白度。
提高白度的原理:破坏或减少双键和羰基等发色基团。
影响因素:
(1)制浆方法:SGW>PGW>CTMP>TMP>RMP。
(2)H2O2用量:1%-3%(若为两段漂:第一段2%-2.5%;第二段1.5%-2.0%)。
(3)NaOH、Na2SiO3用来控制合适的PH值,初始PH:10.5-11,终点PH:9.0-9.5。
(4)漂白浓度:4%-35%,浆浓升高,漂白剂浓度相应增大,反应速度加快,节约蒸汽,提高白度。机械浆多用高浓(25%-35%),化学浆多用中浓(10%-15%)。
(5)螯合剂预处理:EDTA,DTPA,STPP。
(6)漂白温度和时间:低温(35-44℃),中或高碱度,长时间(4-6h);中温(60-79℃),中等碱度,中等时间(2-3h);高温(93-98℃),低碱度,短时间(5-20min)。

第3题:

影响医疗安全的因素,有____因素和____因素两种。


参考答案:医源性|非医源性

第4题:

漂白粉及无机氧化性物质中的亚硝酸盐、亚氯酸盐、次亚氯酸盐可以与其他氧化性物质混装。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影响奥氏体化的因素?(写出2种)


正确答案: 1)钢的化学成份:合金元素增加奥氏体化时间;(占50%)
2)加热温度:温度越高,元素扩散速度提高奥氏体化时间缩短。(占40%)

第6题:

纸浆次氯酸盐漂白时为何PH值要控制在碱性范围内?试从纤维素的氧化反应说明之。


正确答案: 次氯酸盐与纤维素的反应,一般说有三种:一是纤维素的某些羟基氧化成羰基,二是羰基进一步氧化成羧基,三是降解为含有不同末端基的低聚糖甚至单糖及相应的糖酸和简单的有机酸。三种氧化反应的速度取决于PH。PH高些,羰基氧化成羧基的速度大于羰基形成的速度,PH为6~7时,羰基形成的速度快于被氧化成羧基的速度。纤维素氧化降解的结果,导致漂白浆α-纤维素含量减少,黏度下降,铜值和热碱溶解度增加,致使纸浆强度下降和返黄。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形成的羰基多,易造成纸浆的返黄。因此,应绝对避免在中性条件下进行漂白。

第7题:

写出系统的可用率公式以及影响其的因素?


正确答案:可用率是用来描述整个系统的可靠性的。公式为:可用率[运行时间/(运行时间+停用时间)]%(其中停用时间包括故障和维修时间)。影响可用率的重要因素有:设备的质量、维护检修情况、环境条件、电源供电可靠性及其备用程度等。

第8题:

影响文件安全的因素只有两种,分别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参考答案:错误

第9题:

试述次氯酸盐漂白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原理:
①次氯酸盐与木素的反应:次氯酸盐在漂白的过程中,主要是攻击苯环的苯醌结构,也攻击侧链的共轭双键,OCl-与木素的反应是亲核加成反应,即次氯酸盐阴离子对醌型和其他烯酮结构的亲核加成,随后进行重排,最终被氧化降解为羧酸类化合物和二氧化碳。
②次氯酸盐与碳水化合物的反应:次氯酸盐是强氧化剂,如在中性或酸性条件下,则形成的次氯酸是更强的氧化剂,对碳水化合物有强烈的氧化作用。次氯酸盐漂白时纤维素的氧化反应:在碱性介质中,C2、C3和C6上的羟基氧化成羰基后,很快继续氧化为羧基,但在酸性介质中,C2和C3上形成羰基的速率比羰基氧化成羧基的速度大得多。同时,在酸性和中性介质中,糖苷键易氧化断裂形成具有葡萄糖酸末端基和阿拉伯糖末端基的纤维素。
影响因素:
①有效氯用量;
②PH;一般控制漂初PH在11~12,漂终PH应在8.5以上。
③浆浓;约6%~20%。
④温度;一般控制在35~40℃。
⑤时间;次氯酸盐单段漂时间一般为1~3h。

第10题:

影响稳定塔的操作因素有哪些?具体写出其影响。


正确答案: 塔底温度,塔顶压力,回流比,进料位置。
塔底温度:温度以保证产品质量合格为主调节塔底温度。
塔顶压力:塔顶压力以控制塔顶产品完全冷凝为主,使操作压力高于液化气在冷后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有利于减少不凝气。
回流比:保证精馏效果实现的液相条件,按一定回流比操作是精馏塔的特点。
进料位置:进料位置对精馏效果也有影响,进料位置高,精馏效果差,反之塔底重沸器负荷大。总的原则是进料温度高时使用下进料口;进料温度低时,使用上进料口;夏季开下口,冬季开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