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知识竞赛

大文学家韩愈的书法和书论怎样?

题目

大文学家韩愈的书法和书论怎样?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韩愈是中国文学史上有名的唐宋八大家之首。生于唐代宗大历三年,卒于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七六八——八二四年)。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字退之,他自称昌黎郡人,故称韩昌黎。由于他刻苦自学,擢进士第。历官监察御史、河南令、国子博士、刑部侍郎,因谏阻宪宗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据宋朱长文《续书断》评,韩愈虽不以书家名,但其字“天骨劲健,自有高处,非众人所可及”。书迹有华岳嵩山天封宫石柱上及洛阳福先寺塔下题名等。
他的《送高闲上人序》一文是中国书法史上不可多得的书论佳品,他在这篇文章里,首倡了中国书法的唯情说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古书论常有“晋尚韵、唐尚法、宋尚趣”之说。整个书法史都是一部各种不同层次的创作并存、互补、相得益彰的历史。就以唐为例,初唐欧、虞、褚、薛四家极力提倡法度规矩。而不少中唐书家如张旭、怀素、颜真卿等,无不以充沛真切的感情倾注于书法创作之中,并非人们所说的什么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他们如果不以自己对现实生活的切身感受和强烈的感情为原则,而是以前人的法度规矩为楷模去进行创作的话,是决不会写出他们那种形式独特的书法作品的。就连晋人的《兰亭序》也是因“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等自然之景,触动了王羲之的内心之情而产生的不可再得的书法艺术珍品。韩愈正是以张旭创作草书为例,详细地阐发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情为核心的艺术创作原则。并以此为根据,批评了禅僧高闲上人的书法,认为佛教主张灭七情,去六欲,无情无欲是不可能有艺术创作冲动的。如果高闲写出的书法还有可取之处的话,也不过是类乎玩魔术、变把戏的纯技巧而已,实在算不上艺术。韩愈虽然强调以情为核心进行艺术(包括书法艺术)的创作,但他也并不排斥技法的学习,这和他关于技巧和艺术的认识是相一致的。如唐林蕴在其《拨镫序》中说,庐陵人卢肇就向韩愈学过执笔的技法“拨镫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南齐著名的书论《笔意赞》的作者是谁?其书法造诣如何?


正确答案:是王僧虔。王僧虔,是王羲之四世族孙,曾祖王洽,祖父王珣,父亲王昙首都善书。僧虔兼善隶、草、飞白诸体,独步有齐一代,书迹有《王琰帖》等。唐代窦臮《述书赋》评价僧虔书法说:“密致丰富,得能失刚,鼓怒骏爽,阻负任强。然而神高气全,耿介锋芒,发卷伸纸,满目辉光。”是很确切的。实践之外,王僧虔也从事书法理论和书法评论,著有《书赋》、《笔意赞》等。他认为:“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极有见地。此外他进行过墨迹搜集整理工作,齐高帝曾给他看了自己收藏的十一卷古代墨迹,命他再征集名家手迹。王僧虔以民间访得齐高帝没有的孙权、王导等人物的墨迹十一卷,连同羊欣的《能书人名》一起上呈。

第2题:

明代有名的思想家、文学家王守仁的书法怎样?


正确答案:王守仁,浙江余姚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七年(公元一四七二年——公元一五二八年)。字伯安,号阳明。王守仁出生时,其祖母梦见神人自云中送小儿出,故起名“云”,后更名守仁。王守仁十五岁时,北行访客,曾到居庸关、山海关,纵览山川形势,开阔了心胸,学问大进,并自此好谈论兵法,还善于射箭。弘治十二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补兵部主事等职,因顶撞刘瑾被黜除贵州。刘瑾被诛后,复入朝作官,累至太仆少卿、鸿胪卿、两广总督,并晋爵为新建伯,开明代文臣主兵之先例。卒谥文成。王守仁的行书出自《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韵气超然,清逸遒劲,但也不尽然都是古法,常有独特的书卷灵气贯注其中。但由于其理学、文学上的成就和政治的显赫名声,掩盖了其书法的成绩。对此明徐渭《文长集》中曾说:“古人论右军以书掩其人。新建先生乃不然,以人掩其书,睹其墨迹,非不翩翩然凤翥而龙蟠也,使其人少亚于书,则书且传矣。”

第3题:

蔡邕,字伯喈,世称蔡中郎,是汉末杰出的学者、文学家、音乐家、也是汉末极有影响的() 家。其擅隶书,史载他创() 。其《() 》等书论中涉及到“() ”与“() ”等书法美学范畴,由此阐发“() ”问题,其对魏、晋时代文人书法笔法传授有开创之功。


参考答案:书法、飞白书,《篆势》、“势”、“力”、“笔法”

第4题:

米芾的书法美学思想怎样?其传世的书迹书论有哪些?


正确答案: 米芾的书法美学思想,集中的反映在其书论著作《书史》和《海岳名言》之中,而以《海岳名言》为最。《海岳名言》是米芾平日论书语辑录,虽篇幅不长,但却观点鲜明生动。首先,米芾对唐人书法中的唯法是循很反感,他把唐朝的几个大家的书法,如颜、柳、欧、虞、褚等斥为“一笔书”,意指他们书迹的基调,只有一个“法”字。认为他们的书法没有能表达其各不相同的抒情达性,而是成了按“法”行事的工匠式的复制,失去了书法的艺术性。其评论是否恰当,这里暂不多讲,但其主张书法艺术要抒情达性却无疑是正确的,道出了书法艺术的美的实质。
另外,他还主张书法不能“刻意做作”,即如他说:“无刻意做作乃佳”,“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也就是主张要真,要抒真感情达真理性。因为有意做作、虚假的面目是不能给人们以美的感受的。他的书法跳宕欹斜,随意“刷”去,行动也不拘“礼法”,被视为“颠狂”。其实这种“颠狂”,正是其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这正是他自己认为美的具体表现。他批评颜、柳之书为“丑怪恶扎之祖”,也正是从这点出发来评论的。如他视颜真卿的楷书为丑,但却以为其《争座位帖》天真烂漫、遒放纵逸,是美。其三,米芾还主张书法要古雅脱俗,不同俗人的书法风貌才算美。所以米芾虽非常崇尚晋人,以晋为古,却不是崇尚晋人的书写法度,而是崇尚晋人各抒胸臆的情调和气质。
由于米芾把天真自然的抒情达意作为其审美理想,所以对书法中的有关技法,往往看得很淡,他在答书家薛绍彭的论书诗说:“何必识难字,辛苦笑杨雄,自古写字人,用字或不通,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意足我后足,放笔一戏空”,就是反映的这种观点。因此,他对自己的“集古自成家”,“人不知何以为祖”,相当得意。不计法度,强调独具风格、独具性情的美学思想,决定了米芾的对书法美的欣赏的独特性,即“故吾所论,变化入人,不为溢辞”。简单地说:要针对每个书家的每幅作品的不同情况,进行有区别的审美评价,重具体,贬玄神。因此,他对晋唐以来用玄神空泛的比喻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等,深恶痛绝,斥之为“是何等语”,无益学者。他认为以“勒字”、“排字”、“描字”、“画字”、“刷字”等词语来评论时人的书法,才是中肯的。
当然,由于其《海岳名言》是语录。杂述式的书论,不成体系,自相矛盾的地方亦不少见,但瑕不掩玉,这里就不再细述了。
其传世书迹有:《苕溪诗卷》、《多景楼帖》、《虹县诗卷》、《蜀素帖》、《珊瑚帖》、《樂兄帖》、《崇国公墓志》、《王羲之王略帖跋》、《苏东坡木石图题诗》、《叔晦帖》、《李太师帖》等。还有很多散见于《群玉堂》、《宝晋斋》、《余清斋》、《快雪堂》,《三希堂》等丛帖之中。

第5题:

我们应如何看待历代书论对颜真卿书法的批评和赞扬?


正确答案: 对颜真卿的书法,如上所述,历代褒扬溢美之辞多不盛收,而且评价之高,几乎与书圣王羲之齐肩,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历代书论对其书法批评的辞措亦相当尖锐、激烈。如明项穆《书法雅言》在肯定“颜清臣蚕头燕尾闳伟雄深”的同时又认为其书“沉重不清畅”。最早批评颜字的实际是南唐李后主李煜。他认为颜字如“村夫大脚”,笨拙歪散。后来,米芾著《书史》虽肯定了他的“行书可观”,但认为其真书(楷书):“自以挑踢名家,作用太多,无平淡天成之趣,大抵颜柳挑踢,为后世丑怪恶扎之祖,从此,古法荡无遗矣。”
关于对其赞扬,正如前条所说,其书法的美学价值是不可否认的,但由于政治思想伦理道德方面的原因,也难免有过溢之辞。关于对其批评,也可说是事出有因,首先关于“不清畅”、“过郁濁”、笨拙之评,在颜真卿的某些碑帖里是确实存在的。
其次,由于人们的先天素质、生活环境、文化教养、思想情操等方面的差异,人们的审美标准不尽相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而且任何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也不可能每个点画都写得精到完美。认为他的某些书迹“粗鲁诡异”等是不足为怪的,对此在学习颜书时是应注意的。然而米芾所评的“有失古意,终非正格”、“为丑怪恶扎之祖”等是有失偏颇的。“集古自成家”(米芾语)这种现象固然是存在的,但终难成为开宗立派的艺术大师。如果没有荡尽古法、大胆创新的精神,并将其融溶于书法创作中去,颜真卿的字是不可能在后世产生那么深远和巨大影响的,这个历史事实也是不可否认的。

第6题:

以书法篆刻传名并有书论著作传世的邓铁是怎样的一个书法家?


正确答案:邓铁(一八九八——一九六三年)。上海人。晚年居北京。原名菊初,又名钝铁,字散木,别号有芦中人、无羌、虚木、粪翁、郁青、一足、夔等。其书法学萧蜕庵,篆刻学赵古泥,三十年代即名驰江南。楷、行、草、隶、篆皆工,尤以篆刻和篆书有独特风格。狂草学张旭、怀素,与其和平简静的楷书形成鲜明的对照。有《书法学习必读》、《续书谱图解》、《草书写法》、《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全注释》、《篆刻学》等书论著作遗惠后世学书者。

第7题:

被韩愈批评的那个高闲上人的书法究竟怎样?


正确答案:据《高僧传》记载,高闲上人是唐朝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与韩愈为同时代人,生卒年不详。高闲的字,在当时是比较有名的。由于韩愈是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首屈一指的大文豪,因此韩愈写的《送高闲上人序》,尽管有批评之意,却使高闲书法的知名度更高,曾被唐宣宗召入书写草书,因写得好,还赏赐给他紫衣。他用霅川白纻写的真书和草书被当时人奉作学习的楷模。据宋董逌《广川书跋》和宋叶梦得《书小史》记载说,高闲的书法,主要是学习张旭和怀素,其书“神采超逸,自成一家。”那么韩愈为什么又批评他说是“善幻多技能”而否认他的书法是艺术呢?韩愈的批评,针对佛教的宗旨而言,是没错的,因为佛教的最高宗旨是泯灭七情六欲。没有欲望的艺术是不存在的。但实际上,宗教只不过是一种被神圣化、神秘化的理性,其实质仍是人的七情六欲高度标准化的对象,亦即现实的人们的一种理想境界,对这种境界的向往的本身就是一种自灭式的反向追求而包含着最深沉的感情。即使高僧、圣僧,其被宗教理性压抑到人类意识最隐蔽处的感情仍潜在地发挥着主导作用,并通过一定的渠道,借助一定的形式进行顽强而自然的渲泄,这种压抑力越大,其渲泄程度就愈烈,其渲泄的内含感情因素就愈丰富。这就是怀素借酒酣之际充分地发泄自己内心深处的潜意识、潜感情,方写得书法神品的真谛;这就是高闲之类的圣僧和尚也能创造出高超神妙的书法艺术的道理。而且,作为书法艺术,除了有充沛的感情以外,还必须有坚实的书写功夫和技巧。韩愈虽然批评了高闲上人的书法没感情,却又肯定了他的书法技巧像魔术一样,是高超的。所以,正如宋朝叶梦得《石林避暑录话》说的那样:“盖得韩愈退之序,其名益重。”高闲上人曾有草书《五原帖》、《千文》、行书《中丞帖》、《雨雪帖》等真迹传世。

第8题:

唐代书论在古代书论史上堪称高峰期。作为六朝书论的总结,孙过庭《()》有着特殊意义,反映了书论的高度成熟,并成为书论史上的经典之作。张怀瓘的《()》、《书估》、《书议》堪称古代书论史上体系最详备的书学文献,是当时最完整的源流史论、书家批评论、书法审美论的专著。晚唐,张彦远的《()》汇辑了自汉以来许多书论名篇,为后世保存了许多可贵的书法史论遗产。


参考答案:《书谱》、《书断》、《法书要录》

第9题:

卫瓘、卫恒父子的书法、书论成就如何?


正确答案: 卫瓘,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生,晋惠帝元康元年卒(公元二二○——二九一年),享年七十二岁。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人。字伯玉,卫觊的儿子。卫恒是卫瓘的儿子,字巨山,生年不详。晋惠帝元康元年即公元二九一年与其父一起为贾后所杀。卫瓘的父亲卫觊是三国时魏国的书法家。传金针八分书《魏受禅表》即卫觊所书。卫瓘幼承家学,后又跟张芝学书,独成一格,与索靖齐名。其书法作品的基调是结体清雅俊逸,点画流美生动。当时人们认为他的字流利生动胜过索靖,但法度严谨方面不如索靖。并把他与索靖并称为“二妙”。宋僧梦英还认为柳叶篆是他创造的。张怀瓘列其章草为神品,小篆、隶行、草书列为妙品,古文列为能品。
卫恒的草书、隶书称著一时,据传说他能作“云书”,“笔动若飞,字张如云,莫能传学”。另外他的书论亦较出名,其《四体书势》一卷,专门论述古文、篆、隶、草书的书势,流传至今,对后世书法起到了相当大的指导作用,至今常为论书者引用。另外还著有《古来能书人录》一卷(见南朝宋虞和《论书表》)。书风近似其父。唐李嗣真《书后品》评论说:“卫(恒)、杜(预)之笔,流传多矣,纵任轻巧,流转风媚,刚健有余,便媚详雅,谅少俦正。”其草书《往来帖》被收入《淳化阁帖》传世。魏晋时期,书法艺术已进入自觉的时代,社会已开始对书法家推崇褒扬,有的因书法写的好而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重用,因此父子、兄弟、姻亲等同时成为著名书法家的例子比比皆是,而卫觊、卫瓘、卫恒,祖、父、孙三代都是书法家,且都名传后世,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第10题:

明末清初,哪一位书法家被誉为“神笔”?他的宦途和书法生涯如何?书论见解怎样?


正确答案: 王铎(公元一五九二——一六五二年)。王铎,字觉斯,又字觉之,号石樵,又号十樵、嵩樵、痴庵、痴仙道人、雪山道人、烟潭渔雯等,孟津(今河南省孟津县)人。明天启二年(一六二二)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崇祯皇帝自杀,福王朱由崧建立南明弘光小王朝时,王铎官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不久,弘光朝覆灭,他投降了清朝,累官至礼部尚书。
六十一岁时告老还家,抵家不满十日就去世了。谥文安。明清之际,北方书法以王铎和傅山最为著名。王铎有“神笔”的美称,其书学功力很深,他精研当时几乎成为绝学的六书古文字学,钟鼎款识、秦汉碑碣以及释典文字。当时秘阁所藏法帖部类繁多,编次混乱,但随便举出一个字来,王铎便能立即讲出该字的源流和诸帖异同,毫厘不爽。他主张书法理应学古,不要妄为,只有学古后才能创新。他认为开始学书时困难在于入帖。后来的困难是出帖,这一“入”、“出”,讲出了学书的关键所在。他自定写字功课为一天临帖,一天应酬索书者,互相间隔,到老也雷打不动。他真、行、草、篆、隶诸体皆工。他的楷书学钟繇,而带篆、隶笔法,险劲沉着,健而不猛、丰而不腴,极有书卷气。行草成就最高,师法王羲之父子及米芾,笔力遒劲有余,能纵能收,体势连绵缠绕错落跌宕,布白如雨夹雪,豪迈俊爽,流畅超逸。遗帖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龟龙馆帖》和《弘月馆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