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从业人员知识竞赛

试述瘀血的概念、形成原因和证候的共同特点。

题目

试述瘀血的概念、形成原因和证候的共同特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概念: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和血运不畅阻滞在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
形成:一是气虚,血行无力;气滞,血行不畅;血寒,寒凝血滞;血热,血与热互结等,使血行不畅而凝滞。二是外伤,络伤血溢;气虚,气不摄血;血热,热迫血妄行等原因,造成离经之血积存于体内。
共同特点:疼痛,其性质刺痛,部位固定为移,拒按,夜间痛甚。外伤性的肿块局部青紫肿胀,体内肿块,成为症积固定不移。出血,血色紫暗,伴有血块。望诊、脉诊方面,口唇爪甲青紫,舌质有瘀斑点,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脉细涩结代。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阴偏衰病机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和病理表现。


正确答案:阴偏衰,即阴虚,指人体之阴气不足,精血津液亏耗,滋润、宁静、潜降、成形和制约阳热功能减退,阴不制阳,因而出现燥、热、升、动和化气太过等阳偏亢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不足,以及阳相对亢盛的虚热证。其形成原因,多由阳邪伤阴,或因五志过极化火伤阴,或久病伤阴等所致。其病理表现为阴偏衰时主要表现为机体制约阳热的功能、滋润功能与宁静功能减退,从而出现虚热、干燥及虚性兴奋等症。如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颧红升火,咳血或消瘦等症,则为肺阴虚火旺之症;若见眩晕耳鸣,或遗精,或性欲亢进,腰膝酸软,失眠多梦,舌红、脉细数等症,则又是肾阴虚阳亢之病理表现。阴气不足,可见于五脏六腑。如肺阴、脾阴、胃阴、心阴、肝阴和肾阴皆可发生亏虚的病变。但一般以肾阴亏虚为主。阴气一般由精血津液中属阴的部分化生,故阳热亢盛、耗津而致阴气不足,而津液大伤又可致阴气化生无源而亏虚,阴不制阳,发为虚热。

第2题:

试述疫气的概念、传播途径、致病特点及流行原因。


参考答案:疫气,泛指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在中医文献中,疫气又称为“疠气”、“疫疠之气”、“戾气”、“异气”、“杂气”、“乖戾之气”等。
疫气的传播途径:疫气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染,多从口鼻侵入人体,或随饮食入里,或蚊叮虫咬,或通过血液途径,或由性传播而致病。
疫气的性质及致病特点:①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疫气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这是疫气有别于其他病邪的最显著特征。处在疫气流行的地区的人群,无论男女老少,体质强弱,只要接触疫气的,都可能发生疫病。②特异性强,症状相似:一种疫气只能导致一种疫病发生,所谓“一气一病”;疫气对机体作用部位具有一种特异的亲和力,即具有特异性定位的特点;因此,每一种疫气所致之疫病,均有较为相似的临床特征和传变规律。③发病急骤,病情危笃:疫气多属热毒之邪,其性疾速迅猛,故其致病具有发病急骤,来势凶猛,变化多端,病情险恶的特点,发病过程中常出现热盛、伤津、扰神、动血、生风等临床表现。
疫气发生和疫病流行的原因:①气候反常。②环境污染和饮食不洁。③预防隔离工作不严格。④社会因素。

第3题:

瘀血是如何形成的?其病证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瘀血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方面:①因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原因,使血行不畅而凝滞。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运血无力;气滞则血行不畅;阳虚血寒则血液凝滞不畅;热人营血;血热搏结等均可形成瘀血。②由于内外伤、气虚失摄或血热妄行等原因造成血离经脉,积存体内形成瘀血。瘀血病证的共同特点可概括为五点:①疼痛:以刺痛、痛处拒按、固定不移、夜间痛甚为特点。②肿块:外伤局部青紫肿胀,淤积体内,久聚不散,可成癥积,即按之有形,肿块固定不移。③出血:血色多紫暗,伴有血块。④紫绀与失荣:久瘀可见面色黧黑,肌肤甲错,毛发不荣,唇舌青紫等全身症状。⑤脉象细涩,沉弦或结、代。⑥舌质紫暗:舌质有瘀斑、瘀点、或舌下静脉曲张。

第4题:

瘀血结聚,阻滞经络,易形成的证候是

A.实证

B.虚证

C.虚实夹杂证

D.真虚假实证

E.真实假虚证


正确答案:A

第5题:

试述瘀血的概念、形成及其病机特征。


参考答案:瘀血是血液运行障碍,血液停滞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包括离经之血停积体内,以及阻滞于脏腑经络内的运行不畅的血液,又称“蓄血”、“恶血”、“败血”、“衃血”等。
瘀血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内伤因素,导致气血功能失调而形成瘀血;二是由于各种外伤或内出血等外伤因素,直接形成瘀血。外伤、六淫之邪、疫疠之气,内伤七情、饮食、劳逸,痰饮、结石等致病因素是形成瘀血的初始病因;气血运行失调是形成瘀血的病理基础,包括气虚致瘀、气滞致瘀、血寒致瘀、血热致瘀和津亏致瘀病机;脏腑主司血液运行功能失常,是形成瘀血的中心环节。此外,疾病失治、治疗不当,或久病入络,亦可形成瘀血。
瘀血致病的病机特征:①阻滞气机:气能行血,血能载气。瘀血停滞脏腑经络,或血行不畅,易于阻滞气机,导致气的升降出入失常。因此,瘀血常与气滞并见,而气滞又可加重瘀血,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引发更为错综复杂的疾病。②瘀塞经脉:瘀血阻于经脉之中,可致血运不畅,或血行停蓄,血液不能正常运行,受阻部位得不到血液的濡养,局部可出现疼痛,癥积肿块,甚则坏死;经脉瘀塞不通,血液不得归经,血逸脉外,则可见出血等病变。③伤及脏腑:瘀血停滞脏腑,可导致脏腑功能失常,出现各种症状。例如,脑部瘀血,则可致灵机混乱,神志失养,发为癫狂;心血瘀阻,可见心悸气短,心胸憋闷,心前区隐痛或绞痛阵作,或引左臂内侧而痛,甚则唇舌青紫,汗出肢冷;肺部瘀血,可见呼吸困难,胸痛胸闷,气喘咳嗽,咳血,或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瘀血留着肝脏,结于胁下,渐成癥块,可见胁胁刺痛,腹胀纳呆等等。
此外,瘀血不去,影响血液运行,脏腑生理功能异常,可致新血不生,出现脏腑组织失于濡养作用的临床症状。

第6题:

瘀血结聚,阻滞经络,易形成的证候是( )


正确答案:A

第7题:

试述结石的概念、形成及其致病特点。


参考答案:结石,是指体内湿热浊邪,蕴结不散,或久经煎熬,形成的砂石样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
结石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常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饮食失宜;②情志内伤 ;③寄生虫感染;④服药不当。另外,结石的发生还与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有关,也可因受其他疾病的影响而致。
结石致病,主要与其所在部位、形状大小、是否梗阻因素等密切相关。结石较小,表面光滑,所在部位腔隙较大,无梗阻嵌顿,有时不出现任何症状;若结石较大,形状不规则,所在部位腔隙较小,出现梗阻嵌顿,则症状典型,导致疾病发生。结石的主要致病特点如下:①多发于肝胆、胃、肾和膀胱等脏腑;②易阻气机,损伤脉络; ③梗阻通道,导致疼痛;④病程较长,轻重不一。

第8题:

试述阳偏胜病机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正确答案:阳偏胜,即阳盛,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阳气病理性偏盛,机能亢奋,代谢活动亢进,机体反应性增强,阳热过剩的病理状态。其特点是多表现为阳盛而阴未虚(或虚亏不甚)的实热证。其形成多由感受温热阳邪;或感阴寒之邪,从阳化热;或情志内伤,五志过极而化火;或因气滞、血瘀、食积等郁而化热所致。其病理表现,常为实性、热性病症,可见壮热、烦渴、面红、目赤、尿黄、便干、苔黄、脉数等症。

第9题:

试述痰饮的形成原因及其致病特点。


参考答案: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这种病理产物一经形成,就作为一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各种复杂的病理变化。
外感六淫、或饮食及七情所伤等,使肺、脾、肾及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导致水津停滞而成。外感六淫、疫疠之气,内伤七情、饮食劳逸,瘀血、结石等致病因素是形成痰饮的初始病因。肺、脾、肾及三焦主司水液代谢的生理功能失常,是形成痰饮的中心环节。水液代谢障碍是形成痰饮的病理基础。
痰饮的致病特点主要有:①阻碍经脉气血运行:痰饮随气流行,机体内外无所不至。若痰饮流注经络,易使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出现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甚至半身不遂等。若结聚于局部,则形成瘰疬、痰核,或形成阴疽、流注等。②阻滞气机升降出入:痰饮为水湿所聚,停滞于中,易于阻遏气机,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如痰饮停肺,使肺失宣肃,可出现胸闷、咳嗽等。③影响水液代谢:痰饮本为水液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其一旦形成之后,便作为一种致病因素反过来作用于机体,进一步影响肺、脾、肾的水液代谢功能。④易于蒙蔽神明:痰浊上扰,蒙蔽清阳,则会出现头昏目眩、精神不振等症。⑤症状复杂,变幻多端:饮多见于胸腹四肢,与脾胃关系较为密切。痰之为病,则全身各处均可出现,与五脏之病均有关。痰饮在不同的部位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变化多端,其临床表现,可归纳为咳、喘、悸、眩、呕、满、肿、痛八大症。

第10题:

试述幼儿数概念形成、发展的过程与特点。


正确答案: 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发展包括计数能力的发展,对数序的认识、数的守恒及对数的组成的掌握等几个方面。
(1)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计数(数数)是一种有目的、有手段、有结果的活动。计数的结果与计数的顺序无关。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物,按数取物。幼儿早期的计数能力尚不稳定,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幼儿计数活动。研究表明:影响幼儿计数活动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在物体空间分布相同的情况下,点数物体的大小对幼儿计数活动会产生影响。因此,提供幼儿点数的物体大小要合适。计数物体的空间分布对计数活动也有影响;幼儿计数活动的方式也会影响其计数活动的成绩;同时呈现并继续保持不变的计数对象对幼儿的计数活动有利,而相继呈现并先后更替的计数对象对幼儿的计数活动则较难。(2)幼儿对数序的认识数序,即自然数的顺序,指的是每个自然数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以及与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
①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为幼儿学习数序,形成数列概念做了最初的准备。幼儿的计数活动,为幼儿数序的学习积累了最初的感性经验。
②认识数序,即要能按序的观念排列10以内的自然数列。因此,幼儿要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理解10以内数与数之间的数差关系。
③幼儿对数的序列的认识,还包括对序数的认识。
(3)幼儿对数的守恒的掌握数的守恒指幼儿对数的认识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认识10以内的数。数的守恒标志着儿童概念发展水平,也是儿童思维过程结果的一种表现。除空间排列形式变化的影响外,客观刺激物的不同,数目大小的不同,以及异数比较中的两数差别的大小不同等,都会影响儿童的守恒能否达到。
(4)幼儿对数的组成的认识数的组成包括数的分解与组合。4~7岁儿童掌握数的组成、分解的发展水平和特点:4岁半以前的儿童完全不能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儿童从5岁开始有可能理解,有10%~30%的幼儿会完成部分数的分解和组成。6岁幼儿接近基本完成,完全会分解、组成的人数达到40%。6岁半组和7岁半组的幼儿大部分已能掌握8的分解、组成,完全掌握的人数达到65%~85%。此时,幼儿能够完全地说出或用实物摆出8的各组分解或组成的形式,不需要任何提示,有的幼儿表现出相当熟练和有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