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知识竞赛

为什么王羲之的书法为历代人民盛爱不衰?

题目

为什么王羲之的书法为历代人民盛爱不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王羲之书法风格是什么?


参考答案: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官至右军将军,后世称他为“王右军”。少学卫夫人,后改从叔父王庚学习。20岁后崇尚钟繇的正书、行书,草书效法张芝,后博采众长,自成一家,被尊为“书圣”,对后世影响极大。
王羲之的书作用“内撅”笔法,使笔画犹如光洁秀劲的折钗股,骨肉调和;结体平正安稳,左右揖让,似斜反正。表现出一种刚柔相济、阴阳相和、不激不厉的风格。楷书作品具有浓厚的隶意,纵向笔画短促,横向笔画张扬,字态欹侧,呈横张之势。行书作品中锋、侧锋并用,而归于中锋,点画之间的顾盼、使转翻折、牵丝引带等都十分丰富;结体欹斜反正;章法突破隶书体系的横式,而吸收草书的章法,以连贯的气势形成纵势,表现出行书的节奏美。草书作品结体开合自由,牵丝连贯,俯仰相应,不少字连成一组,笔画流畅,有强烈的节奏感。


第2题:

简述王羲之《兰亭序》)及其书法的艺术特点。


答案:
解析:
《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的行书作品,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的情景,表达出作者旷达的心境。艺术特色:全篇字体结构多变,凡是重复的字。各不相同,其中20个不同的“之”字,各具风韵;中锋侧锋结合,刚柔并济。整篇书法字帖,章法上气韵生动,用笔用墨潇洒,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笔墨功力、广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艺术情操。历史地位:该作品被后世尊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被认为是王羲之集大成者的作品。

第3题:

书法艺术领域,被誉为“书圣”的书法家是()。

A、张芝

B、苏轼

C、柳公权

D、王羲之


正确答案:D

第4题:

为什么庾翼称王羲之的书法为“野鹜”?


正确答案: 这个典故出自南朝·齐书法家王僧虔的《书论》中:“庾征西翼书,少时与右军齐名。右军后进,庾犹不忿。在荆州与都下书云:‘小儿辈乃贱家鸡,爱野鹜,皆学逸少书。须吾还,当比之。’”
这里记载了东晋时期书风正趋转变阶段的一段史实。即庾翼见王羲之的新书体流行,连自家子弟都去学习,很不服气,气愤地称:小儿辈轻贱家里的鸡,而去爱外面的野鸭。他要从荆州回去,与王羲之当面比赛。庾翼善隶、章、行、草书,年轻时与王羲之齐名,甚至王羲之的书法还不及他。南朝·宋虞和《论书表》里就说:“羲之书,在始未有奇殊,不胜庾翼、郗愔。”而且王羲之也承认庾翼的书法很好,相传庾亮尝向王羲之求书,羲之答云:“翼在彼,岂复假此!”庾翼的书法,是属于具有分隶遗意的旧体字。王羲之后来的书法,是属于抛弃了分隶的质朴、变成飘逸流媚的新书体,而开创了一代新书风。王羲之在书法史上最突出的成就即在于此。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刻,庾翼作为旧派的代表称王羲之的新体字为“野鹜”,这是自然会出现的事,就像后来书法史上的一些保守派骂革新派为“野狐禅”、“丑怪”一样。但是,新生事物是反对不了的,王羲之的新书体逐渐得到了社会的承认,甚至打进了庾氏家族范围,连庾家子弟们都纷纷弃旧学新,效仿王羲之的书法,直到后来,庾翼在庾亮处看到王羲之写的章草尺犊,终于叹服,而向王羲之写信说:“吾昔有张伯英章草书十纸,过江亡失,常痛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书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虽然庾翼在这里称赞王羲之“焕若神明”的是章草,而不是新书体,但毕竟和他称王羲之为“野鹜”时的态度迥然不同了。这也说明了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此时得到社会的公认。

第5题:

下列书法家中,唐代书法家有()。

  • A、欧阳询
  • B、颜真卿
  • C、柳公权
  • D、王羲之

正确答案:A,B,C

第6题: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历代书法大家层出不穷,他们的书法艺术流传至今,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下列关于历代书法大家的叙述错误的有()。

A.王羲之,东汉杰出书法家,擅长各类书体,尤其是他的行书对后世影响极大
B.欧阳询,唐初书法家,楷书最为出色,独创“欧体”
C.颜真卿,唐代书法家,擅用篆书笔意写楷书,其所创“颜体”为后人习书之楷模
D.黄庭坚,南宋书法家,与苏轼、蔡襄、米芾并称为“宋四家”,擅行书和草书

答案:A,D
解析: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代表作《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A项说法错误。唐初书法家欧阳询,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其正楷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被后代书法家奉为圭臬,以“欧体”之称传世。B项说法正确。颜真卿是唐代中期杰出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他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C项说法正确。黄庭坚,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其书法成就主要表现于行书和草书中,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D项说法错误。

第7题:

中国书法史上,“书圣”是王羲之。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表2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历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


正确答案:D

第9题:

被称为“书圣”的古代书法家为:()

  • A、王羲之
  • B、欧阳修
  • C、柳宗元

正确答案:A

第10题:

钟繇、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正确答案: 汉、魏晋是我国书法史上由隶书向真、行、草书过渡,真、行、草书发展成熟的时期。正像汉代由篆而隶一样,魏晋由隶而真、行、草的衍变和真行草书的发展,在书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魏晋时期,书法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进入自觉的发展阶段,向着多体汇萃、风格竞美的方向迈进。书法艺术自觉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书论和书法品评的发展,探索书法艺术发展的自身规律。同时,在民间书手如云、书法艺术普遍发展的基础上,一批有成就有影响的书家涌现。例如汉有史游、杜度、崔缓、崔寔、张芝、曹喜、蔡邕、刘德升,三国魏有钟繇、韦诞,吴有皇象,晋有卫瓘、索靖、卫夫人、王羲之、王献之……孙过庭《书谱》说:“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繇)、张(芝)之绝,晋末称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之妙。”在众多的书家之中,钟、王可称皎皎者。
钟、王的艺术实践完成了由隶而真、行、草的过渡。并将真、行、草书的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水平和境界,开创了真、行、草书发展的新阶段。他们在书学上的贡献,犹如诗之李白、杜甫,散文之司马迁,画之顾恺之、吴道子,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钟繇(151——230)字元常,颖川长社(河南许昌)人。在魏封定陵侯,加太傅,世称“钟太傅”。他的书艺“师资德升,驰骜曹、蔡,仿学而致一体,真楷独得精研。”(《书林藻鉴》)世传钟繇学书曾“画地广数步,卧画被穿过表”,又于韦诞处学蔡邕笔法而不可得,韦诞死后,钟繇发其冢而得笔法。学书的勤奋和执着,使他能对前人传统取精用宏,兼善诸体,而于真书有独特的创造性贡献。据南朝羊欣说,钟繇书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狎书,相闻者也。”铭石之书指当时石刻碑铭的汉隶八分书,目前钟繇有八分书《群臣上尊号奏碑》传世,碑字结体方整,骨气洞达,波磔分披,俯仰有翩翩之致。章程书应指当时书写篇章法令的“八分楷法”书体,即真书初期的名称。行狎书即行书,钟繇行书未见有作品传世,他的《荐季直表》具有浓重的行书笔意。在当时,他的隶体八分书很有名气,卫恒评为“最妙者也”。然而钟繇在书艺上主要的贡献在真书方面,张怀瓘《书断》说钟繇“真书绝世,刚柔备焉”,可惜原迹无传,后世丛帖翻
刻的钟繇真书,屡经唐宋人辗转摹刻,形迹失真,只能约略见其一斑。梁武帝曾以“如云鹤游天,群鸿戏海”来表达钟书特征,鹤、鸿皆有翼,飞翔分张,故“钟书尚翻,真书亦带分势,其用笔尚外拓,故有飞鸟骞腾之姿,所谓钟家隼尾波也。”(胡小石《书艺略论》)钟繇处于由隶而真行草的过渡时期,真书带分势是时代使然,也是钟繇真书的特点。世传钟繇真书如《宣示表》、《力命表》、《墓田内舍帖》等,是王羲之的摹品,有较多的王书笔意,《淳化阁帖》收的《戎路表》虽也是后人所摹,但用笔波挑俯仰,有明显分势,故书家多以此表书法最能代表钟繇真书面貌,“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张怀瓘《书断》)钟繇在推动真书的发展、完备和趋于定型上作出了重大贡献,“典型已觉中郎远”,完成真书初期典型形式的创造。
钟繇创造的真书形式,曾风靡于魏晋,至东晋仍有不少书家如王廙、谢安、庾亮等恪守着钟书风范,一直到王羲之崛起才冲破钟书,“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创造出有别于钟书的王氏新书风,并取代钟书而风行于南朝,至隋唐达到极盛,世称“书圣”。
王羲之(307——365)字逸少,琅琊临沂人,居会稽山阴。在东晋时官至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羲之出身名门,其父、叔、伯、从兄皆善书,王羲之少年书学父叔,他自叙说:“予少学卫夫人,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书林藻鉴》)叔王廙及卫夫人的书法皆出钟繇法,可见王羲之书学是由钟法起步的。此后北游开阔心胸,又得江山之助,融会中原雄茂古朴之风,“增损古法,裁成今体”(《书断》)。他的今体是在“备精诸体”,善真、行、草、八分、飞白等的基础上自成家数的。
在当时“江左朝中莫有及者”。张怀瓘说王羲之“得重名者,以真、行故也”,指出王羲之在书法上的主要成就在真、行书方面。王羲之在真、行上的主要贡献,是经篆笔入真、行书,从而改变了钟繇书左右波挑的形貌和放逸的书风,形成王氏圆转凝重的自家形貌和风格。《东观余论》说王羲之的新风格“殊类钟元常,浑浑然有篆籀意。”梁武帝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来概括王氏书风,胡小石先生释曰:“王出于钟,而易翻为曲,减去分势,其用笔尚内擫,不折而用转,所谓右军‘一拓直下’之法。故梁武帝以龙跳虎卧喻之。龙跳之蜿蜒,虎卧之踡曲,皆转而不折,真能状王书之旨。”钟书尚翻而有分势,王书尚曲而有篆意,世传羲之爱鹅,曾为山阴道士书《黄庭经》换取白鹅,归而甚悦。白鹅戏水,婉转自如,鹅胫曲而筋骨内含,与王书一致,可见“黄庭换白鹅”的书林佳话不为无因。
王羲之书法真迹无存,世传真、行、草书均系后人翻刻、钩填摹本。真书《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被孙过庭《书谱》称为“真书绝致者”。王氏真书各帖感情各异而风格浑融一致,创造性地运用不同情绪和书写方法有机结合,提高了书法艺术的表现力,孙过庭认为:“写《乐毅》则情多佛郁”,此帖笔势精妙,被视为王氏真书第一。写“《黄庭经》则怡择虚无”,其书温润遒丽,确有恬淡心境。“书《画赞》则意涉瑰奇”,其书最显晋人潇洒飘逸的风神,用笔遒丽而峻秀,欧阳询摹兰亭序实由此帖得王书笔意。王羲之真书在南朝时已脍炙人口,梁时已刻入碑石。《书后品》评王氏真书“如阴阳四时,寒暑调畅,岩廊宏敞,簪裙肃穆……可谓书之圣也”,“羲之万字不同”,“头上安点,如高峰坠石;作一横画,如千里阵云;捺一偃波,若风雷震骇;作一竖画,如万岁枯藤;立一倚竿,若虎卧凤阁;自上揭竿,如龙跳天门”。王羲之完善了真书审美意致的创造,将真书的发展推上了今楷的历史阶段,开唐楷之先河。
王羲之行草书对后世影响犹为广泛深远,草书得自张芝,自谓“犹当雁行”。实则与其父并称“二王”的王献之,在草书上的成就超过乃翁。后汉张芝的一笔书今草,“惟子敬明其深诣”,黄庭坚说:王氏父子草书“右军似左氏,大令似庄周也。”这由他传世的《鸭头丸帖》,可以看出气脉连贯,一气呵成的特点。在笔法上变乃翁内擫为外拓,后世草书多受小王影响。王羲之《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号为万世楷模,其影响在王书中最为深远。王羲之处于行草书普遍发展的历史阶段,目前出土的汉晋竹木简书、帛书等有大量行草书体,其中亦有与王羲之行草书近似的作品,他正是在广泛吸取汉晋民间行草书的字型、结体、笔法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集大成以为格式,创造了妍丽流美的自家风貌,把行草书提高到一个新的审美层次。“草行杂体,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这些在《兰亭序》和畅优雅的境界,舒展自如妍美流便的线条,气脉条贯的章法和飘逸的风神中,可以得到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