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知识竞赛

PM2.5对水循环的影响是什么?

题目

PM2.5对水循环的影响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采矿对水循环的影响。


正确答案: 井采:地下水在采矿的巷道的基础上出现滴、渗、漏、涌进入采空区进而形成矿坑水,地下水被疏干,进而地表水下渗,并造成地下积水,并造成水污染。地下水体本作为河床沟道基流的正常横向运动变成不正常的垂向运动。
露天开采:重塑地貌,产流汇流,地下水层较高时不宜进行露采,必须进行地下水疏干。

第2题:

PM2.5能影响成云和降雨过程,间接影响着气候变化。()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A

第3题:

锅炉水循环的倍率越大,水循环就越()

  • A、危险
  • B、可靠
  • C、无影响

正确答案:B

第4题:

PM2.5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有哪些?


正确答案:PM2.5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直接效应主要指PM2.5通过散射和吸收太阳辐射,改变到达地球表面的辐射量,从而改变地面气温的效应。间接效应主要指PM2.5作为云凝结核改变云的反照率、生命期等性质,进而影响云的生消过程和降水的效应。有研究发现,由于黑碳气溶胶的存在,南非地区气溶胶总直接辐射强迫可达到+2W/m2,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的北极地区也存在+0.4W/m2的气溶胶总直接辐射强迫。硫酸盐气溶胶直接和间接辐射效应都使大气层产生负的辐射强迫,使地面气温下降。间接效应的引入,加剧了辐射强迫和地面降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过程。还有一些学者发现,如果黑碳气溶胶与硫酸盐气溶胶以内部混合方式存在,黑碳气溶胶的光学吸收作用会得到更大的增强,进而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更大程度地削弱硫酸盐等气溶胶负的辐射强迫作用。

第5题:

秸秆及落叶的焚烧对PM2.5有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生物质燃烧源是指各种农作物和植物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源,主要包括农田秸秆焚烧、森林大火、草原大火。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农田秸秆焚烧是我国PM2.5的重要来源之一。秸秆是指玉米、谷子、小麦、稻子等农作物收割完之后留在田地里的茎杆。农作物秸秆中含有氮、磷、钾、碳、氢、硫等多种元素,这些元素在焚烧时能够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等污染物,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发生。尤其是刚收割的秸秆尚未干透,经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污染物量更多。此外,秸秆焚烧形成大量的烟雾,导致能见度大大降低,严重干扰了正常的交通运输,容易引发交通事故,还会影响飞机的正常起飞和降落。类似于农田秸秆焚烧,在城市地区,焚烧植物落叶也是导致局部大气污染的原因之一。

第6题:

生产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包含突变性、()、不规则性。


正确答案:渐变性

第7题:

PM2.5对人体呼吸系统的影响?


正确答案:进入肺部的PM2.5长期作用,可使局部支气管的通气功能下降、细支气管和肺泡的换气功能丧失。吸附着有害气体的PM2.5可以刺激或腐蚀肺泡壁,长期作用可使呼吸道防御机能受到损害,发生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等。

第8题:

水循环的外因什么?内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的作用,内因是水的物理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第9题:

人类对水循环有什么不利影响?


正确答案: 人类对水循环的不利影响有:
(1)植被破坏削弱了降水到达地面后的入渗过程,减小了土壤的库容,导致了水土流失及江河下游的季节性旱涝。
(2)围湖造田以及排干沼泽、冬水田、低湿地等,使地表的蓄水、调洪、供水功能减弱,引起地区性的旱涝加剧。
(3)兴建大型的截流、蓄水、引水、灌溉工程,可改变整个流域的水平衡和水环境,导致相应的生态演替。同时,由此引起局部地下水位升降,可使流域不同部分盐渍化、沼泽化和干旱化同时出现。
(4)过度开采地表和地下储水库,使江河干涸,地下水位出现“漏斗”、海水入侵等异常现象。
(5)巨大的人类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消耗导致库存从自然库向人工库转移,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界的水分循环过程和分布格局。
(6)工业生产“三废”物质排放、生活污水排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等进一步导致了水体理化性质改变与水质下降,进而改变了水循环过程和效率,造成了水资源危机。

第10题:

柴静拍摄的《穹顶之下》引发了市民对雾霾的高度关注,造成雾霾的首要污染物是PM2.5,关于PM2.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M2.5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
  • B、造成PM2.5的主要原因是餐厨油烟
  • C、PM2.5可直接吸入肺部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