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考试压力容器作业

简述钢焊缝气孔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题目

简述钢焊缝气孔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钢焊缝常见的外部缺陷及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本题答案:(1)咬边产生原因:电流太大,运条速度太小,电弧过长,摆动不合理。直流焊的磁偏吹。立、横、仰焊也会加剧咬边。
(2)焊瘤:焊接规范过强、熔化过快、焊条质量欠佳及操作不当。
(3)凹坑:多是由于收弧时焊条未作短时间停留造成的。
(4)未焊满:填充金属不足。
(5)烧穿:电流过大,速度太慢,电弧在焊缝处停留过久。工件间隙太大钝边太小也容易出现烧穿现象。
(6)其他表面缺陷:成形不良,错边,塌陷,表面气孔及弧坑缩孔,各种焊接变形。

第2题:

简述气孔的产生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


参考答案:气孔是焊接过程中,熔池金属中的气体在金属冷却以前未能来得及逸出而残留下来在焊缝金属内部或表面所形成的空穴。气孔的存在首先会影响焊缝的致密性,其次将减少焊缝的有效面积,因而降低了焊缝的力学性能。此外,气孔对结构的动载强度和疲劳强度也有明显的影响。防止气孔产生(消除产生气孔的各种来源):正确选材;仔细清除焊件表面上的脏物,在焊缝两侧20~30mm范围内都要进行除锈;焊丝、焊条、焊剂要清洁,并按规定烘干焊条或焊剂;焊条或焊剂要合理存放、防止受潮。

第3题:

奥氏体不锈钢易产生热裂纹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本题答案:产生焊接热裂纹原因:低熔点共晶体和焊接内应力防止方法:1)采用双相组织焊条;2)减少母材和焊缝的含碳量;3)严格控制焊接规范在工艺上采用碱性焊条小电流、快速焊,收尾时尽量填满弧坑及采用氩弧焊打底等措施。减小熔合比,强迫冷却等。

第4题:

焊缝中产生气孔的原因?


正确答案: 有两方面:1)受到气体和合金成份的影响;2)受到焊接工艺的影响。

第5题:

简述气孔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方法?


正确答案: 产生原因:铁锈和水分、焊接方法、焊条种类、电流种类和极性、焊接工艺参数。
防止方法:
1.对手弧焊焊缝两侧各10mm,埋弧自动焊20mm内,仔细清除焊件表面上的铁锈等污物;
2.焊条、焊剂在焊前按规定严格烘干,并存放于保温桶中,做到随用随取;
3.采用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使用碱性焊条焊接时,一定要短弧焊。

第6题:

简述粘釜产生原因、危害及防止措施。


参考答案:粘釜原因:物理因素:吸附作用;化学因素:粘附作用。
危害:
(1)传热系数下降;
(2)产生“鱼眼”,使产品质量严重下降;
(3)需要清釜,非生产时间加长。
防止措施:
(1)釜内金属钝化;
(2)添加水相阻聚剂;
(3)釜内壁涂极性有机物;
(4)采用分子中有机成分高的引发剂;
(5)提高装料系数,满釜操作。

第7题:

防止钢结构焊缝产生( )措施之一是控制焊缝的化学成分。

A.冷裂纹
B.热裂纹
C.气孔
D.弧坑缩孔

答案:B
解析:
防止钢结构焊缝产生热裂纹措施之一是控制焊缝的化学成分

第8题:

钢焊缝气孔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本题答案:原因有母材或填充金属表面有锈、油污等,焊条及焊剂未按规定温度烘干
防止措施:⑴、清除焊丝、坡口及其附近的油污、铁锈、水分和杂物。⑵、采用碱性焊条并按规定烘干。⑶、采用直流反接并用短弧焊。⑷、焊前预热。⑸、采用偏强的焊接规范焊接。

第9题:

钢与镍及其合金焊接时的主要问题是()

  • A、焊缝容易产生气孔
  • B、焊缝容易产生热裂纹
  • C、焊缝容易产生气孔和热裂纹

正确答案:C

第10题:

电弧焊中,防止焊缝气孔的工艺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防止焊缝气孔的工艺措施:
1)焊条和焊剂保持干燥,使用前按规定进行烘干。
2)焊丝和焊件表面保持清洁,不得有水、油污、铁锈。
3)正确选择焊接规范,如焊接电流不易过大,焊接速度应适当等。
4)采用正确的焊接方法,使用碱性焊条,短弧焊接减小焊条摆动幅度,减慢运条速度,控制引起弧和收弧等。
5)控制焊件装配间隙不应过大。
6)不使用药皮开裂、剥落、变质、偏心及焊芯锈蚀的焊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