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考试压力容器作业

简述冷裂纹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题目

简述冷裂纹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粘釜产生原因、危害及防止措施。


参考答案:粘釜原因:物理因素:吸附作用;化学因素:粘附作用。
危害:
(1)传热系数下降;
(2)产生“鱼眼”,使产品质量严重下降;
(3)需要清釜,非生产时间加长。
防止措施:
(1)釜内金属钝化;
(2)添加水相阻聚剂;
(3)釜内壁涂极性有机物;
(4)采用分子中有机成分高的引发剂;
(5)提高装料系数,满釜操作。

第2题:

简述连铸表面横裂纹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正确答案: 产生的原因:由于振幅大,频率低,负滑动时间长而使得振动痕迹如深,较深的振动痕迹在二次冷却过程中以及铸坯矫直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形成了横向裂纹。
防止措施:减少振幅,提高频率,缩短负滑动时间。

第3题:

奥氏体不锈钢易产生热裂纹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本题答案:产生焊接热裂纹原因:低熔点共晶体和焊接内应力防止方法:1)采用双相组织焊条;2)减少母材和焊缝的含碳量;3)严格控制焊接规范在工艺上采用碱性焊条小电流、快速焊,收尾时尽量填满弧坑及采用氩弧焊打底等措施。减小熔合比,强迫冷却等。

第4题:

铝及铝合金焊前必须仔细清理焊件表面的原因是,为了防止产生()。

  • A、热裂纹
  • B、冷裂纹
  • C、气孔
  • D、烧穿

正确答案:C

第5题:

简述焊接结构中氢致延迟裂纹(俗称“冷裂纹”)的防止措施。


正确答案: 1.选用碱性焊条或焊剂,减少焊缝金属中的氢含量,提高焊缝金属塑性。
2.焊前清理一定要严格,焊条、焊剂要烘干,焊缝坡口及附近母材要去除油、水、锈,减少氢的来源。
3.工件焊前预热,焊后缓冷,可降低焊后冷却速度,避免产生淬硬组织,并可减少焊接残余应力。
4.采取减少焊接应力的工艺措施,如对称焊、小热输入量的多层多道焊等。
5.焊后立即进行去氢处理,加热到250℃,保温2~6小时,使焊缝金属中的氢扩散并逸出金属表面;
6.焊后进行消除应力退火处理。

第6题:

冷裂纹防止措施应当从降低扩散氢含量、改善组织和降低焊接应力等方面来防止冷裂纹的产生。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简述冷裂纹产生的原因。


正确答案: 冷裂纹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焊件本身具有较大的淬硬倾向,焊接熔池中的溶解了多量的氢以及焊接接头在焊接过程中产生了较大的拘束应力。

第8题:

冷裂纹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本题答案:产生原因:氢、淬硬组织、焊接应力。防止措施:(1)焊前预热和焊后缓冷;(2)减少氢的工艺措施:焊前将焊条焊剂按规定烘干,在100-150ºC下保存随用随取。清理坡口边缘的油、水、锈干净。
(3)选用碱性低氢型焊材;(4)选用合理的焊接顺序,多层多道焊,采取锤击焊缝以减少拘束应力。
(5)焊后及时进行消氢处理;(6)焊后热处理。

第9题:

简述缩松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正确答案: 出现在呈糊状凝固方式的合金中或断面较大的铸件中,被树枝状晶体分隔开的液体区难以得到补缩所致。
措施:
(1)尽量选用凝固区域小的合金或共晶合金。
(2)增大铸件的冷却速度,使铸件以逐层凝固方式进行凝固。
(3)加大结晶压力。

第10题:

防止冷裂纹产生的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焊前预热;
(2)、焊后热处理;
(3)、正确选择火焰;
(4)、焊前清除干净杂质;
(5)、采取设计和工艺措施,减少结构的拘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