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已知小麦的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易染锈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高杆抗锈病、矮杆易染病两纯系品种,要求培育出矮杆抗锈病的新品种。下列育种方式中最适宜的是()A、多倍体育种B、诱变育种C、杂交育种D、基因工程育种

题目

已知小麦的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易染锈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高杆抗锈病、矮杆易染病两纯系品种,要求培育出矮杆抗锈病的新品种。下列育种方式中最适宜的是()

  • A、多倍体育种
  • B、诱变育种
  • C、杂交育种
  • D、基因工程育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小麦锈病俗称()常发生的锈病包括()、()和()。


正确答案:黄恒病;条锈病;叶锈病;杆锈病

第2题:

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让一株杂合子小麦自交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得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不抗锈病占植株总数的()

  • A、1/4
  • B、1/6
  • C、1/8
  • D、1/16

正确答案:B

第3题:

某小麦自然情况下自由传粉,抗锈病(T)对易感锈病(t)为显性。若小麦种群中TT为20%,Tt为60%,tt为20%,在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时,全部易感锈病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则该小麦种群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

  • A、50%、50%
  • B、50%、62.5%
  • C、62.5%、50%
  • D、50%、100%

正确答案:B

第4题:

小麦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为纯合子,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的小麦,应选用下列哪种方法最简便易行()

  • A、甲×乙
  • B、甲、乙分别测交
  • C、甲×甲,乙×乙
  • D、甲×乙得F1再自交

正确答案:C

第5题:

有一批抗锈病(显性性状)的小麦种子,要确定这些种子是否是纯种,正确且最简单的方法是()

  • A、与纯种抗锈病的小麦杂交
  • B、与易染锈病小麦进行测交
  • C、与杂种抗锈病小麦进行杂交
  • D、自交

正确答案:D

第6题:

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交配,据统计其基因型频率TT为20%,Tt为60%,tt为20%,后来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计算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多少()

  • A、50%和50%
  • B、50%和62.5%
  • C、62.5%和50%
  • D、50%和100%

正确答案:B

第7题:

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让一株杂合小麦自交获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获得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占总数的()

  • A、1/4
  • B、1/6
  • C、1/8
  • D、1/16

正确答案:B

第8题:

小麦锈病包括()三种病害。

  • A、带锈病、叶锈病、秆锈病
  • B、条锈病、青锈病、秆锈病
  • C、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
  • D、褐锈病、条锈病、带锈病

正确答案:C

第9题:

小麦的抗锈病与染锈病为一对相对性状,由T、t基因控制;易倒伏与抗倒伏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由D、d基因控制。T与t、D与d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让抗锈病易倒伏小麦自交,后代出现了染锈病抗倒伏的小麦,请从理论上分析:后代中纯合体占总数的()。


正确答案:1/4

第10题:

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T)对不抗锈病(t)为显性。锈病是锈菌引起的,使叶片失去光合作用的能力。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有人做了如下实验:让高秆抗锈病与矮秆不抗锈病的两个品种杂交,F1全为高秆抗锈病,F1自交得F2419株,其中高秆抗锈病为236株、高秆不抗锈病为78株、矮秆抗锈病79株、矮秆不抗锈病为26株。试分析回答:通过后代表现型的数量关系可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定律。


正确答案:两;基因的自由组合

更多相关问题