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

试述伏暑郁阻少阳的证候,治法和常用方剂。

题目

试述伏暑郁阻少阳的证候,治法和常用方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各型胁痛的证候特点及治法和方剂。


正确答案:各型胁痛的证候特点及治法和方剂
(1)肝气郁结
主证: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疼痛因情志喜怒而增减,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
方剂:柴胡疏肝散。
(2)瘀血阻络
主证:胁肋刺痛,痛有定处而拒按,入夜尤甚,舌质紫暗,脉沉涩。
治法:祛瘀通络。
方剂:旋覆花汤加味。
(3)肝经湿热
主证:胁痛口苦,脘腹痞闷,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
方剂:龙胆泻肝汤。
(4)胆腑郁热
主证:右胁灼热疼痛,或绞痛,或胀痛,或钝痛,或剧痛,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胆。
方剂:清胆汤。
(5)肝阴不足
主证: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养阴柔肝。
方剂:一贯煎。

第2题:

试述各型泄泻的证型、治法和方剂。


正确答案:各型泄泻的证治
(1)寒湿泄泻,治法为芳香化湿,疏表散寒,方剂为藿香正气散。
(2)湿热泄泻,治法为清热利湿,方剂为葛根芩连汤。
(3)暑湿泄泻,治法为清暑化湿,方剂为黄连香薷饮。
(4)食滞肠胃,治法为消食导滞,方剂为保和散。
(5)肝气乘脾,治法为抑肝扶脾,方剂为痛泻药方。
(6)脾胃虚弱,治法为健脾益胃,方剂为参苓白术散。
(7)肾阳虚衰,治法为温肾健脾,固涩止泻,方剂为四神丸。

第3题:

试述胸痹心血瘀阻的主症、治法与方剂。


正确答案:疼痛剧烈如刺,痛有定处,日久不愈,可因暴怒而加重;舌质暗红或紫暗,有瘀斑,舌下瘀筋,苔薄,脉弦涩或结、代、促。以心胸疼痛,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而且痛引肩背为主症。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加减。

第4题:

试述秋燥,肺燥肠闭证的证候,治法和用药方剂名与药物组成。


正确答案:治疗火热之证,常用苦寒清热泻火之法,而治疗燥热则最忌苦寒伤阴,故治燥必用甘寒。对于秋燥的治法,正如汪瑟庵所说“始用辛凉,继用甘凉,与温热相似。但温热传至中焦,间有当用寒苦者,燥证则唯喜柔润,最忌苦燥,断无用之之理矣。”

第5题:

湿温邪阻膜原与伏暑邪在少阳两者如何辨治?


正确答案: 两证在临床表现上均有寒热似疟的特点,但湿温邪阻膜原的病邪性质为湿浊偏盛,而伏暑邪在少阳的病邪性质为暑重湿轻。故前者以寒甚热微、身痛有汗、手足沉重、舌苔白厚浊或如积粉垢腻、脉缓为特征;后者则以口渴心烦,身热午后为甚、入暮尤剧,天明得汗诸症稍减,但胸腹灼热始终不除为特征。湿温邪阻膜原应治以疏利透达膜原湿浊之邪,方用达原饮或雷氏宣透膜原法;伏暑邪在少阳则应治以清泄少阳、和解化湿,方用蒿芩清胆汤。

第6题:

试论述心血瘀阻型胸痹的证候、治法及方剂。


正确答案: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甚,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而加重,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治宜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方用血府逐瘀汤。

第7题:

试述温病卫分证的证候及辨证要点、治则及代表方剂。


正确答案: (1)证候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少汗,全身不适,舌边尖红,脉浮数,常伴有头痛、口干微渴、咳嗽及咽红肿痛。
(2)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舌边尖红。
(3)治则:辛凉解表。
(4)方剂:银翘散。

第8题:

试述痄腮的常见证候、治法与代表方剂


答案:
解析:
(1)邪犯少阳 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柴胡葛根汤加减。
(2)热毒壅盛 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普济消毒饮加减。

第9题:

治疗伏暑湿郁阻少阳的最合适的方剂是:()


正确答案:蒿芩清胆汤

第10题:

试述秋燥,肺燥移肠热,络伤咳血证的证候,治法和方剂名。


正确答案:初起邪在肺卫,以辛凉甘润为先;
中期宜清养并施,即在清肺胃,通腑之时注意养阴增液;
后期若邪热深入下焦,须滋培真阴。
即所谓“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